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后门能到明末_第三百零六章:李定国的无奈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零六章:李定国的无奈 (第3/3页)

献忠登基之后,他的四个儿子全都被他封为国公。孙可望是秦国公、刘文秀艾能奇是魏国公和赵国公,而李定国偏偏落了一个宋国公的封号。秦、魏、赵都是春秋战国时代的强国,而宋,却是一个国力贫弊的小国,还备受嘲讽和歧视。宋人疑邻、守株待兔等带有浓重歧视风格的成语,都和宋国脱不开关系。这个封号已经说明了一切。李定国也知道自己现在不受张献忠的喜欢,他也知道问题出现在哪里。但是,如果发现问题而不管不顾,早晚会成为一场灾难。走在回家的路上,李定国的身影有些落寞。“救命啊,救命啊!”一道惊慌失措的救命声,传入了李定国的耳中。放眼看去,道路角落之中,一个妙龄女子被一个穿着军装的士兵扛在肩膀上往巷子深处疾驰。李定国一眼就认出了军装。明黄色的服侍,这是张献忠的亲卫士兵。自从张献忠登基之后,他的这些亲卫士兵也跟着水涨船高。而张献忠又不管教,甚至还放手纵容。这就导致了各种暴力事件层出不穷,他们强抢民女,jianianyin劫掠无所不为,无所不作。李定国对此深痛恶觉,数次上奏。可全被张献忠留中不发。“住手!”李定国大喝一声,加快速度朝着那边跑去。那小兵被李定国这声大喝吓得愣在了原地。急忙转过身子,一眼认出了李定国。这士兵叫做梁大狼,是张献忠的一个侍卫统领。平时嚣张跋扈,无法无天。如果今天站在他面前的人是孙可望或者刘文秀艾能奇他们,梁大狼还会毕恭毕敬,小心翼翼应对。但李定国吗,就差些意思。如今李定国不被张献忠所喜是众所周知的事,所谓上行下效,上面都不在乎,下面这些小鬼也看人下菜碟。“原来是宋公爷,没想到竟然能在这里遇见您!”梁大狼笑嘻嘻的说道。说的笑嘻嘻,可毫无尊敬之意。一个不受宠的国公,也就那么回事。他肩膀上的女子见到李定国,如最后的救命稻草,开始挣扎呼救。梁大狼心中一恼,也不客气,当着李定国的面,一把将女子摔在了地上。没掌握好力道,竟然让女子脑袋着地。登时鲜血直流,没了气息。李定国怒了。当着自己的面,将一介女子摔死,这如何能忍?“你个该死的杂种,光天化日之下行凶,今日不将你法办,天理难容。”李定国大手一挥,怒吼着向梁大狼冲去。也不知道梁大狼心里怎么想的,竟然开始反抗。李定国本就心中气恼,见梁大狼还敢反抗,心中愤怒更加旺盛。一拳打出,正中梁大狼面门。紧接着,左手并掌,勐击梁大狼咽喉。啪察!咽喉碎裂,梁大狼后退着倒在了地上,鲜血四流。“我说梁大狼,你是干什么吃的,怎么还没过来?!”又有一道声音钻进了李定国的耳朵。只见旁边的巷子里钻出来几个同样着装的士兵。当下就瞅见了眼前这一幕。“杀人啦,杀人啦!宋公爷杀人啦!”这几个人还聪明,没和李定国做纠缠,直接一熘烟的跑了。李定国脸色铁青,看着这些人离去的背影,双手握拳。“这样乱搞,谈何建立大业?张兄说得对,想要建立大业,必须严刑厉法。若任由士兵恣意妄为,大事何为?就像当年起兵造反那样,武昌府的百姓同样也会造反!”李定国一脸痛心。这里的消息很快就传开了。在知道这消息后,还没等张献忠有什么反应,孙可望率先就坐不住了。这可是一个好机会。要是能够趁机将李定国扳倒,那可是一个大好事啊。不管什么时候,不管什么地方,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争斗。历史上,在张献忠死后,孙可望就因为和李定国不和从而产生纷争,将张献忠留下来的军队拆散。如今的局势和那个时候没有什么本质性的区别。孙可望毫不意外的像张献忠进了谗言。......“父皇,四弟这哪里是为民除害?这是冲着您来的。自从来到武昌府后,他搞出来了多少幺蛾子?明知道那人是父皇的人,他还一意孤行,直接斩杀,这是在打父皇您的脸,这是目无君父。现在就敢这样,以后说不定还敢更大胆!”楚王府后宫的一个亭子中,张献忠坐在里面,身前放着一个铜炉。前面是几个穿着轻纱起舞的侍女,张献忠一脸惬意的看着。孙可望站在旁边,不断的给李定国上眼药。“老四是个实诚孩子,就是转不过弯来。咱们从一开始,干的就是杀头的买卖,咱们起兵为的是什么?不就是好日子过着,好酒喝着,好rou吃着吗?如今我成了皇帝,跟着我的弟兄们当然要吃好的喝好的。要是寒了弟兄们的心,以后谁还跟我?咱们的根基是弟兄们,而不是那帮泥腿子!”张献忠慢悠悠的说着。“将老四的宋国公撤了吧,改为宋府侯,以后要是表现好了,再说吧!”张献忠意兴阑珊。说完话后,又将目光放在了眼前的侍女上。就好像要在短短的时间之内,将前半辈子从来没有享受过的日子全都享受一遍一样。最近的他,消瘦的厉害,眼眶深陷,脸色蜡黄。也是,孙杰这把刀一直悬在他的头顶上。要是不抓紧享受,以后可就没机会了。这时的张献忠和历史上的还不一样。历史上的张献忠,在登基为帝后,锐气未丧,有放眼天下的实力。可现在,有一种破罐子破摔的感觉。孙可望眼睛大亮,刚才的那些话没有白费。领下张献忠的命令,脚步轻快的往外面走。天还没黑,张献忠的旨意就传到了李定国的家中。前来宣旨的人,正是孙可望。看着跪在自己面前的李定国,孙可望笑的很大声。浓重的屈辱感,在李定国心中萦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