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野北美1846_第722章尼古拉遇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22章尼古拉遇刺 (第1/2页)

    剩下的几时间,沙俄皇储尼古拉殿下一行乘坐火车造访了扎幌,临水等城市,领略了北海省发达的近海捕渔业,深入民间走访了一番。

    通过这些访问,解开了心中对当地民众丰衣足食的谜团。

    大唐帝国北海省已经广泛使用了化肥,良田在每季作物收获后,还会套种土豆和大白菜,在极大增加产量的同时,解决帘地蔬菜和主食不足的问题。

    尤其是腌制大白菜,萝卜,豆酱这些蔬菜,辅以当地盛产的鱼类资源,可以保证自己自足,还有一定的海产品出口能力。

    每当漫长的冬季来临前,岛上的居民就会大量储存腌制白菜,粉条,豆酱,咸鱼,咸鸡,咸鸭,咸rou等等,农民停止了劳作,渔船也停止了出海,开始了漫长的“猫冬”,一年中长达4~5个月。

    北海省腌制的鱼虾等种类丰富的海产品,大多出口扶桑和大清国,每年能够收获价值数百万唐元赢余。

    该省从北方大陆进口茶叶,丝绸,瓷器,竹制品和广受帝国民众喜爱的文玩,双边贸易做得相当通畅,这里也是帝国工业品向大陆出口的桥头堡。

    在北海省

    建设有数个大型油库,储存着高达数万吨煤油,柴油,润滑油和重油,是大唐帝国世界性石油巨头出口北方的基地。

    南方基地则在吕宋王国,那里同样也建设有很多大型油库,主要面对东南亚地区和大陆南方,形成较为稳定的出口基地。

    大唐帝国的万吨油轮有定期航线,从本土位于洛杉矶和南方的大型炼油厂,装载着满满的石油产品抵达北海省石油仓库,通过石油码头的专用管线卸下油料。

    北海省数个石油仓库就相当于一个北方分销中心,前来装载油料的大多是几百吨乃至上千吨货船,不是专用的油船,需要通过油桶装卸。

    这些近海货船装满油料后,运输到大陆北方各港口和扶桑国以及临近的奄美王国和琉球王国,大多进入当地洋行的仓库中,然后再对外售卖。

    北海省完善的基础设施,给尼古拉皇储留下深刻印象。

    这里铁路交通便捷,公路通达四面八方,还有较为完善的农田水利设施,水库,桥梁等等,即便圣泵堡也达不到这样的水平,难道这就是工业国家的实力吗?

    沙俄在亚历山大二世统治期间,部分解放了农奴,开始了工业化的进程。

    但由于国家过于庞大臃肿,仅仅在欧洲的部分地区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工业化,比如乌克兰沿海地区和圣泵堡,内地绝大部分的国土还是老样子。

    想要达到北海省当前的基建水平,至少得几十年时间。

    联想到大唐是与沙俄体量差不多的庞大帝国,人口还要更多,区区一个偏僻的海外省能够发展成这样,那帝国本土岂不是更发达?

    想到了这些,尼古拉皇储带着复杂的心情再次登上“亚速海回忆号”铁甲舰,前往扶桑国开启新一段访问旅程。

    刚踏上扶桑国,尼古拉皇储就喜欢上了这个充满东方浓郁特色的国度,这里有着符合他想象的一切元素。

    胆怯而面黄肌瘦的倭人,身材矮就像个孩子。古老的石板路街道和走起路来“踢答、踢答”响个不停的木履,极具东方建筑特色的亭台楼阁,泥泞窄的街道……

    皇储尼古拉殿下在北海省感到憋屈的心理,终于在抵达扶桑国长崎后,重新找到了nongnong的优越福

    扶桑国官方无微不至的照顾,也让皇太子殿下大为满意。

    从长崎始发,沙俄皇太子一行乘专列经广岛,神户,大阪,抵达京都,一路上传统式的东方田园风光,古朴的木制建筑与园林,近代化的工厂企业与铁路,这一幅东方世界景色让人迷醉。

    抵达京都后,尼古拉一行又兴致勃勃的游览了京都古城,观赏到了壮观的“五山送火”胜景,还在环境优美的琵琶湖畔徜徉……

    5月11日午后,沉醉在美景中的皇储尼古拉从琵琶湖在返程途中路过大津,他与同行的希腊王子乔治各坐在一辆人力车上穿街而过,对着聚集在街道两边当地民众频频挥手致意。

    为了接待贵宾,扶桑国警察早已经遍布街道两侧,实施了严格的管制措施。

    大津主街两侧的楼房二层及以上,除警员外皆不准人员逗留,围观的居民不准佩戴头巾等物遮挡面部等等。

    随行的日俄两国政府随员,整个队伍有50辆人力车,形成了长长的一列人力三轮车队。

    “乔治,看来我们在这里很受欢迎啊,我已经对这个国家很有好感了。”尼古拉面带微笑的道,不忘记很绅士的挥手致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