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不识_第四十二章 报恩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二章 报恩吗? (第2/2页)



    而孟行呢,仍是那副云淡风轻的笑脸,却没有给她一个回答。

    是了,李曦年心道:一定是这样的,他认识她。

    “我记性不是太好,不知这恩……是欠在什么时候?”李曦年特意又添了一句:“去年?或是前年?”

    她话中带着些许引导,只要孟行所答的时间在今年三月之前,那他便是识得这具身躯的主人的。

    “更早。”孟行道:“十一年前。”

    李曦年心里咯噔了一下。

    十一年前?

    她虽不知这具身体的具体年龄,但她猜测应与自己的年岁相差不大。

    十一年前……“她”大概还是个孩子吧?而孟行……应该也比她大不了多少吧。

    这么久的时间,若非自小相识时常相见,该是认不出来的,毕竟一个人的记忆是有限的。而儿时的回忆却总是留给最亲近的人,和最令人深刻的事。

    此刻的李曦年除了狡辩和装傻,确没有其他法子。

    “那也太久了,即便郎君记得,我却已经都忘了,这不算。”

    “你没有忘。”

    孟行道:“你自己说的,寒衣节那日,曾在吢安寺为我祈愿。”

    “什么?”

    李曦年一头雾水,不明所以,可孟行却也只笑不言,没有要再点醒她记忆的意思。

    确实没有点醒的必要,因为只稍片刻,李曦年便想起来了。

    她嗤笑一声。

    “郎君拿我同你讲的故事来唬我?”

    “你没有同我讲,是你输了,我问的。况且那也是我的故事,谈不上一个唬字。”

    真是巧言令色!

    李曦年心道:原来那夜猜子的游戏没套出他一个字来,却把自己搭进去了。

    “有证据吗?”李曦年道:“那位小郎君可是在车上下都没下来过,我一眼都没见着,即便见着了,这么多年过去,我如何认得出来?”

    “当然有。”

    孟行忽然靠近李曦年,伸手将他环在自己的怀抱中,看似紧挨着却隔着看不见的距离,李曦年下意识往后躲,孟行道:“别动!”

    她便真的不敢动了。

    在她为自己这般听他的话奇怪的同时,手上捆着的绳子松了。

    孟行这才起身,看着李曦年将身上的绳子揪了去,引着她走向门外。

    “当时你送我的那块石头,便是扔在这里的。”

    正四下打量周围环境的李曦年顺着孟行的视线看去,这院子少了三面墙,少了一扇院门,却有眼前白茫茫的一片松林。

    李曦年心想:这房子的东主脑子一定有问题,将房子修在密林深处,难道不怕半夜有什么豺狼虎豹做客?

    还有,孟行刚刚说什么?那块石头是扔在这里的?这密林深处自然遍地都是石头!

    李曦年心道:这不是耍她吗?

    她抿着嘴,目不转睛地盯着孟行,眼中写满了心里的那句话。

    孟行却视若无睹,一本正经地继续说。

    “儿时力道不大,想必没有扔太远,只是这许多年过去,也不知是否被掩埋,你若想要证据,大可掘地三尺试试。”

    “……”

    孟行道:“今日雪大,我猜你定然没这个兴致,不如明早……”

    “犯得着吗?”李曦年长呼了一口气,打断道:“郎君抓我来这里就是浪费时间戏耍我对吗?我得罪过郎君吗?”

    “并没有。”孟行先是否认,而后又道:“我说过,孟元抓你是个意外,而你的好奇心驱使你行这帘窥壁听之事,便又是缘分。”

    理亏的李曦年顿时哑口无言。

    知错能改在她身上还是可以体现得淋漓尽致的,但要看对方给不给她这个改的机会。

    “……我与郎君的缘分确实匪浅。”

    话中即是感慨,又是无奈。

    “不止缘分,时日也不浅……”

    孟行话未说完,李曦年再次打断。

    “等等!”

    她忽然想到了什么,却有些模糊。

    她依稀记得,并未在寒衣节那夜与孟行提到过……她记得那夜他问的问题和自己的回答,似乎……真的没有提到过。

    不止同他,她从未同任何一个人提到过,甚至是先生。

    那他又是如何知晓的?

    猜的吗?

    “郎君方才说……十一年前?”李曦年还是问出了口。

    “是。”

    孟行笑了,绕了一晚,终于等到这个问题。

    “郎君从何得知的?”

    “一斗米五钱,旁人拿四斗米与我换一支值九钱的笔,我难道不该再付十一钱吗?”

    意思就是,孟行现在的年纪减去当时的年纪,二十减九等于十一。

    李曦年却没有心思同他绕着说话。

    这确是十一年前的事,她记得,除了当时在场的人,怕是没有人会记的这般清楚。可此事对那小郎君来说却不值一提,根本不必记的这般清楚。

    李曦年昂了头,看向头顶没有明月的夜空,她斜视了孟行一眼,缓缓地分享起这一个美好的回忆。

    “那日骤雨忽至,我们一行五人饥寒交迫之际,在烽坔关外遇见了那位小郎君,他十分好心,将吃食和水都给了我们,并给我们指了一条通往上京最近的路……”

    孟行忽笑出声来,李曦年扭头看了过去。

    “郎君因何发笑?”

    孟行摇了摇头,道:“虽然我并未细数过,可你们一行至少十数人吧?”

    李曦年身形一滞。

    孟行又道:“我在那个年纪,如何也是记事的。那日骤雨初歇,有风,你们一行人聚在城墙之下……似乎很冷。是你拦住了我的马车,而我,只是迫不得已施舍了好心。”

    如果说起初的李曦年半信半疑,这几句试探之后,便是信了九分。

    孟行道:“你当日的横冲直撞赢得了果腹的食物,我今日便冒昧……要回那日施舍出去的恩情。当然,首先你要认为这算得上是个恩情。”

    他虽不屑,但别无他法。

    以曾经所行的善事来要挟受益之人,确为君子所不齿。但若李曦年不打算因此而帮他做这件事,那便还有一个她无论如何也不得不还的恩情。

    只是他不想此时点破,也不愿此时提自己的旧事。

    李曦年面向孟行,盯着他这张宛如旭日暖阳的脸庞,脑中回荡着儿时的那段记忆,忽然觉得面前的人确实十分熟悉,且亲切。

    她忽然觉得,他究竟是不是那个小郎君似乎并不重要了。

    “其实,郎君大可在一开始便直截了当的说,这样便可省下许多时间。”

    孟行笑了笑:“和盘而出的话并无价值,只有你想到且问出口,这样的回答才有价值。”

    李曦年也跟着笑了笑。

    “所以,郎君想要我做什么?”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