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章 那年风华 (第1/1页)
长安王又要来京城了! 天启城中对这个消息最敏感的不是那些因反对长安王马踏草原而贬官丢爵的勋贵,也不是与长安王政见不和的政敌,更不是对长安王嚣张跋扈极为不满的肱骨忠臣,而是那些待字闺中,如花似玉又家境优渥的黄花女子! 这些女子大多父辈或祖辈在朝堂上有一席之地,因此不像那些平头百姓只知道长安王万里逐胡,马踏草原的英雄事迹,她们或多或少都听说过长安王早年家族遭灾,一家人唯有他一人幸存,后来如同天神附体,年仅十五就收拢旧部,平叛徐州诛杀仇家,厉兵秣马,真可谓少年英雄。 不仅是上马平天下,长安王的诗词更是一绝,天启多少大家对长安王的嚣张跋扈深恶痛绝,但是又不得不捏着鼻子承认“此子诗才当世少有”。 最重要的是,据说长安王相貌堂堂,玉树临风,远比那些自诩风度翩翩的京城才子更加风流英俊。 不知道这些年多少京城贵女对其芳心暗许,也有不少胆大的公然写些情诗托人寄给长安王,连那京城第一才女高圆圆都不能免俗。当年长安王进京受爵,她写给长安王的情诗至今被奉为经典。 ——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在其板屋,乱我心室。 不少大儒也对此诗赞不绝口,称其虽短小却字字珠玑,有古之遗风。 因此当长安王带着浩浩荡荡的五百白羽轻骑出现在京城北门时,有不少平时连门都不愿出的大家闺秀门快要将城门挤破了。要不是如今正值封城,姑娘们也许就要“迎宾三十里”了。 白羽轻骑最前方三人为首一骑白马黑袍,袍子上绣有金色蟒纹,正是长安王余夜。因为行程不快,途中又有驿站歇息,所以并不显得风尘仆仆。 这一骑后方两骑白马白甲,护在最前方那一骑的左右,腰配战刀,年龄看上去都不大,颇有些“将军少年出武威,入掌银台护紫微”的气势。 左边一骑看着这“满城胭脂,花红柳绿”,笑道:“还得是咱们王爷,把京城的这帮小娘们儿吃的死死的。” 右边那一骑瞪了他一眼,道:“尉迟佛莲,你这辈子早晚死在这张嘴上。” 无论是姓还是名都十分少见的轻骑将领撇撇嘴针锋相对:“王玄策,就你这样整天摆着张无聊的臭脸,活该这辈子都讨不到娘们。” 王玄策斜眼瞪着尉迟佛莲,伸手握住腰侧的战刀,杀气凛然。 尉迟佛莲撇撇嘴道:“你还想威胁我?就你那点儿三脚猫功夫就别丢人现眼了,要不是王爷给你撑腰老子高低要揍你一顿。” 王玄策杀气更盛。 “咳咳!”为首被两位骑军首领称为王爷的年轻人扭头打断二人。 “你们俩能不能省省力气?要是实在精力过剩,京城那么多窑子你俩滚去女人肚皮上撒欢去,不过到时别说是本王的人。” 尉迟佛莲见余夜发话,立刻摆上一张笑脸迎上去:“王爷说得对,王玄策那小子就该去妓院逞英雄,省的成天娘们儿唧唧的搞得兄弟们都以为他有啥断袖之癖。” 余夜无奈白了尉迟佛莲一眼。 后方王玄策一语不发,抽刀用上十二分力气对准尉迟佛莲狠狠砍下,丝毫不拖泥带水。 尉迟佛莲听见抽刀声,本能地侧身躲开,惊险的发现自己原本的位置一道寒芒闪过。 尉迟佛莲策马拉开距离,以手抚膺,心有余悸,咬牙切齿的啐了王玄策一口,骂道:“王八蛋你玩儿真的?你也忒狠了些!” 王玄策杀气腾腾的望向尉迟佛莲,举刀就要再砍。 尉迟佛莲连忙服软:“我错了!好汉收刀!” 余夜也劝道:“行了,别闹了。” 王玄策这才默默收起战刀,回到余夜身后的位置,不再理会尉迟佛莲。 尉迟佛莲策马回到余夜身边,挫牙道:“我早就知道这家伙是个疯子!一言不合就拔刀砍人,难怪蛮子们见到他就跑。” 余夜皱眉赏了尉迟佛莲后脑勺一巴掌,道:“滚回去领兵,等接到那三人后立刻出城。” 尉迟佛莲悻悻然地落后一步,与王玄策并行。 大概因为那五百白羽轻骑杀气太盛,前来围观的达官贵女没敢围上前,只是站在车道两边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一行人还未走到主城内,就见一辆被大内侍卫围保着的马车缓缓行来。 马车在余夜马前停下,余夜也抬手下令停止前行。只见马车帘被掀开,从车上走下一位须发皆白,身着红袍的宦官,老宦官手里拿着圣旨,恭恭敬敬地向长安王一拜,接着用被捏着似的嗓音高喊:“长安王接旨!” 余夜闻言下马,立于地面时更显身材修长,身后,尉迟佛莲、王玄策以及五百白羽轻骑同时下马,动作一致,行云流水,没有一丝多余动作。这是战场上的百战老兵才能拥有的默契和能力。 余夜大步向前,直接接过圣旨,熟练打开后,自顾自地看了起来。 无论是为首的老太监还是周围的十几大内侍卫无一人呵斥长安王的僭越,理所应当地听之任之,不去打扰长安王阅看圣旨。 废话,当年长安王在雍州一枪刺死传旨之人还被当今圣上说是情有可原。事后还是长安王自己上奏请罪,而皇帝陛下却没有半分追究的意思。 以长安王的嚣张跋扈且深得帝心,现在肯下马看圣旨,并让随从下马以示尊重,已经让老太监很是感恩戴德了。 余夜看完圣旨,便还给了老太监。圣旨上无非是什么爱卿有功于社稷,多年征战辛苦,朕甚慰之等等的褒奖勉励之语。当然,最后也告诉余夜如今正在封城,尽早将兵马安置在城外。 余夜笑道:“马公公辛苦了,回去告诉陛下,本王先去瑶府有笔帐要算算,随后便让尉迟、王二人领兵到城外驻扎。至于皇宫,本王从瑶府府出来后立刻就去。” 老太监脸上堆满笑意,对于余夜能记住自己的名字倍感荣幸,笑道:“长安王自便,不过陛下还拖老奴给长安王带句话。” 余夜点头:“说吧。” “想必长安王也知道天启为何封城,”老太监道:“如今骆家假子骆离已经伏法,其余二人仍未曾落网,还请长安王小心。” 余夜眉头不易察觉地皱了下,道:“本王知道了,公公慢走。” 说完,余夜转身上马。 白羽轻骑也随长安王翻身上马。 等老太监一行人渐渐走远,余夜沉声下令:“去城西瑶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