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章 轮回 (第2/2页)
口,迈步走进了大殿。 燕赤霞坐在大殿里,看着走进来的刘天仙皱着眉头道;‘你这穿着怪异,又像是和尚的家伙,进来干吗?’ “道长你好,在下刘天仙,勉强算是一个刚入门的修士。”‘看到道长深不可测的修为特来拜访!’ 燕赤霞听到刘天仙是刚入门的修士,好奇道;‘为何我没在你体内赶觉到任何灵力。’‘嗯!奇怪,你体内到还真有一股很是细微的力量,这力量我从未见到过,当真世间少见。’ ‘是的,道长,小子有那么一点机缘,能入门修的这一点力量,可以小子以不知后路该如何行走,今日见得道长,特来请教。’‘恳请道长,收我为徒,教我修行。’说着就走到燕赤霞面前,就准备跪下行拜师礼。 燕赤霞赶忙站起上前一步,扶住刘天仙就要拜倒下去的身子,然后开口道;‘小子,修行不是那么简单的,不过你竟有机缘踏入修行之路,那老道倒是可以指点你一番,收徒之事,暂且莫要再提。’ ‘那小子就多谢道长了。’再次行礼。 ‘小子,吾名燕赤霞,你尽然需要老道指点,那你就把你的修炼法口述出来,让老道听听。’ 随后刘天仙就把‘五心向天’修炼法,口述了出来。 当刘天仙口述完,燕赤霞大眼看着刘天仙道;‘修炼法一般般,老道还没完全弄懂,接下来将你掌握的法术使用出来,给我看看。’ 然后刘天仙就不好意思道;‘道长,在下只得到了这篇修炼法,其他的什么法术一概没有。’ 听完解释的燕赤霞,大眼瞪着刘天仙,眼里仿佛在说,你逗我是吧!小子你就是在逗我,什么传承只有修炼法,没有法术。 两人对视了足足10分钟左右,最后燕赤霞无奈道;‘小子你还是找个居住下来吧!别修行了,这条路不像你想象的这么美好。’ ‘想必前辈也知道外面这个乱世吧和前辈说句大逆不道的话’。‘在下准备反了,在下不敢保证能做到什么地步,至少在下想要平民百姓,不在如现在这般人命入草芥。恳请前辈祝我。’ ‘住嘴,明天早上你就走吧,此事休得再提。’燕赤霞的声音隐隐传来怒气,还有丝丝不明的意味。 刘天仙无奈的出了大殿,寻找了一番,来到了宁采臣的住处,推门走了进去。 ‘刘兄你来啦。这么长时间没有吃东西,饿了吧,来吃点东西。’说着就从背篓里,拿出了一块黄色的窝窝头。 来到火堆旁,坐下,接过窝窝头,然后谢道;‘多谢宁兄了’。这才开始慢慢的啃了起来。 吃完窝窝头,刘天仙就开始在火堆旁打坐修炼起了‘五心向天’。 当时间来到越高中天之时,耳边传来一阵悦耳的琴音,从修炼中苏醒的刘天仙看了看走到门口的宁采臣,开口道;‘宁兄,道长说过,夜晚不要出门,还是不要好奇了,留在房间里休息吧!’ ‘刘兄你醒了,可曾听到这琴音,所谓子不语怪力乱神,采臣乃书生,不相信什么神神鬼鬼的,打算出去一观’。‘刘兄可去。’ ‘宁兄,在下就不去了,就在这寺庙休息到明天早上,在下就准备离开了’ 时间来到第二天清晨,安心待在房间里的刘天仙没有遇到什么危险。 倒是宁采臣,还是跟着剧情一样,跟随琴音寻找到了聂小倩。等宁采臣回来时,衣服都还湿哒哒的。 打开门,看了看外面,随后道;‘宁兄,在下就先告辞了。’ ‘刘兄,准备去哪?’ ‘不知道,天下到处走走看看吧!到了该落脚的地方,就落脚。没有地方就继续上前行走。’望着远边天际,刘天仙悠悠开口道。 出了兰若寺,跟随管道,一路上难行走。 第一天,一路无事,打野味,喝溪水。 第六天,路遇山贼打劫商人,刘天仙出手干掉了山贼头子,执掌了整个山寨。 执掌山寨后,花了七天时间,把整个山寨整理了一番。 随后就开始造反起义,起义当天就拿下山下一座城池,“梁州城”作为根据地。 打下梁州城后,在探查牢狱时,还在里面遇见了诸葛卧龙和宁采臣,刘天仙当场就请求诸葛卧龙相助,不过诸葛卧龙没答应,宁采臣倒是答应帮助自己做事,管理平民。 为此刘天仙特意吩咐了人员,看住诸葛卧龙,不准他离开梁州城的范围。 就算诸葛卧龙不帮自己,也不能让诸葛卧龙出山去帮助朝廷。 之后为了培养兵力,积攒粮草,刘天仙亲自下场,指导种植和基本化肥的制作和使用,还有兵力的训练。 一年过去,朝廷派军队进攻了三次都被打退了。之所以能打败,都还多亏了朝廷的腐败,将军和士兵大多战力都不行,基本不堪一击。 而刘天仙还执行了斩首计划,由自己伪装起来带头冲锋,一旦冲到将军身边,就暴起擒拿,愿意投降的就收了,不愿意的就砍了。 时至一年后的今天,此时“梁州城”,粮食已经足够打上五六场的战斗了。在这个破败不堪,妖魔横行的世界,刘天仙准备有多少粮食就打下多少城市,消化完,粮食积攒足够了,在开启下一场战争。 就这样来到倩女幽魂的第一年,打下了周边的三座城。除去军队必要的存粮,其它的都拿了出来,救济生活困难的平民百姓,同时实行军管,所有民众都需要按照计划要求,听命干活,就算是五十岁以上,只要能动的,也需要干活。不过只需要在家里,做一些比如编织簸箕,箩筐,或者草鞋等的简单事务,食物有村子由官府专门分配的人员上门送粥。 年轻力壮的都统一按分配,到地方做事,吃大锅饭。 官府的这条政策有不少人不同意,但是跟多的人是欣喜。原本吃不饱,甚至家里的老人有一顿没一顿的。现在好了,即使躺在床上不能动弹的老人,只要活着,就有一口稀粥喝。 能做事的老人就更加别说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