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第一兵法家_第七百五十三章 浩大的制药规模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百五十三章 浩大的制药规模 (第3/3页)

,每人一份白醋服下。

    当田卜忙完了这一切,已是夜半了。

    当夜,众军医未睡,李孟羲未睡,李孟羲不睡,刘备关羽简雍也陪着不睡。

    等了一整夜,挨到天明,军医田卜立刻前往探查。

    东西两部探查完之后,田卜赶至城主府汇报。

    “军师,东城服药之一百人,痊愈者二十有一,余下大多病状轻减。”

    “西城服醋之一百人,痊愈者三十有五,余下病状亦多为轻减。”

    百人之众,服用药粉,一夜,痊愈两成,服用白醋化开的药粉,一夜,痊愈三成半。

    对比似乎很明显了。

    李孟羲沉吟了一下,“他对田卜道,再取药物,再分发众人,至日中,至夜时,再来汇报。”

    田卜领命而去。

    日中,田卜又来,报得,服药者百人,痊愈者二十有八。

    服白醋者百人,痊愈者四十有六。

    至傍晚,田卜第三次来报,报得。服药者百人,痊愈者三十五,服白醋者,痊愈者六十八。

    至此,数据对比如此明显。

    服白醋者,痊愈人数已近七成,而直服药粉者,痊愈人数才不到四成。

    多达百人的样本,偶然已降到足够低的程度。

    如果说只十个病人,这十个病人可能恰好这十人体魄都强健,恰好恢复的快,有此可能。

    但,百人对百人,这一百人体魄恰好比另一百人强健的多的概率,几乎不存在。

    那么,只剩一个可能了。

    还真是,药粉用醋化开之后,还真是,药效强了一截。

    田卜当时的猜测竟然是真的。

    一个问题已找到了答桉,杨柳树中提取的药粉,化开之后,当真能增强药效。

    这个问题有了答桉,可随之,新的问题出现了。

    为什么,药粉化醋之后,药性会增强了。

    李孟羲苦思不得其解。

    李孟羲问众人,问刘备,问关羽,问简雍,“这为何,药粉拿醋泡了一泡,药效会大为增强,好生奇怪也!”

    刘备不能有解。

    简雍不能有解。

    关羽思索了一下,回到,“是不是,加了醋,熟了?”

    李孟羲愣了一下,诧异的看着关羽半天,然后笑了。

    对啊,熟了,这个解释有点道理。

    药粉加了醋之后,或许是变得容易吸收了,因而,药效发挥的更快。

    那问,明明人的胃里也有胃酸啊,为什么直服药粉,药效不好。问题就在这里——消化有时间极限。

    胃里的确是有胃酸,胃酸似乎比白醋酸性还要强上一点,但是,药粉到了胃里,不待完全百分之百被化开,就进到下一步消化过程了。

    也就是,吸收效率的问题。

    淀粉是糖,葡萄糖也是糖,一份葡萄糖下肚,五分钟,人体便可吸收;而一份淀粉下肚,半个小时之久,能量才被人体吸收。

    这大概便是,为何药粉效用不抵在醋中化开的药粉的缘故。

    想通了,李孟羲长舒了一口气,他郑重的在纸上写下,【杨柳提取物,拿白醋化开再用,药效更强。药效更强之缘由似乎是,化醋之后,人体吸收更快,见效更快】

    此日,已是二月二十八了,二月最后一日了。

    从第一次提取药粉的那一天开始算起,时间已过去半月之久。

    这半月之久,骑兵们出去无数趟,折回树枝数以数千斤之多。

    期间,政绩病人超过七百人,试药超过七百人次。

    李孟羲更是熬煮了多达四百瓮药水,耗用了人力物力极其众多。

    就看城主府,城主府屋顶经这十几日摧残,屋顶都被晕黑了,墙也被熏黑了。

    经无数繁杂艰巨的测试,所得成果有。

    第一,确定了柳树皮当中药物可用石灰水和清水萃取。

    第二,柳树皮当中药物可用沸水提取,沸水不会破坏其药性。

    第三,确定柳树当中,治病药物多藏与树皮中,而非枝条叶子当中。

    第四,发现杨树当中也有类似的治病药物。

    第五,意外发现,药物用醋化开之后,药效强了数成。

    至于还有无更大的发现,肯定还有。

    余下要弄懂了,要弄明白为何醋会增强药性。

    还有,仓促测试,取用木种不过三十九种,未曾穷尽物种,故而,还要多试。

    还有,药物保存问题,变质问题,一应问题亟待测试。

    于最后,一众人问,此萃取自杨柳皮当中的药物,该用何名。

    李孟羲思索片刻,他看向弟弟,他笑问,“小砖,你觉,该用什么名字?”

    小砖歪着脑袋想了一下,“不是粉粉吗?”

    李孟羲笑了。

    得了,就直接命名——杨柳皮粉得了。

    可,再一想,此药有点神奇,有大用,本着保密考量,不应该直白命名。

    “那就,【清热粉】吧。此物,治风寒发热有奇效。”

    药物名称就这么确定下来了。

    有鉴于清热粉药效强大,制备又简单,刘备等人一致认为,得多做些以备不时之需。

    随之,刘备下令令士卒四处收集杨柳树枝取回制药。

    义军效率极快,命令下达当天,城中立时支起千余大瓮。

    李孟羲算了一下,按之前熬药的产出,十斤树皮,熬了半天,出的药粉才一个碗底。

    大瓮一只,装十斤树皮已经快装满了,再多装不下了。

    十斤树皮出一碗底儿药粉,一碗底儿药粉,大抵可治十人。

    而熬这十人份的药量,得需要从外边拉回几百斤的树枝,需要耗费数个人力熬啊煮啊筛啊过滤的各种忙活。

    一千只瓮,按产量,一日劳碌三千人,日可产可供万人一次用药的药量。

    若再加上白醋的使用,白醋从酿造到蒸馏,又是得大批人力。

    总之,李孟羲发现药物提取是一个极其耗费人力极其巨大的工程。

    义军有十五万人,按平均每人每月得一次风寒算,按平均每次风寒得吃药两次算。

    那么,平均每月,得煮三万瓮药。

    这需要,三千人力,从月首忙到月位不停歇的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