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二十一章 磨豆腐 (第2/2页)
别人粮食的,都是善良之家,也不会眼红什么的,只是难免好奇和感慨罢了。 ............ ............ 这天早上,吴有胜吃了早饭,休息了一会儿,就准备做一锅豆腐出来。 食材,黄豆或者说大豆,是选用自家地里种的豆子。 今年,也种了三分地的豆子,收获后,也有几十斤。 大豆是一种理想的优质植物蛋白食物,多吃大豆及豆制品,有利于人体生长发育和健康。 大豆昨晚上已经用清水泡发好了。 为了方便磨浆,吴有胜特意买了个打浆机,以后做豆腐、做糍粑等,都用得上,就不需要再用那个石磨了,更加的省事一些。 至于说灵魂不灵魂的,吴有胜倒是不怎么介意,那个方便省事,就用那个,味道上,也差别不是很大。 把打浆机洗干净,插上电,倒入泡发好的黄豆,启动打浆机,很快,豆子就粉碎成浆。 用纱布稍稍的过滤一下,接着把生豆浆放入锅里大火蒸煮。 煮好后,舀出来,加入适量的石膏磨成的浆水,也即是凝固剂。 俗话说‘卤水点豆腐’。 在北方称为盐卤,做出来的豆腐较硬,南方的豆腐,较为软嫩。 加入石膏浆水十分钟左右,guntang的豆浆就会凝结成豆腐花,要看豆腐花合不合适做豆腐,拿一根筷子插入,筷子稳稳的插入中间,那就是可以了。 如果筷子倒了,或者插不稳,则需要再加一些石膏浆水,增加凝固性。 “玲儿,燕子,你们去拿五个大碗出来,新鲜热乎的豆腐脑,趁新鲜,味道更好。” 吴有胜看差不多了,就朝着在一旁观看的姐妹俩说道。 “好嘞。” 很快,两人就各自拿着碗出来了。 吴有胜拿了勺子,舀了上面新鲜的豆腐花。 之后,就是做豆腐了。 豆腐花舀出来,倒入方形的模具中,模具四面用细纱布覆盖,上下面是空的,方便翻盖。 倒入模具后,用锅盖压住豆腐花,再在上面压上几块重物,在重力的作用下,豆腐花里面的水分,慢慢的渗透出去。 之后,就是等待了。 “爸爸,这个豆腐脑好好吃。” 燕子吃着鲜嫩爽滑的豆腐脑,眼睛都眯起来了。 玲儿和杨老爷子两人,也都吃着,没说话,不过,可以看得出来,一家人对于豆腐脑,还是很喜爱的。 “好吃就多吃点儿。” 吴有胜洗了手,杨玉秀也把属于他的那一碗豆腐脑端出来。 吴有胜这边,普遍是吃甜豆腐脑。 舀了些细细的白砂糖进碗里,吴有胜也吃了起来。 半个小时后,吴有胜把豆腐给翻了一面,使得两面都缩水均匀些。 又过了一段时间,豆腐就做成了。 拿开上面的重物,拿开盖子,掀开纱布,只见,白嫩的豆腐,就呈现在眼前。 之后,吴有胜拿刀,把豆腐切成正方形的巴掌大小的方块,放入水中。 一块豆腐,称为一角。 要吃新鲜的,就直接拿豆腐做菜,可以直接当主材,比如红烧豆腐、麻辣豆腐等;也可以和其他材料一起烹煮,比如豆腐猪肝汤、豆腐鱼汤等等。 当然,要是一时吃不完,也可以切成长条形的,放入锅里油炸,或者是制成豆腐干、霉豆腐等等。 总之,豆腐的花样,多种多样,菜式上也是,各色都有。 只能说,豆腐是个老少皆宜的绿色食品,颇受老百姓的喜爱。 今天中午,吴有胜家的饭桌上,就少不了豆腐。 “玲儿,这几角豆腐,你送去给村长家里,就说家里今天做了豆腐,尝尝鲜。” “好的,知道了,爸爸。”玲儿应了一声,就去了。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