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七十二章 缚龙手段,抽取龙气的方法 (第1/2页)
鲁皋元? 提起这个名字,黄昊英和王多鱼还一脸迷茫 “他没有什么事情,只是调查之后就回去继续做生意了。” “难道……” 半两金猛地睁眼:“他不见了,他就是……不对,是他和缚龙的人有联系!” 两人面色再度诡异。 明明他们什么都知道,可是却什么都说不出来。 现在没有监控,半两金也应该不知道才是。 “算的。” 半两金示意她手中还有一半的卦象,示意不要打扰她。 “南……西南,古国!” 几个关键词蹦出来,宁帆都不用想就知道说的是什么地方。 放眼整個夏国,满足条件的地方也只有巴蜀地区。 东都西南,古国,有无数文物,还能养活神工门的人以及缚龙的人。 天都、西京、东都、临海、锦官城。 满夏国来算,也只有这几个地方能够适合他们开展工作。 可天都是天子脚下,莫冉坐镇,又有故博守护,完全没有眼前的事情。 东都、西京、临海这边他都去搅过局算是短暂肃清了风气。 这么一算,还只有可能转到锦官城了。 宁帆摇摇头。 不是他故意找茬,实在是喷上了没有办法。 不过想到这里,宁帆再想起之前在几个城市遇到的人,好像的确有那么几位明明实力很强却显得没有钱的收藏爱好者。 要是他们是自己玩收藏的说不过去,可能只有为缚龙找文物才有这个情况。 “倒是错过了不少人。” 宁帆摇摇头。 “还能这样?”王多鱼几人听到话都说不出话。 他们之前也没有注意到这一点,现在想到全都变了脸色,后悔当时没有再用心或者认真一些。 “哪怕能早知道一点点,都不至于有现在这回事。” “也不用。”宁帆平静看过去。 “你们说的这些,他们肯定也想过,不过他们既然选择在这里做事,一定想过后果。” “那我们现在几乎过去么?” “不急。” 宁帆摇摇头。 “半两金的卦象才算出来,鲁皋元肯定还没有落地,这时候过去容易打草惊蛇,现在先找人盯着他,等他安顿好我们再过去。” “还有,你们不想看看缚龙抽取完龙气和国运的文物是什么样子么?” “这个可以看么?” 几人说话的声音都在颤抖。 他们不是不想看,而是不知道怎么提这个意思。 如果没有什么意外,这种事情必然是绝密,别说是王多鱼,就算是黄昊英也接触不到。 “对啊,有宁大师开口就不一样,莫老说不定真的会给我们看看。”黄昊英嘿嘿一笑最是兴奋。 “为什么是莫老?”宁帆挑挑眉。 “难道……不是么?” “不是。”宁帆随便找了件东西,“缚龙会的方法,我应该也知道,可以试试看。” “……” 三人咽下口水,震惊到说不出话来。 “宁……大师……您……是……打算……亲自……” “嗯。” 宁帆点点头,也不给他们讲解太过细节的东西,让他们去准备了材料。 这下三人格外激动,不到半小时就完成了所有材料准备。 黄纸、符笔、朱砂、白玉盘还有一个玉瓶。 “还需要什么……” “不用了。” 宁帆解下手链,用特殊的手法取下上面的四枚五宝。 王多鱼之前见过倒没有太过惊讶,黄昊英第一次看到还有些好奇,凑上去看了半天没看出所以然来。 正事当头也不好询问,只能闷头等待。 宁帆提笔,片刻就完成一道法阵,四枚珠子分别按照五行所属放在对应的地方,唯一的空缺处则是摆上块树皮。 “这是……昆仑神木?” 半两金感受得到这块木头的不凡,仔细一看变了脸色。 宁帆点点头。 当初从李从珂墓葬下面拿了一块木头就是为了暂时替代木宝的,没想到这么快就派上用场。 其他人也不敢打扰宁帆,生怕有什么问题出现。 看到符纸和白玉盘上的东西,除了半两金其他人都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 “应该不是凡物吧?”王多鱼小声道。 “必然不是,能够用来逆转抽取龙气和文物上面残留的国运的,绝对不是一般物品。” “等下来我们问问。” 两人眨眨眼,打定主意,现在不再说话,看着宁帆动作。 说是动作,其实也没有什么特殊的。 只是把说好的东西放上去,随后不见别的,就安静等待了十几分钟。 “好了。”宁帆说道。 “啊?” 三人愣住。 黄昊英瞪大眼,使劲揉了揉:“这就好了?”https:// “不然呢?你们还以为会有什么东西?” “比如特效或者其它那种……就是宁大师你懂得的那种什么金光闪烁、三花聚顶、五气朝元?” “那你试着做梦,那样更快一些。”宁帆瞥眼,“相信科学。” “……” 三人笑出声。 “宁大师,你说的好像这个就很科学一样。” “总归是可以解释的。”宁帆沉声道,“文物在地下还有一个地方待久了,自然会附着上那里的气息,这种东西说不清道不明,但是确实存在。” “就像是你们在陌生地方住久了再回家,那种感觉就会很明显。” “好像是有。” 王多鱼点点头。 黄昊英也沉默了。 半两金更是点头如鸡啄米。 “这个就是所谓的感觉和气息,有些人能够预知危险也和这种感觉有一定关系。” “以前的人们管这个叫特异功能,也有叫做异能的,但是都不太准确,认真来说,这些其实就是感觉。” 三人虽然还好奇这个感觉是什么,可现在也没有心情再说什么,凑上去看这里的东西。 手中鉴宝三件套已经贴在了宁帆刚才当做实验品的小摆件上面。 明朝传下来的黄杨木雕刻,不算是特别好,可也是个精致的物件,据说还是在御书房放过的。 半两金确认过上面确实有一些不太寻常的气息。 可现在? 王多鱼和黄昊英摇摇头。 “东西还是明代的,没有什么年代上的改变,也是刚才的样子,细节方面都完好无损,可就是有种说不出的感觉。”黄昊英道。 “没错!我也有这个感觉。”王多鱼应和道。 “那你们有没有看出别的问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