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44章 夏至已至 (第1/2页)
粤山大学。 清晨的光照在女生宿舍上,程敏从床上坐起,感觉脑袋有点昏昏沉沉的。 她习惯性地望向旁边床铺,空空如也。 那是夏语婵的床位,前段时间,对方办了休学手续,离开了学校。 她一直都很担心,不过前段时间,他看到夏语婵发来的照片,总算是稍微放下心来。 照片是在樱花国拍的,里面的夏语婵笑容灿烂。 她昨晚做了一个奇怪的梦。 在梦里,她梦到了神,一个名为归墟之主的神。 对方声称,在夏至这一天,灾难将会降临世界,植物会变成恐怖的怪物。 她不明白为什么会做这种奇怪的梦,难道是最近电视剧看多了? 可那些都是披着仙侠外皮的爱情片,就算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也该是梦到帅气的仙人才对? 梦中那道神的身影太过于浩瀚,站在她面前,只能感觉到自己的渺小,根本生不出其它念头。 今天是周末,没有课,她打开电脑,准备把剩下的剧集追完。 电脑刚打开,右下角的企鹅嘀嘀地叫个不停,程敏想把它宰了炖汤。 她点开班级群,看着刷屏的信息,愣住了。 她忽然想到了什么,关掉班级群,打开微博。 微博头条仍是“堕天之怒”,世界的焦点都聚集在那个如神似魔的身影上。 但第二条变成了:“粤省群体神启:真神?” 她本来还抱着侥幸心理,可点进去看到一张图片后,侥幸破灭了。 古奥的身影端坐于云端之上,金色的光芒悬浮在脑后,映照出诸天万界。 归墟之主,那毫无疑问就是她梦中的神。有学绘画的人,把梦中的场景画了出来。 做那个梦的人,不止她一个,粤省很多人都梦到了。 世界是越来越魔幻了,前有“堕天使”大战八头怪物,现在连神灵都出来了!他叹了一口气。 手机忽然震动起来,是夏语婵给她发信息,说让她带上亲朋好友,一起出去玩,时间就在夏至前。 按理说,这是风牛马不相及的两件事,可莫名地,她有一种感觉,它们之间存在着关联。 …… 高川省,天都市。 石岩的阶梯上,徐源和徐玉鱼拾级而上,穿过长阶,就是慧觉寺。 昨天接到电话后,他们立刻动身,可不巧的是,高铁在城市的另一边,距离他们基地很远。 等他们赶到的时候,夜已深,高铁站停运,他们只能等到第二天。 为了避免浪费时间,神启计划的第一枚种子,就在粤山大学附近投下了。 搭乘高铁时,徐源的“死人身份”是个问题,只好让徐玉鱼用能力帮他逃了个票。 徐源再次来到这里,上次来的时候,只是匆匆地见了许敢先一面。 慧觉寺大门紧闭,身穿灰衣的和尚站在门边,还是上次那个人。 徐源摘掉口罩,对方瞬间认出他来,毕竟他这张脸太有辨识度。 两人攀谈起来,徐源眉头逐渐皱紧。 在几个星期前,寺庙的方丈和一众高僧都出去了,当然也包括许敢先,至今渺无音讯。 这次和尚没有拒绝他们进寺的请求,寺庙里空荡荡的,落叶积累了厚厚一层。 “寺庙实在太大了,就我们几个人,很难扫得过来。”和尚解释说。 “其他人呢?” “方丈在离寺前下了命令,他们都到新的寺庙里去了,听说是在一座石山上,光秃秃的。”和尚脸上满是不解,“幸好你们今天来了,过两天我也要过去了。” 徐源和徐玉鱼离开了慧觉寺,今天这一趟毫无收获。 “特辑组那边怎么说?”徐源扭头问。 “秦云答应会帮我们调查到底。”徐玉鱼神色落寞,“我们现在怎么办?” “没有其它办法了,不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特辑组上,我们在这里停留一段时间,调查的同时也执行我们的计划。”徐源叹了一口气。 徐源的电话忽然响了,刚接通,谭东凌激动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来。 “老徐,你看微博了吗?我们的老大显灵……呸,是显圣了!” “看了看了。”徐源随口回答。 其实他没看,但他很清楚发生了什么。粤山大学群体梦境,那是他们的手笔。 徐玉鱼的“梦魇”能力在不断变强,以前“梦境种子”只能针对一个人,现在已经可以影响一片区域。 但也只能是一小片,粤山大学附近那么大的地方,以她的能力是万万做不到的。 这就需要借助徐源的力量,准确来说,是归墟之主的力量。 徐源燃烧了信仰之核,利用“神之手”,强化了徐玉鱼的能力。 他这个计划由来已久。 要得到大量信仰,还必须源源不断,有什么办法呢? 徐源想来想去,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造神”! 归墟之主的显圣,就是为造神所做的铺垫。 如果放在平时,想要造神那是千难万难。但血日降临给他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 “老徐,我能不能拜托你一件事,我家里人,能不能搬到灰原基地外面住?”谭东凌忽然问道。 别人可能会怀疑事情的真实性,可他作为白昼会的成员,亲眼见过归墟之主,自然不可能怀疑。 “外面哪来住的地方?”徐源的本意是,可以让人住进基地里,毕竟地方够大。 “这样就当你答应了,拼装别墅你没听说过吗?用不了半个月,就能搞好。” 谭东凌急匆匆地挂断电话,生怕他反悔似的。 …… 与此同时,在粤省的三环区。 夏语婵呆呆地看着眼前的房子。 那是一栋白色外墙红色瓦顶的房子,三层高,门前有个小小的庭院,种着一棵梧桐树,不过已经枯死,只留下发白的树干。 在粤省,这样的房子并不罕见,但这里对于夏语婵来说,却有着特殊的意义。 这里是她的家,准确地说是曾经的家。 小时候,他们一家三口就住在这里,以前梧桐树上有一个秋千,那是他爸爸给他做的。 爸爸从幼儿园把她接回家,她总是不肯进家门,赖在门口荡秋千。 直到mama骑着车回来,拿出她喜欢的棉花糖,她才心满意足地抱着小书包冲进家里。 那时候,她学到一篇文章,叫“幸福的一家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