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九十九章 阳谋无敌 (第2/2页)
蝉子而言,与金睛白毛鼠之间的感情是真,没有丝毫虚假,但金睛白毛鼠对金蝉子而言却是劫,情劫! 最重要的是,这道情劫是人为的,或者,是他的师傅佛祖如来亲手勾勒的一道劫数。 为的。 便是这场西游量劫,为了让佛门在这场量劫中得到足够多的气运,所以金睛白毛鼠才会出现,也才有机会偷吃如来的宝烛,才会有机会与金蝉子相遇,才会让实力超越它好几个大境界的金蝉子对她产生感情。 感情虽然不假,过程也是不假,但出发点却出了问题。 金蝉子对金睛白毛鼠的感情是真,但他并不是因为这一点而想要救下金睛白毛鼠,否则他早就认可了林远的提议。 真当林远的提议是处罚吗? 什么下十八层地狱赎罪,这些都只是为了洗掉金睛白毛鼠身上的人族怨气罢了。 金睛白毛鼠在十八层地狱受了罪、付出了代价,让被她吃掉的人族冤魂们得到解脱,而她自己也才有机会进入六道轮回,成就人身。 到时候以人身出现的金睛白毛鼠,才真正有机会和金蝉子在一起,成为一对神仙眷侣! 死亡对普通人而言,是恐怖而难以面对的终结! 但对他们这些大佬而言,死亡并不是结束,只是一段奇特的历程,只有魂飞魄散才是真正的恐怖与绝望。 也就是,林远杀了金睛白毛鼠,重重地处罚了金睛白毛鼠,却又给了金睛白毛鼠一个机会,这是属于三赢的局面。 唐三藏不懂,金蝉子会不懂吗? 但他依然选择了拒绝,想要林远给他一些时间,这绝对不是不想领林远的情这么简单,而是不得不这么做。 自古以来,情劫难渡! 劫之所以为劫,便是无法简单轻松地度过,金蝉子想渡自己的情劫,也不是简简单单地将金睛白毛鼠打杀了事,否则都不用林远动手,他自己或许已经出了手。 就算是在原本的西游中,唐三藏也是真正走了九九八十一难,才在陷空山无底洞中度过这一劫。 其中种种缘由,绝不是表面上看着那般简单。 当然,如果是人为制造的劫数,比起地衍生而来的劫数要简单一些,因为解决不了问题,可以解决造成问题的人。 只要将如来解决,那由如来一手制造的情劫,便会不攻自破。 到时候海阔任鱼跃,空任鸟飞,金蝉子便会彻底失去限制与束缚,重新拥有无与伦比的潜力与未来。 如来虽强,但还有获胜的希望,不像地自然,那是让人连攻击目标都几乎难以找到的存在,又何谈解决二字? 如果只是单纯地将金睛白毛鼠打杀了事,那便需要等到金睛白毛鼠从十八层地狱洗刷罪孽之后,再到六道轮回投入人身,再与金蝉子一世姻缘,才能彻底度过此劫。 可是,这样等待的时间太久了。 最重要的是,到了那个时候,这一次的量劫早已经结束,面对依然稳坐佛祖之位的如来,金蝉子将没有丝毫胜算。 所以金蝉子不得不拒绝林远的提议,只为搏这一次难得的机会。 只可惜,按照他原本的想法,是走完这西游之路,依靠着这一路之上收获的功德与气运,在灵山之上真正找回自己的力量。 那时的他,会比前世的金蝉子更强,有机会冲击准圣境界,也是到了那个时候,他才有把握挑战如来。 他怎么也没有想到,本来应该是自己盟友的林远,会突然在这个时候逼迫自己。 是不清楚情况吗? 不,肯定不是。 所以只有一个可能,那便是林远也遇到了一些麻烦,需要他去灵山大闹一场,为星火城争取一定的时间。 又或者是自己答应了林远的提议,而之后的日子,也将彻底沦为林远的附庸。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都是对林远有百利而无一害,果然啊,这些走人皇之路的都是这般心思。 一个阳谋摆在你面前,无论你怎么选,都会对他有利,而且还没办法不选,不能跳出这个圈。 这样的人,心里就不会有丝毫愧疚吗? 林远心里会有愧疚吗? 如果真的是人族同胞,那他这般算计对方,自然是有愧疚的,可问题是,唐三藏的确是人,那金蝉子呢? “既然大师都这般了,那我就在慈大师的好消息。” 林远很满意金蝉子的选择,或者无论金蝉子选哪一个,他都很满意,但金睛白毛鼠肯定是要死的,只是死的时间可以延后一些。 被招来的冤魂们没有离去,依然在折磨着金睛白毛鼠的内心,对此金蝉子也没有多什么,似乎只要金睛白毛鼠不死,那便没有什么问题。 事实也的确如此。 只要金睛白毛鼠不死,金蝉子就还有时间,可以去争这一世的机会,只是他这个机会十分渺茫。 大罗金仙想要对准圣巅峰动手,还没有什么趁手的法宝,注定没有办法成功,但林远相信金蝉子会有办法的。 当然,该的话还是要,比如承诺给出一定范围内的帮助。 金蝉子倒也不客气,直接道:“贫僧需要一份人皇手书,还望施主应允。” 的是人皇手书,但称呼却只是施主,显然是并没有真正认可林远的人皇身份,林远也不生气。 他现在的确没那么大的脸,敢自称人皇。 现在的他,不过才刚刚开始走这条路而已,只有一座城,数百万人口,就算别人叫他人皇陛下,他也从来没有应过。 “既然是圣僧需要,那我自然不会拒绝,只是这人皇手书的力量还不够,望圣僧海涵。” 以一城之地,林远能写出人皇手书,已经是很不可思议的事情,而这人皇手书的力量自然也不怎么强。 之前唐三藏一行拿着人皇手书,却被文殊菩萨用障眼法给送了回来,就很明问题。 金蝉子道:“贫僧知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