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五章 回乡的外出打拼年轻人  (第1/1页)
    让在城里打拼的年轻人回来太难了。    他们有的已经习惯了城里的生活节奏,有的见过了世面,知道回去简单,生存下来,尤其是实现所谓阶级的跨越就难了,就只能等下一代了。    何况有的人已经在城里扎下根,甚至买下房子了。    可以说除非在城里看不见前途,混不下去了,要不然一般的情况真的难以打动他们。    毕竟在城里随便干点活就能赚的比农村多。    无独有偶,接到各自留守老人的电话,其他年轻人也大多都没有选择回去。    毕竟太忙了,他们不想为这虚无缥缈的可能性而浪费时间,他们在城市里都有自己的事业要忙。    不过好在虽然大部分都不愿意回去,但还是有那么几个选择了回去看看。    其中身边包括已经在城市里扎根、并且买了房在城里带着孩子居住的青年一代。    只是这种人一边只是习惯性的回家看看而已,并不是说多看好这个培训和发展基金。    “周末回奶奶家哈,好不好?期不期待?”    “耶!期待!我们可以跟奶奶家的琪琪玩了。”    对面,两个孩子高兴的不行。    琪琪,是上瓦村的一个同龄的孩子。    两个孩子最喜欢的就是回老家跟这个叫琪琪的孩子玩。    “呵呵,好了,先去做作业。”看着两个孩子天真的笑容,孙晓东笑了笑,疲惫的表情也稍微舒展了一些。    “妈刚刚跟你谈什么啊?”一边炒着菜,妻子也是抬头笑着问道。    孙晓东把事情说了一下。    “哦?上瓦小学的修真师资力量这么厉害了吗?”妻子惊讶道。    “谁知道真的假的的啊?回去看看吧。”孙晓东说道,接着更是叹了口气。    “有的时候真想回农村啊。是城市里活的太累了。”孙晓东一边整理着餐桌,一边说道。    “是啊。咱家光房贷车贷加起来都快六千了,还有日常花销……孩子们报补习班修真班的费用,唉。”妻子也是附和道。    幸好自己和老公都有工作,要不然一个人的收入真的养不起这个家。    压力太大了。    而且现在自己和老公都还年轻,但是以后呢?    何况家里还有双方的父母,将来老人老了病了,都是不小的开销。    “有的时候我真想干脆把房子卖了回农村算了。种点地,包个鱼塘,够吃喝就行了,不用活得那么累。”孙晓东说道。    妻子笑了笑,开玩笑道:“看你啦,你要是想,我就听你的。”    “呵呵。”孙晓东笑而不语。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有些话说说简单,但实际上有几在大城市里打拼的人这么干的?    还有城市和农村的医疗水平差距。    收入差距。    教育水平差距等等。    还有回去之后乡里亲戚们怎么看?    总之,有些事情一旦选择了,就无法回头了。    而且,自己还没赚够钱。    还没到回农村休闲养老的时候。    但是此刻,孙晓东确实是有些累了。    “到时候再说吧。等老子赚够了钱,也不用多,赚个500万之后就退休回农村,天天钓鱼。”    “呵呵。”妻子笑而不语,给了一个白眼。    这么想的人太多了,可是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呢。    总之,多赚,少花吧。    这些事情张北辰顾不上管,他也知道,在没有看到切实可靠的收益和项目之前,任何人不相信都是正常的。    而在周末到来前的这两天里,张北辰依旧正常的修真教学。    同时每天文化课的时候,张北辰也会帮助养心决辐射六个年级,让这38个小学生在文化课方面别落下。    学校的文化课老师也很拼,不光是拼命把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教给学生们,好好上课。    同时老师们下课的时候也跟着学生们一起修炼《鸿蒙养心决》,包括晚上的时候老师们也经常加班加练。    不过他们就没有学生们的待遇了,背下来也没有零元购奖励。    短短几天,所有人都能感受到上瓦小学学习氛围的变化。    无论是修真课还是文化课。    学生们更认真、更专注了,也更有动力了,每个孩子的眼神中都有光。    老师们的进步也很快,陆陆续续有老师完成了《鸿蒙养心决》的背诵、实体修炼。    再加上张北辰会给他们提供一些类似丹药的东西。    无论是学生还是教职工,他们的修为都在稳步的提高。    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另外虽然打电话让城里打拼的年轻人回来,效果不是太理想。    但是,因为几百万扩建学校、修路,以及千万级别修真发展基金的问题。    上瓦小学辐射的这几个村庄,甚至附近村子的村民对周末的培训却是热情很高。    事情一传十十传百,很多人听了之后都有些期待。    就算是走形式,但起码过来凑凑热闹也好。    各个村子大部分都是留守老人,反正平时除了吃饭睡觉也没什么大事。    有的留守老人虽然还在干农活,但这几天也不是太忙,所以空闲的很。    时间很快,眨眼周末的时间到了。    在周六上午八点半左右的时候,上瓦村村大院里,已经密密麻麻的全都是附近村子的大爷大妈们了。    热闹的很,有的搬着小马扎早就安静的做好了。    有的则是跟熟人聊着天,跟邻村认识但却好久不联系的人讨论着。    更有带着孩子出来的。    小一点的婴孩被长辈抱在怀里时而被逗笑,时而哭啼。    大一点的孩子则是在院子里疯跑,你追我赶,欢闹声不断。    “好久没这么热闹了。”一个大娘看着满院子的人感叹道。    “是啊,得有好几百人了吧?上次这么热闹还是十几年前院子里放电影的时候。”另一个大妈也说道,胸前搂着挣扎的小外孙。    院子里确实是热闹,甚至挂着大喇叭的电线杆子下都坐满了人,呜呜泱泱的起码有三百人。    尤其是大爷大妈们往这里一坐,聊起天来根本停不下来,眉飞色舞。    不过老人们热闹了,但是这次特意过来、回来的零星的年轻人却是郁闷了。    因为放眼看去,都是老头老太,就自己这么几个年轻人。    不光是如此,这些大爷大妈们时不时的就凑过来问你在哪上班,一个月赚多少钱,在城里买房子了吗,买车了吗?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他们问完了你这话,开始吹他们自己的孩子了。    说他们的孩子一个月赚一万,买了一百几十平米的房子,开二十万的车,领导很器重,见过什么什么大人物。    “……”那叫孙晓东的年轻人、杨文涛的父亲杨震强、陈涛的爸爸陈柏河等六七个回来的年轻人此刻真的好尴尬。    心道啥时候开始啊?    再不开始我们可就走了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