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七章 本手、妙手、俗手  (第1/2页)
    洛阳城,蔡府。    一方石桌,蔡邕与叔父蔡质两人对弈。    说起来,蔡家因为一些特殊的缘故,叔侄两人同府而居,而蔡质的身份也不简单,乃是九卿之一的卫尉之衔。    他掌管的是守卫京师南宫与北宫、以及诸掖门的卫戍,地位显赫。    可因为今年朝廷屡发怪异现象,蔡邕上书除jianian佞,用贤才,因此得罪了宦官曹节、王甫、十常侍等人!    蔡质也受到牵连,被罢官在家,等候发落。    终究,等待定罪的日子并不好过!    此时的蔡质落下黑子…    蔡邕沉吟片刻,不忘称赞道“藏巧于拙,此为妙手!我输了…”    蔡邕投子认输…    蔡质的脸色却并无太多的高兴,相反,他的语气变得严肃了起来。    “伯喈方才说我这一手是‘妙手’,那么?近日宋皇后巫蛊一案,王甫贪墨一案,若是于棋盘中,陛下与大长秋、大鸿胪又分别下的是‘本手’、‘妙手’、‘俗手’中的哪一手呢?”    这…    闻言,蔡邕顿了一下。    本手、妙手、俗手是围棋中的三个俗语。    “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    “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    “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    蔡质这么一问,显然别有所指。    这…    蔡邕略作思索,沉吟了许久方才试着解析。“陛下这一手,意料之外,却是情理之中,除宦官、平民愤、震群臣,算是达成了目的,中规中矩,算是‘本手’!”    “曹节供认王甫贪墨,辞官隐居,放弃权势…看似‘俗手’,可在这种局势下,‘俗手’的交换反而是当下最好的选择!”    “而曹大鸿胪,不…是我那学生曹孟德两度敲响登闻鼓,名为状告王甫贪墨,其本身却是救曹家于水火,而这一手中,更隐秘的是替天子筹谋,这一手可堪鬼使神差,能称之为‘妙手’!”    言及此处…    蔡质颔首。“诚如伯喈所言,‘妙手’意为卓越的一手,可遇不可求,其本身又兼具极强的隐蔽与唯一,对弈而言,往往许多人在对局中过分拘泥于局部,下出‘假妙手’而忽略贯穿全局之态!反倒是这真‘妙手’藏巧于拙,实乃罕见!”    “伯喈…你教出一个了不起的徒弟啊!”    蔡质提出的“好徒弟”自然便是蔡邕太学中的弟子——曹cao!    在蔡质看来,单单这一“妙手”,足可见其功力。    只是…    蔡邕很果决的摇了摇头。“我知孟德,他虽机敏,却不够沉稳,做事容易一拍脑门,断然布不出如此缜密之局,下不出这么一出‘妙手’!”    唔…    蔡质一怔,蔡邕的话还在继续。    “倒是…他有位结义兄弟名唤‘柳羽’,此前遗下一竹简,便精妙绝伦,或许…孟德是从这竹简中感悟!若论妙手,也当是这位名唤‘柳羽’的公子,可堪其名!”    嘶…柳羽?    蔡质眼眸微眯,他登时想到了这个名字。“可是,城东十八里处玉林观的观主——柳羽?”    “叔父知道他?”    “每日施粥,三年风雨无阻,这柳羽是個奇人!”    俨然,蔡质对柳羽有一定的了解。    毕竟身为卫尉,卫戍南北两宫,洛阳周边的异闻、奇事,他多少都要去了解。    嘶…    骤然,蔡质又想到了什么。    他的脸色更添一分严肃。“伯喈,依我之见,这柳羽既能于此复杂局势中留下‘妙手’,那洞悉力、观察力料定超凡,咱们蔡家或许能去拜访其一、二,询问破局之策?”    “纵是只得其指点一、二,总也胜过在这府邸中引颈待戮,束手待毙!”    讲到这儿,蔡质顿了一下。“伯喈不也推崇于道家学说么?”    的确,蔡邕虽然自幼修习儒学,讲规矩、重礼仪,博学多彩,可…他却极其推崇道家学说,且跟“庄子”一样,很会讲故事!    他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