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六十五章 证道之剑,传道之恩 (第3/3页)
上前帮忙的意思,反而一脸的戏谑,摆明了就是想看戏,看自己这个当爹的出糗,甚至是被修理…… 也是此时。 他才明白,为什么他上西天求助之时,他的师傅燃灯古佛,才会拒绝替他出头。 好在现在大家都在议事,没有人敢动手。 “诸位,朕有一事不明,不知谁能为朕解惑?” 玉皇大帝突然开口,将众人的情绪暂时压下了几分——荧幕上林远已经没有了危险,大家自然可以转移注意力了。 一向喜欢装木头人的赵公明看了眼荧幕中的林远,难得地主动询问,给玉帝一个台阶: “陛下请说,臣等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玉皇大帝看了赵公明一眼,感受到了赵公明的善意,但心情却怎么也好不起来。 罢了罢了,只要对天庭运转有利,其它的都是细枝末节。 “朕听闻封神之战时,通天教主证道之器青萍剑,被准提圣人用七宝妙树打碎,可有此事?” 提到封神之战,在场的截教弟子们,脸色都不太好看。 赵公明道:“回陛下,确有此事。当时准提圣人不要面皮,趁家师与太清圣人、元始圣人交手时,出手偷袭,也是因此,才勉强打碎了青萍剑。” 显然。 对于准提,赵公明等截教弟子的态度,可不是一般的差。 也就是他现在的实力和身份,还是必须得给圣人面子的,否则直接就叫准提,哪里还有圣人的称呼。 顿了顿,他又继续说道: “陛下之惑,并不难解释。青萍剑乃是家师证道之器,与家师荣衰一体。只要家师健在,青萍剑,便没有破碎的可能。” 玉皇大帝微微颔首,又道:“爱卿可为朕介绍一下这位道长,他应该,是你的小师弟吧?” 赵公明笑道:“不瞒陛下,我也不知道,但家师这般护着,应该是之后收的小师弟。” “既然如此,那有时间便邀请他到天庭坐坐吧,也可以直接到天庭为官,以人身。” 如果没有最后那三个字,那就是要打杀林远。 可有了,那就证明是真的想要招揽林远。 赵公明有心拒绝,但如今三界的情况他很清楚,真要让林远一个人面对那庞大的佛门,怕是力有未殆。 如果能有天庭的庇护,也好让林远好好地成长起来。 初入大罗? 这个实力,终究是有些低了。 赵公明想明白便答应了下来,这也让玉皇大帝的心情愉悦了不少。 虽然收林远为臣,在没有封神榜的控制下,并不会完全抹掉林远的紫薇命格。 但只要林远入了天庭,做了他的臣子。 那未来真到了翻脸、争夺天地紫薇权柄的那一天,他也会有着地位上的优势,甚至是压制。 当然,蟠桃宴,也还是要请的。 如果真的能将林远收归麾下,以林远展现出来的实力,以及截教的力量,对于天庭、对于他这位天帝,都会是极大的补强! 虽然,可能性很低。 能引动紫薇星的,都是潜龙命格,而潜龙最难被人收服,甚至有可能会对自己产生本能的厌恶。 但,如果成功了呢? 试一试,又没有多少成本,不是吗? …… “青萍剑?通天圣人的证道之宝?” 林远没有见过青萍剑,但穿越前看过不少洪荒、西游的小说,自然知道青萍剑的来历。 所以观音一开口,他就反应了过来,随即便是不敢置信。 因为这柄神剑,此时就如同孩子一般,围绕着他转了一圈,没有说话,但意思林远已经领会了: “我,奉命来守护你!” 奉谁的命? 作为圣人的证道之宝,青萍剑从来都只有通天圣人可以使用,哪怕是太清、元始二位圣人,最多只能摧毁,而没有其它的用处。 原来,自己被通天圣人关注到了,还认可了? 而且还不是简单的认可,甚至有可能将他当成了截教意志的传承者,否则,不可能连青萍剑都送下来,做他的“护道者”。 可是,自己的境界,明明是走的太清一脉。 最多就是没有走太上忘情那一条道,连他的境界,都是太极无极之境,跟通天圣人的截教,有半毛钱关系吗? 还是说,是因为自己最近所做的,截取一线生机,为人族重点薪火的举动,得到了通天圣人的认可? 这,是一件好事。 可也是一件坏事。 通天教主贵为圣人,是很强大的大腿,但也得很时候。 眼下这个时间段,通天教主应该被困于紫霄宫中,最多就是出来放放风,根本不可能一直关注三界。 而通天教主在放风的这个间隙,把青萍剑送了下来,表达了强烈的关注。 那作为对手的准提、接引,还有一直看不惯截教和通天的无始,又会对自己是个什么样的态度? 在林远面前的,是一把强大无比的神剑,可带给林远的,却是更加致命的危机。 “无论如何,至少我有了一段时间,一段……几乎无敌的时间。在此之前,我要去把该做的事情,做完。” 林远面色平静,伸手握住了青萍剑剑柄。 一时间,狂暴的气浪以林远为中心四散开去,直接将观音以道果设置的结界冲散。 观音更是退出数千里之外,面色凝重地看着林远,但却并没有多少疑惑。 似乎,她早就猜到了林远的身份一般。 “林远,你没事?太好了!” 小龙女被吹得更远,和木吒一样,被吹出了万里之遥,好在并没有受伤,这才紧赶慢赶地飞回来。 看着真心关切自己的小龙女,林远露出一抹微笑,“我没事。” “那就好,我还真担心以后没人给我讲故事呢。” 小龙女拍拍胸口,林远却已经是满头黑线,同时将青萍剑收了起来,对着观音道: “今日之恩,贫道记下了。” 观音喧了声佛号,轻声道:“道友,不怪贫僧便好。” 林远诚恳道:“菩萨以道果助贫道,是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若是贫道不死,必有厚礼送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