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二章三饷  (第1/2页)
    刘家的团练招兵点很快就变得人满为患。    不知道多少穷的只剩下一条命了的流民,想要加入刘家的团练混口饭吃。    ……    当刘易从睡梦中醒来,已经是第二天上午了。    他揉了揉有些发涨的脑袋,从床上起身。    见他醒来,旁边的几个小丫鬟纷纷上前来伺候他穿衣洗漱。    没多长时间,换了一身月白色衣衫的刘易就从房间里走了出来。    他刚准备询问身边的丫鬟刘老爷在哪里,刘老爷就黑着脸从外边走了进来。    “易哥儿,你和我来!”    刘易抬步跟上,跟着刘老爷走进了书房。    “父亲怎么了?”    刘易开口询问道。    “狗官赵德全要收夏税了。”    刘老爷黑着脸说道。    刘易估算了一下时间,感觉夏税不该是现在才对啊。    大明朝的农业税分为分为夏税和秋税两部分,分别是在夏天和秋天收获之后收取。    现在还是春天,夏收别说结束了,去年种的冬小麦还没成熟,压根还没开始呢!    赵德全收的哪门子的夏税?    见刘易困惑的表情,刘老爷叹了口气解释道。    “今年流贼又起,皇帝下令加征三饷,剿饷,练饷,辽饷,赵德全收的夏税是前几年的。”    “他说我们原平县前几年三饷都没交,算是拖欠了朝廷赋税,若是不想被朝廷治罪,就要补齐前些年的欠下的三饷。”    刘易嘴角抽了抽,这赵德全的吃相就有些难看了啊!    大明加征三饷,是在天启年间就开始的,但是却一直没能在原平实施下来。    为什么呢?    因为原平上下士绅联合一起,将前几任知县给喂得饱饱的。    而大明官场上向来都有硬顶皇帝,为“民”做主的官场风气。    前几任知县被士绅们给喂饱了,自然也就不好意思再加征三饷了。    然后就给皇帝上书,原平地处边塞,穷困不堪,实在不堪加征三饷,然后,加三饷这件事情,就一直没能在原平县落实下来。    但是,赵德全这狗日的不讲规矩……    竟然翻旧账了,刘易还真就不相信,这货把前些年欠的三饷收上来之后,还真能上交给朝廷。    这笔钱,绝对是要进他自己的腰包了!    说实话,这笔钱,原平县的士绅出得起,但赵德全的吃相是属实有些太难看了。    “父亲准备怎么处理这件事情?”    刘易开口询问道。    刘老爷冷笑一声,语气不屑的说道。    “赵德全那狗官,想要钱?一分老子也不会给!”    “若是朝廷怪罪下来?”    刘易询问。    “吾儿放心,原平上上下下的士绅都已经写信给前几位知县大人了,那赵德全翻不了天!”    刘老爷自信满满的说道。    赵德全翻旧账的行为,得罪的不只是需要交钱的原平士绅们。    还有前几位收了钱的知县老爷,赵德全翻旧账,不就相当于在说他们包庇治下乡绅不交税吗?!    这能忍?    刘易点点头,没说什么,但却觉得事情或许没那么简单。    刘易像是忽然想起来了什么,对着刘老爷说道。    “父亲,我带回来的那些甲胄和武器都归纳入库了吗?”    刘老爷点点头。    刘易开口提议道。    “父亲下令召集我们家的工匠,让他们研究研究怎么制甲,怎么生产火铳吧。”    “我家的工匠还是太少了!”    刘易感叹道。    刘家仅仅只有几十名工匠,虽然看起来不少,但真要做什么事情,就显得有些不够了。    “吾儿有什么办法吗?”    刘老爷询问道。    刘易低头片刻之后说道。    “我们让那些工匠都带学徒吧,学徒学习上几年,也就是一个合格的工匠了。”    “还有就是,以后我家商队外出卖货的时候,也要从各地往回搜罗工匠。”    刘老爷叹了口气,有些迟疑的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