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第一兵法家_第七百三十三章 执政精义之术无止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百三十三章 执政精义之术无止境 (第3/3页)

员也好,一切之人,都是只要能把事情做成,根本不会去想下次有什么办法把事情做的更好。非技术和科学时代,对技术乃至一切方法所具有的永远追求极致的思想和习惯,根本不会普遍存在。就比如军中匠人们,铁匠们打了个刀,只要能交差,根本就不会寻思下次怎么能打的更好。哪怕匠营现在有了激赏之法,很多匠人习惯使然,对技术的追求仍是惰性大于主动性。又比如,之前造纸,第一版纸造出来,关羽说很好可以了,改进一下,第二版更好的纸造出来,关羽还说够好了,可以了,第三版第四版都是如此。要是造纸术这件事交给关羽来做,那第一版纸已经比汉末常见的纸好太多了,满意于此,关羽就不会再对之多加改进了,造纸术也就止步于此了。也就李孟羲,对造纸术对所有技术,对一切方法,都有着更进一步源源不断的追求,这因此,李孟羲所经手的技术,越来越好,他所过手的管理工作,如现在的匠营,从一开始的管理生疏,到现在管理成熟,还在继续提高。吏部的大问题解决了,吏部众人日后当会不仅仅满足于只把事情做成,更会追求怎么把事情越做越好。李孟羲适时对秦束等人道,“你们既然已知此道理,但其他各部当还不知此。另,我方才去各部看了,我看了一圈,独你吏部有在搭建构架,其他各部,不尽人意。”看着认真聆听的秦束和一众吏部官员,李孟羲挠了挠头,想了一下,“这样,”他道,“吏部既是为管官之官,那官员相关之一切,该由吏部来管。我给你们吏部再加一职使,日后,官吏培训一事,也由尔吏部来。”培训二字,稍为生僻,但秦束等人从字意上理解了个大概。大概的意思是,政事该咋处理,还有公文改成从左往右写,还有执政不能固步自得,得日日精进,得知道术无止境。这一切,当由吏部教会其他各部官员知晓。之后,李孟羲看着已经眼熟了众多吏部官员,他笑了笑,对众人道,“和其他各部相比,尔吏部做的极好,足可为各部表率。这样,为激励其他各部奋励向上,某想大赏吏部。”吏部众人闻言大喜,连连称谢。李孟羲眉头不由皱起,他想到了一事,“官员之赏罚诸事,也是吏部职责,诸部官员谁者有功,吏部就当赏励。可,吏部有赏励之权,有此便利,若是吏部自夸自赏,岂不无人可制?”李孟羲这么一说,秦束等人赶忙保证,说绝不会以权谋私。李孟羲摸着下巴想了一下,“这样吧。”他道,“吏部有赏励之权,但无自赏之权,吏部官员之审查奖赏,当由我或玄德公来首肯。”“如此,吏部便无有滥权之机。”比起人,李孟羲更相信制衡。还是分粥之法,吏部众人,掌分粥之权,为让吏部之人不多给自己盛粥,那方法能且只能是让盛粥的吏部,最后一个拿粥。吏部为官吏之官,那,又谁来管吏部?李孟羲觉得需要一个更高级的管理机构。可,问题又来了,那更高一级的机构,又该由谁审查和评估。难道再在上边设一个,再高的机构吗?可照这样一直套娃,总归是最后永远无法形成闭环,永远会有最高的一部分人不受制衡。对,就是这个制衡。李孟羲对政治的了解,就一个分粥问题,他懂的就一个制衡。已经明悟,单纯的不停往高处架设机构,这没办法形成制衡闭环,那,除了不再添高假设,又该怎么制衡。李孟羲陷入了沉思。吏部众人见李孟羲眉头紧皱也不说话,只当李孟羲是在想事情,便都安安静静的,也不打扰。李孟羲思绪在纷飞者,他想到,顶层权利者,和顶层权利者违反法度被制裁的事,他想到了后世一堆被抓进监狱被撤职的最高领导人总统首相之类。李孟羲在那么一瞬间,他想明白了。还是制衡,制衡中,有相互制衡,吏部可以管别人,同时,别人也可以查吏部有没有违法乱纪的事。不用再设一个更高一级的架构了,吏部管诸部官员,而司法部管吏部,同时,那司法部掌管司法,谁又能管司法部了?答桉是,以法制法。以立法部的立法权,以法律条文约束司法部,司法部没有立法立规矩的权利,只能在法律制定下的范围内行使职权。然后,司法,立法,相互制衡了,李孟羲顿时明悟了,立法,司法之后最后一个,是行政权。司法权立法权行政权相互独立,相互制衡,这就是三权分立。顺着这个思路,李孟羲再一想,他发现自己已经把【立法部】【司法部】划分到十三部当中了,他笑了。回过神来,李孟羲对秦束等人道,“择日不如撞日,就今日吧,你们先准备准备,把所写所记誊抄一份,我去知会玄德公,待会过来,给你们吏部犒赏。”说罢,李孟羲起身走了。秦束把李孟羲送出帐外还要再送,李孟羲挥手制止了他。待秦束回到帐篷,看着自己听到得赏一脸喜色的同僚们,秦束说到,“咱赶紧动手誊抄一遍,等会儿好张贴起来。”刚当官啊,半日都没过啊,这可就有功得赏了,让吏部官员们兴奋的拿着笔找来纸劲头十足的誊抄起来。——李孟羲回城主府,他太久没回,刘备等人已经把鱼做好在吃喝谈笑了。李孟羲回来,给他留的那条鱼都放凉了。落座,就着凉鱼,李孟羲拿着快子慢条斯理的吃着,他静静的看着刘备跟涿州士子们热络畅谈。以李孟羲如今的情商,他略一想便明白了刘备为何设此一薄宴。乃是,科举试后,涿州士子们一个没能中举,虽说科举取士,公道不倚,中不了榜只能是技不如人,可虽说如此,公道归公道,情理上有些不妥。故,刘备特意设了薄宴,把涿州士子们一块叫了过来,很平常的吃着鱼喝着丸子汤说说笑笑的聊聊天,以此为安抚之举。李孟羲安安静静的吃着鱼,没人打扰他,哪怕他就坐在刘备一旁,刘备也不主动找他说话。此时不同寻常宴间,寻常宴间,吃宴只是顺带,重要的是要谈事情,谈事情就少不了李孟羲的参与;再者,此时是,李孟羲从外边刚回来,别人都差不多吃完了他才回来,又没啥大事,所以刘备就不主动找李孟羲说话,让李孟羲好好吃着。谈笑声与李孟羲无关,李孟羲安安静静的吃着鱼,他此时发现了一个问题,后世之时,生活节奏快,吃一场饭一群人到饭店去,一个小时之内,饭就吃完了,饭局就结束了。但若古时,一场宴席,半天都嫌少,一天才算正常。所以,就如眼前的这盘糖醋鱼,凉的他喵的糖醋汁都凝固了,吃的很不爽。从中,李孟羲意识到,精致的菜式似乎不适合古时宴席。人古人弄一个小炉子,里边煮着rou,一吃半天还有热的,哪像炒菜,半个时辰不到,就成凉菜了。可,问题便在这里,铁锅炒菜远超汉末寻常美食,若不用此高科技,太浪费,可若是用此,那日后一吃半天的宴席之上,吃到后边可全成凉的了。稍加思索,李孟羲想明白了解决之法,解决之法便是,取长补短,宴间可以既有火炉煮rou,也可以加上如糖醋鱼之类的菜,这样到了后半段时间,鱼虽然凉了但可以夹到火炉里煮一煮,照样能吃。事情解决了,李孟羲快子动的快了起来,忽然他又看到,门口值守的士卒不停的朝屋里看,他们目光汇聚之处,乃是……鱼?李孟羲觉得,值守的士卒就是在馋鱼,屋里的人吃鱼吃的痛快,外边的士卒馋的不行。此一幕,让李孟羲又回想到了一些不好的事,他眉头不由皱起。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