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娱巅峰_第437章 吃着火锅唱着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37章 吃着火锅唱着歌 (第1/2页)

    《红高粱》的剧本高爽去学校的路上就已经给赵海了。说起来,赵海跟张国师的人生轨迹最少有八分相似。地球上的张国师首次担任摄影师是在电影《一个和八个》,最终斩获中国电影优秀摄影奖。而赵海这边,《这个男人来自蓝星》太过粗陋,摄影技巧上也没什么特别的地方,体现不出水平,暂且不论。从《疯狂的石头》开始,赵海就已经展现出来他摄影方面的天赋,摄影方面的小奖项也得了不少。张国师后来参与拍摄了《黄土地》,对于摄影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凭借这部电影,获第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摄影奖!法国第7届南特三大洲国际电影节最佳摄影奖!第5届夏威夷国际电影节东方人柯达优秀制片技术奖!也是从这部片子开始跨入了中国一线摄影师的行列。而赵海则是配合高爽顺利的完成了《功夫》的拍摄,虽然现在还没下映,可各种奖项肯定少不了。特别是“子弹时间”这些独到的镜头运用,已然在摄像圈子里掀起了追捧的狂潮。妥妥的能够晋升华夏一线摄影师行列。张国师的人生轨迹中,唯一和赵海有所不同的是,在《黄土地》之后跨界去当了一次演员。在《老井》中,张国师塑造的孙旺泉这个角色,助他夺得了包括东京国际电影节在内的三个影帝。他也是中国首位获得了a级国际电影节的影帝……赵海虽然表演上没啥成就,可这对导演方面的影响不大。再后来张国师便靠着《红高粱》,以导演的身份横空出世了!赵海跟着高爽一路走下来,几乎完美的复制了张国师的晋升路线。这时候,一部《红高粱》正好可以当作他的出师之作!……一离开学校高爽就拿出电话拨通了一个粤东的号码。这是高爽在网上查到的“华远船厂”业务部的固话。他没通过赵海直接找船厂,是不想赵海这小子多想。至于这么着急联系,却是害怕船厂真的把船给拆了。那头接听电话的是个年轻女人:“边位?”“……”高爽听到对方的粤语一阵牙疼:“那啥,会普通话不?”“您好,哪位?”年轻女人立刻换了说法。听到对方口音浓重的普通话,高爽松了口气,问道:“我要买船,你们厂长在吗?”……华远船厂的两个老旧船坞里热闹非凡。上上下下一百多号员工都在做着消毒清舱的最后收尾工作。按照蓝星的公约要求,在拆船前必须进行全面的清理。这两艘船没有建设完成,所以消毒这一步基本上可以略过,清里船内油污也不算麻烦。赵海回来的时候就已经开工了,今天算是正式完成。华远船厂的厂长盯着工人们把一台台气割机抬进了船体内部。一般来说,拆船有几个步骤。分别是海上解体,陆上切割和分料运输。海上解体是从船尾开始,先拆靠近码头的一舷。若船太大而码头太浅,船不能靠码头时,就利用潮差使船搁浅,等涨潮再将船拉靠近,隔天退潮时就会稳如泰山。这两艘船都是停在船坞里,一次水也没下过,所以只要按步骤直接拆船板就行。切割船板是采用“阶梯式”割法,由上而下一层一层拆。横割时每一条线是一层舱,直割时则以五只槽铁宽度为准。这拆下来的都是大块的钢铁件,无论运输还是保存都十分不便。所以这些大件被摘下来之后还要进行陆上切割。船板、钢材、机件等等,运到附近厂房后,由陆上切割的包工头负责加以整理。切割成搬运卡车所能承载的体积,以便于运输。砖儿台的纪录片摄制组也混在忙碌的工人当中,分成了几组人不停的拍着各个方位。即将动刀的时刻对于摄制组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素材。赵大泉没有回京城,此时他带着一组人守在厂长的身边,等着他下令的时刻。气割机都已经到位,厂长拿起了对讲机。赵大泉的镜头中,是厂长侧脸的特写,喉头滚动和脸上的细密汗珠反应出了厂长心中的不舍。这两艘船在船坞里放了六十年,早就成了“船二代”、“船三代”们童年的嬉戏乐园。承载着几代船厂人美好的少年时光。赵大泉敏锐的抓住了厂长的心里活动,将镜头推近到厂长的眼部特写。闪动的汗水中能看出泛红的眼眶。全场静默,仿佛工人们都在默契的为这两艘老船进行着“遗体告别仪式”。“各单位注意!”厂长按下对讲机,准备下达最后的命令。有不少工人都已经点燃了手里的气刀,火焰呼啸明灭!就在他张口准备喊出“开工”的时候,装在裤兜里的手机却突然响了。厂长愣了一瞬,赶忙低头去摸手机。赵大泉的镜头中厂长的特写侧脸顿时消失。这一变故让他这个主摄简直气的抓狂!如此关键的镜头,如此完美的感觉,居然被一个电话给破坏了!也不知道这厂长再下令的时候还能不能达到这样“天人合一”的状态。不过毕竟是拍纪录片,气归气,也不好骂人家一顿……王厂长接起电话才想起来自己这边还有人拍着呢,歉意的跟赵大泉点了点头。电话听筒里传来一个年轻人的声音:“喂?王厂长吗?”王厂长并没有因为对方声音年轻有任何轻视,这年头做生意的都知道,越是年轻人下手越勐。有时候二代可比一代能造的多!他殷勤的回道:“对,我就是,您是哪位?”打电话的年轻人自然就是高爽了。刚才从船厂业务部的小jiejie那里知道今天正式拆船的消息,吓的高爽赶忙要来了厂长的电话。这每下一刀那都是割他的rou啊!就生割!高爽也没废话,开口便道:“我叫高爽,我想买你厂里的两艘船。”王厂长听高爽这么说眉头皱紧了几分。这话一听就知道对面是门外汉。他们华远船厂不是什么小厂,生产的最低都是上万吨排水量的大船。最大的船甚至能达到十几万的排水量。这种船从来都是下单定制,还没见谁提前造好了握手里的。卖不出去砸场子里不说,船厂也负担不起这么巨大的垫资。他们可是没少在这方面吃苦头!不过王厂长也是老生意人,语气平和的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