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百三十七章 土地兼并之原罪及【国债】 (第4/4页)
去了。再者,刘备说,他觉得要是买田的话,均田大计所受到的阻力会少的多。听刘备之言,李孟羲再一想,似乎的确如此。强制把土地收归公有,这跟强抢也差不多,但是要是买的话,哪怕给的钱再少,那无论如何也是买,无论如何都比强制把地收走要公道的多,自然,受到的阻力也少的多。李孟羲皱着眉头摸着下巴想了很久,他觉得似乎当真可行,哪怕用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的价钱把土地买下来,都会比强制收土阻力要小上许多许多。巨鹿有田为两千万亩,千分之一的买地款,为两万亩,全款买两万亩地,似乎是买的起的。然后每年,再发同样后续款项,似乎仍然发起。这个年年还款的模式,李孟羲想了又想,越想越觉得熟悉,终于,他想明白为什么熟悉,熟悉点在哪了。李孟羲瞪大眼睛盯着刘备,“你不是想发国债的吧?”刘备一时没听清,“啊?”刘备不想强夺人家的田,想讲点道理,哪怕买呢,哪怕不按全价按低价买呢,哪怕给不起钱,给个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钱,年年还呢,不管如何,得给人家点钱,总不能强抢吧。刘备不懂经济,更不可能懂什么债权和国债之类的高大上的玩意儿,刘备只是想讲点道理。结果,李孟羲早些时日鼓捣出来的军票被刘备拿来用了,然后刘备就想出了跟国债一样异曲同工的东西。刘备只是觉得单纯买不起那么多地,只是想陆续还款,他只是如此想。但,刘备不懂,李孟羲可是略懂,国债这玩意儿,可不仅仅只是债权,债权作用可太大了。发了国债,意味着,所有国民全都跟国家绑到一体了,要是国家没了,那国家所有应当偿还给国民的钱,就都没有了。因而,为了不让自己的钱损失掉,国民就不得不支持国家撑下去。现在的巨鹿,现在的义军,不能称为国家,但道理一样,若以债权形式向巨鹿所有的土地拥有者发放国债之后,那么无论如何,那些大大小小的土地拥有者,不管是他有一千亩地还是有一亩地,他只要还想继续领每年官府还的那点债务,就必须确保官府还在,就情愿也好不情愿也罢,不管情愿不情愿都得保护官府,使其不被外力摧毁,而这个发放国债的官府,就是义军官方。国债能将所有人全部绑成同一个利益体,绑在同一辆战车上。发型国债,需要什么?李孟羲在想。需要印很多东西,而且得防止伪造。想到这里,李孟羲笑了。造纸术已经成熟了,大规模印制债权已经可行了,而防伪的话,要是放在其他时代,比如唐宋元明等时代,这些时代造纸术印刷术已经遍天下都是了,在唐宋元明,防伪是极大难题。但,此时,是他妈的汉末啊,汉末造纸术不成熟,印刷术更不成熟,掌握此两种技术的唯一势力是,巨鹿官府。巨鹿官府一能完全垄断控制纸张,二能完全垄断印刷术,就说,让天下其他诸侯彷制巨鹿的债权,他能彷制吗?他连纸都没,彷制个锤子!在脑海中构思一番之后,李孟羲感叹天时所在啊。幸好是他妈的汉末,不是唐宋元明,不然债权都发不了,发出来没几天就出一堆盗版。还有,土地政策可有国债,其他所有资源,也可全用国债。比如,有个大商家里钱多,想把他家里钱借过来买点战马,钱借过来,可以还,可以不还,要是不还,大商一看不讲信用,觉得不可靠,偷偷把家产卷起投靠别的势力去了;而要是说还,借太多没钱还了。那如何能吸纳大量资金为几用呢?答桉便是,发他妈的国债。借大商人一亿钱,然后年利率,千分之一,然后每年还连本带利还他十分之一,分十年还完。古时经济超级不发达,有一亿钱的大商人,这一亿钱生不了太多钱,而要是买成国债,一年赚千分之一,一亿的千分之一为多少?为,十万钱。一年白得利息十万钱,还不用经营,不用投入,不用担任何风险,这利息的十万,等于贩粮贩马的百万钱了。一年白得十万利息,这超级划算。而要是说嫌利息低的话,国债利息提到百分之一,也是可以的。短时间内,狂集数十亿钱,而债务危机,在十年以后,于国家来说,风险相比收益,大了太多。汉末的数十亿钱是多少,李孟羲不知,但亿这个数字,放什么时候都不可小看,数十亿钱足以打十场百场大战。当李孟羲把发行国家债务的思路告知于刘备,说以此法,可以从上至豪商下至百姓从全天下人手里筹集到恐怖的钱财,可筹集到亿万钱财,太过夸张了,刘备半信不信,但依刘备对李孟羲的理解,但凡从李孟羲口中说出的东西,大抵会是真的。当李孟羲问刘备,若筹得一亿钱,能干什么?李孟羲是真的不了解汉时的物价,是真的不清楚一亿钱的具体价值,刘备一想,一亿钱,那可是一亿钱呢,钱太多了,超过刘备的见识了,他也不知该如何花了。——道旁,简雍在一边静静看着,简雍看着刘备跟李孟羲两人本来在争执不休,可争着争着,简雍看到,两人面带兴奋的热烈讨论开了。跟刘备一同回到路中,李孟羲看向简雍,问,“宪和先生,天下豪商巨贾你知多少?可有熟识?比如,糜家,先生可有交际?”简雍沉思了一下,“糜家?何地糜家?”他问。“额。”李孟羲挠头,朝简雍嘿嘿笑了一下,“糜家在何地某也不知,反正,糜家大有钱财。”——事情了解了,刘备找来,本是觉得李孟羲收田夺地之举,太过霸道欺人。找来跟李孟羲对峙,刘备懂了土地兼并之根本原罪,懂了这一点,刘备对收田均地之策没那么抵触了。然后,刘备说想以买田替代或部分替代收田,结果李孟羲不仅同意了,还大加赞赏,随之,国债出来了,债权这个强大的玩意儿被李孟羲想起来了。在其他任何场景任何时间点,甚至可能十年二十年都想不到的东西,在恰巧的场景下,被李孟羲想起来了。然后,国家债务之概念,之方法,之相关,被李孟羲随之记起。发行债权为强大的集资手段,可以集钱,还可以集一切实物,比如北地来了个马商,他手里有马,却没有钱财,那就可以以战马抵钱购买国债,然后以此长吃利息。战马,铁矿,盐巴,等等东西,全都可以抵换债券。刘备回去了,准备带着村人继续回巨鹿去。村人们见刘备回来,皆期待能有转机,族老迎上来,问能否回村了。刘备未直接做答,他拉着老人讲了一通,说官府拿钱买地,按巨鹿土地均价把所有土地买下,但因钱财不够,一时无法支付,所以可能要长分十年二十年,每年偿还一部分,在此十年二十年当中,利钱可以算上,至于是百分之一,还是千分之一,可商量着来。一通讲完,刘备问族老,如此收地之法,可还接受。族老依然还是想留住自家的地,不想按均价卖,但从态度上,族老明显不那么要死要活了。刘备跟李孟羲二人猜的很对,买地要比强收土地来的缓和的多,阻力要小的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