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841登基(两更合一) (第2/4页)
乎并无东征之意,没想到如今竟然毫无预警地动兵了! 李恒和谷默面面相觑,皆是背后出了一身冷汗,中衣汗湿。 恭郡王与他们说,镇南王府只是危言耸听,决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东征中原大裕,那些话还犹在耳边,可是现实却一巴掌甩得他们脸上生疼,心中生惧…… 礼部尚书满头大汗地说道:“程大人,镇南王府这是先礼后兵……” 不错,先礼后兵。 上次镇南王府派了来使当着百官恭贺太子登基,可是至今太子却还未登基,既然朝廷不理会,南疆军就直接挥军东来…… 这是一个赤裸裸的威胁! 现在南疆军还只是行军,但下一步呢? 下一步是不是就要攻城了?! 南疆军打得那如狼似虎的西夜人俯首称臣,连百越、南凉两国也一并攻下,其战力已经毋庸置疑,那么,大裕军在如此精兵悍兵的攻击下,又能撑多久?! 倘若大裕真的走到国破家亡的地步,那么他们这些臣子就是大裕罪臣,将来上了史书也不知道会被如何唾骂,遗臭万年! 满堂死寂,连呼吸声都消失了。 时间似乎放缓了……直到程东阳毅然地起身道:“西疆军情紧急,当召集百官立即与太子殿下商议!” 其他几位阁臣面面相觑,皆是毫无异议地应声。 皇宫随之sao动喧哗起来,一个时辰后,谨身殿就被文武百官挤得满满当当,群臣皆听闻了西疆军报,一时气氛如乌云压境,风雨欲来。 殿堂之中,无人敢出声迎“战”,片刻后,方有大臣底气不足地表示,镇南王府分明使的是“空城计”,意在威吓,决不敢攻城! 紧接着便有人反问,倘若有个万一,他可担待得起?! 韩凌樊身着明黄色太子袍坐于上首,俯视着各怀心思的群臣,抿紧了嘴唇,眸中黯淡,任由他们在下方争吵不休。 这一幕是何其眼熟! 曾经对长狄是如此,曾经对西夜是如此,如今还是如此! 这便是他大裕的文武百官,朝廷的栋梁…… 殿堂中的喧闹声很快就戛然而止,又是一道闷雷紧接在西疆军报之后炸响! 一个小内侍微微颤颤地来禀道:“太子殿下,镇南王府派来的使臣进了王都!” 文武百官一片沉寂,心想:这镇南王府的使臣怕是就等着西疆的这封军报才进城,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就在那漫长的寂静中,一个身形高大、相貌堂堂的年轻将士大步流星地赶到了谨身殿,在百官注视中不卑不亢地前行,直面向太子韩凌樊。 “南疆军忠武将军黎子成参见大裕太子殿下,在下奉王爷之命来王都参加新皇登基仪式!” 黎子成并不特别响亮的声音在殿堂中响起,却如雷贯耳,令得百官竟不敢与之直视。 这黎子成言下之意分明就是说,他要留在王都不走了,他要等着太子登基! 这分明就是镇南王派来王都的眼线,而且这眼线还派得光明正大。 这一步,是堂堂正正的阳谋! 接不接就看大裕了! 黎子成唇角微翘,身姿如松,看来气定神闲。 相比下,文武百官却是身形伛偻,诚惶诚恐,只觉得眼前似有一把巨剑从西方挥来,那把剑已经高悬在了王都的上方…… 太子韩凌樊与站在殿中央的黎子成四目直视,百官都只以为这一切皆是镇南王所cao控,可是韩凌樊心如明镜,他知道这一切都是镇南王世子萧奕的意思! 韩凌樊深吸一口气,启唇问候了镇南王父子,然后又命内侍领黎子成下去朝天驿暂住。 黎子成没有多留,谢过太子后,就离开了谨身殿,健步如飞地朝宫门的方向而去,很快,他就听到后方的殿中隐约传来大臣的声音: “太子殿下,大行皇帝殡天已经月余,还请殿下节哀。国不可一日无君,还请殿下早日登基,安民心、定社稷!” 紧接着,就是群臣齐声附和的声音:“还请殿下早日登基!” 黎子成停下了脚步,回头望了一眼,只见那满殿的百官皆矮了一身,跪在了地上,黑压压的一片…… 黎子成的嘴角勾出一个嘲讽的弧度,看来他此行的任务十分顺利,没准还可以提前回南疆。 黎子成毫不流连地转回头,继续往前走去,这一次,再也没有停留。 谨身殿中,韩凌樊一直目送黎子成远去,方才看向那些跪伏在地的群臣身上,眼眶有些干涩,胸口翻涌着叫嚣着,心绪复杂。 群臣臣服,他似乎应该意气风发,可是这一年来的经历在他眼前飞快地闪过,那些遭遇、那些冷落还历历在目,他知道即便是他顺利登基了,眼前也并非是一条康庄大道。 登上帝位也不过是第一步…… 想要改变大裕,前路悠长艰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随着黎子成的到来,朝野上下似乎一下万众一心了,积极拥护太子韩凌樊尽快登基。 太后却不甘心,传召众位阁老、宗室觐见,大闹了一番,然而,这一次,形势大不相同。 众志成城,皇后在宗室的默认和支持下,请太后在永乐宫“安心休养”。 弦外之音就是要将太后软禁在永乐宫中。 在绝对的权势跟前,太后说再多也无用,她就算想要撞棺自尽,也要别人给她这个机会! 说到底,话语权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 没有了太后的阻挠,一切就顺利了许多。 十一月初二,以程东阳为首的几个阁臣来到凤鸾宫,慷慨激昂地跪请皇后择日请太子登基。 阁臣们早就商议好了登基事宜,至此,也不过是走个过场,随即就由皇后择日,终于定下太子将于十一月初六登基…… 朝野上下皆松了一口气,礼部和内务府匆匆地去准备登基大典。 接着,太子即将登基的消息好像长了翅膀般迅速地传遍了王都,整个王都欢声雷动,冲散了帝崩的哀伤,缕缕阳光隐约穿透了天际的阴云,曙光开始浮现…… 当日下午,太子韩凌樊就在御林军的护送下出宫,亲至咏阳大长公主府,之后,在公主府外围了月余的士兵终于退走了。韩凌樊以大礼拜见咏阳,恭请其入朝辅政。 十一月初六,太子在首辅和百官的拥护下登基,于金銮殿上受百官朝拜,齐声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随后,新帝大赦天下。 十一月初九,大行皇帝梓宫起灵,移入皇陵。 朝堂之上,一切尘埃落定,再也没有人提起先帝死亡的种种疑点,就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然而民间却不然,新帝延迟登基的事引来不少揣测与闲言碎语。 有人信誓旦旦地说,自古皇帝驾崩后,若无意外,都是停灵七七四十九日,可大行皇帝却足足在宫中停灵五十四日,耽误了那么久,其中分明有不可告人的隐情! 有人说,新帝延迟登基乃是品性有亏,是以太皇太后都不曾出席新帝的登基大典。 也有人质疑,先帝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