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第一兵法家_第四百九十六章 勤于磨砺之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九十六章 勤于磨砺之军 (第1/2页)

    于十九日下午,前驱关羽部的几百战兵,至南栾城外,四百部处,几乎就在董卓军营寨后面,停军整队。正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刘备义军大队抵达,董卓立刻坐卧不安了。董卓来了一次,远远旁观关羽整队,并不过来搭话。末了,董卓冷哼一声,拍马离开,走时,令围堵西门的攻城队暂缓攻势,收缩兵力,严守营寨,谨防黄巾偷袭。说是防黄巾,于董卓令下,西门攻城的几千官军却把营寨防守方向调了个个,寨墙拔了从建成东向,正对着关羽部,兵力安排也是对着关羽。等于是,董卓弃西城不攻了,把兵力收缩,全用来对峙关羽和随后要来的刘备义军。照说,董卓若不想让刘备抢走军功,防刘备如防贼,这个做法不算错。只是,本来攻势激烈的西城墙放弃不攻,前功尽弃了。黄巾本受到四面城墙的压力,董卓弃西墙,少了一面城墙的压力,黄巾则能调动更多的兵力投入其他城墙防守。黄巾守城更稳固了,官军攻城更难。再者,董卓防刘备重于防黄巾,等于是,把后背漏给张角了,这万一,张角突然派兵杀将出来,西门这几千官军,危矣。关羽部营寨立下之后,随后的十二生肖旗,一部接一部,络绎不绝的赶到。鼠旗,十营,一百队,到齐,一个巨大大方阵,挨着关羽部列阵。然后,牛旗,又一个巨大方阵。虎旗,兔旗……十二个巨大方阵先至,然后义军其他各部后至。义军人马像是无边无沿了一样,不停的从远处到来,不停的赶到南栾城下。城头黄巾看到有官军大队铺天盖地黑压压的压来,西城黄巾头目瞬间慌了,赶紧跑下城楼去汇报军情。董卓瞅见刘备义军无边无岸的人流,心直往下沉。等西凉骑来报说,刘备大军,多少人都没带兵器。董卓一愣,马上前去观瞧。抵近一看,远看是声势骇人的大军,近处一看,何止没有兵器,连铠甲都没有。就眼前的一大片,大几百人,瞅他们衣衫褴褛的模样,别以为拿个旗,就是兵了,就能厮杀了。董卓心中阴霾稍去,对刘备军虚张声势之举,很是不屑。固然,十二生肖旗,就还真是除了一些旗帜,几万人,连把刀都没,连套甲都没,还不能称之为兵,还不能放厮杀。但,要是给这几万人一人一杆枪呢?没有枪,一人一根削尖的竹竿呢?这几万有编制,能跟旗而进,还有队列,且人手一支尖竹竿的人,谁敢小看。再者,第三批新兵,才刚练了一个晚上,等练五天呢?六天呢?练十天,一个月呢?到那时,三十人列一队,跑几百米不会乱的新兵,这样的新兵有几万,几万能齐队列的兵,又该是怎样可怕。董卓笑义军徒有人数,虚张声势,至于谁高谁下,早晚见分明。再说,义军可不仅有这三万多手无寸铁的新兵,还有战兵甲士少说三千,还有骑兵五百多骑。三千精锐甲士,再加五百骑兵,单靠这点兵力,也不是董卓能随意拿捏的。关羽部到后,又一个半时辰,义军全部十一万多人才全部到南栾城下。扎营,分化各部所扎营地,又是花了不少时间。要防备董卓,还要防备黄巾。于是,妇孺营和淄重队,处于扎营地最核心。扎营地外围,用车阵围了半圈,以防备董卓。骑队在营地外围,离扎营地百步,时时警惕,以防备董卓,同时作为威慑力量,威慑董卓。战兵分三部,一千防南,一千防北,一千守车阵。关羽部数百,则在西,应对官军西城外营寨。新兵扎营地安排,更是重中之重。董卓把南栾城围了个水泄不通,义军插不上手,只能是围观董卓攻城,顺便看能不能趁机把军功抢下。在未出现抢夺军功时机之前,义军只能是在城外等着,围观着。夺城时机一天未出现,义军就得等一天。两天未有时机,便得等两天。李孟羲在路上分析敌我形势的时候,意外想到了,于义军而言,干等数天,反而还是极宝贵的时间空挡。为何说等这几天是宝贵的空挡,这是因为,数天时间,等于从早到晚,数天时间的空闲,对于刚开启了数万人练兵的义军来说,有充足的白天可以利用,简直,天赐良机。时机来的再巧妙不过了。假设说真要和董卓厮杀,那么,最稳妥的方法是,至少把十二生肖旗几万人给练个几天再说,不说能提高什么搏杀能力,能把队列齐上几个台阶,能把转向练好,那么几万新兵,就勉强上阵厮杀了。然后,义军精锐甲士为锋,几万队列新兵为翼,兵力将两倍甚至三倍于董卓,胜算大增。正好是董卓把城围了,正好是义军没有插手的空间,正好是得等,正好是第三批练兵刚开始,正好是急切需要时间尤其是白天时间去训练,正好是,若要和董卓撕破脸皮,最稳妥的决策是先把新兵练的能用,再撕破脸皮。时机与义军来说,甚是巧妙。天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