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第一兵法家_第七百八十五章 又练兵,关羽下营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八十五章 又练兵,关羽下营 (第2/4页)

马,由各部曲的将领单独指挥单独下令。

    这样,各部曲相互配合,能配合阵战,也能作战,但是,部曲与部曲之间,默契度会不够,又因作战习惯的原因,这个部曲喜欢勐冲,那个部曲喜欢列阵缓缓压去,因此,就很难完全统力。

    不同的军队系统放在一起,会增加军队的混乱度,而纪律性和组织度,又要避免混乱,也就是,全军若不能从上到下一套系统一套口令一套指挥一套作战习惯,那无论如何,要达到高纪律与高组织度的难度极高。不是不能,而是很难。

    再考虑到,适配性问题,指挥系统不同的军队,这个部曲的士兵换到另一个部曲,就不适应了,不适应口令,不适应阵型,更不适应作战习惯。战争当中,难免会有伤亡,残损的兵力免不了要相互组合重建。

    要是,指挥系统不一样,部曲融合之后,残兵融合成的新部曲,在短时间之内,组织度和纪律性与协同作战的能力,大为减弱。

    这就好比枪械,若枪械的零件不能统一,那一支枪支坏了,就不得不直接扔了。

    而若是,所有枪械当中,零件是一样的,那若是有支枪械损坏了,直接可以用别的枪械的零件换上来把枪维修好。

    从军工来说,这是节省成本,大幅度降低后勤压力的方法,从军队体制来说,大幅度提高了军队的韧性。

    一万之军,经一场苦战,剩下五千可战之士,每部都大有残损,残损到枪兵一营剩了不到二十人,已不足以摆起枪阵。

    此时,若所有枪营,其平日的训练,战场的号令,还有作战习惯都是一样,那么,把所有的训练、号令、作战习惯都一样的残兵编到一起,那么立刻,就能再次具有完善的作战能力。

    就比如枪械,零件不统一的枪械,扳机坏了,只能把整个枪扔了,而零件统一的枪械,数把坏枪的零件拆拆卸卸,能凑出一个好枪。

    差别就在这里。

    义军自涿州出兵以来,乃自五百乡勇为起始,草创而成,自出涿州到现在,不足一年,义军现在依然还是在草创阶段,诸般架构远未搭建完毕。

    于现在的义军而言,义军的基础只有一个——队列训练。

    队列训练不难,也不劳累,可唯独有一点很尴尬。

    队列训练跟人的勇武,知识,还有智慧,根本不相关,再勇武机灵的人,投入到完全陌生的队列训练中,必然会出差错。

    尴尬之处就在这里,不同于其他训练,队列训练的过程中,教官会训人,把人训的跟狗一样,训练的时候,谁手放的不对,谁脚放的不对,谁肩膀张的不开,教官直接上手上脚纠正了。

    队列训练之过程,很憋屈人。

    于视尊严气节高过一切的古人,把之训斥的狗一样,还拿手掰起肩膀,还拿脚踢起打弯的膝盖,稍微动一下,就被噼头盖脸的骂,没人受得了如此羞辱。

    更不妙的是,严苛的队列训练深意,几乎无人能明白。

    当来投之人参与了队列训练,被教官又吼又骂,直以为自己受了平生未有之怒,全得气的扬长而去。

    来日,赵子龙若来,赵子龙参与队列训练,赵子龙必然会出差错,必然会被教官骂的狗血喷头,赵子龙必然大感侮辱,必然愤而离去。

    天下无人能受得了队列训练当中的憋屈,无人,哪怕是寻常百姓来投军,寻常百姓虽是胆小怕事,虽是服从性高,但百姓心里,一样会骂娘。

    正因知道队列训练的要害所在,在与黄巾作战之时,随军练兵之时,当时那么缺乏兵力,军中所有男丁都受训了,唯独几百个读书人没有受训。

    要说,能读书的人,普遍家境好,普遍身体条件出众,乃是最佳兵员,可考虑到队列训练的憋屈程度,读书人又都是心高气傲的,被骂两句,恐是一头要撞死在柱子上。

    拖延至今,军中读书人,如秦束,如田雷等人,这些士子全都没经受过队列训练。

    队列训练本身很简单,但放在实际当中,就变成了麻烦的社会问题。

    要解决此问题,其实也很简单,有句话,【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由此,想让受训之人不抗拒队列训练,方法是,让一个德高望重的人,也参与到训练当中。

    比如,让刘备一块加入训练,然后,训练的时候,别人一看刘备也被训的跟狗一样,刘备也得老老实实的听人指点,那其他人,心里就没有芥蒂了。

    刘备现在不在,张飞也不在,剩下的德高望重的人,只剩关羽。

    可随之而来还有问题,刘玄德已知是已通晓了队列训练,关羽不知对队列动作熟悉程度如何,假若关羽精熟队列训练之一切口令,一切动作,那么反而还不行了。

    正因为对队列太熟了,那么,教官口令下来,关羽几乎就不出错,关羽不出错,教官又怎么训斥关羽,又怎么给其他人做表率。

    ——

    李孟羲单独找来关羽,拜托关羽跟西凉兵俘虏,跟几个甄氏族人一道参与训练。

    关羽应下来。

    李孟羲打量了关羽一番,他道,“关将军,你要不,穿上甲胃,再披上披风?”

    没有打仗,关羽身上没穿甲胃,只是一身粗布麻衣而已。

    问题就在这里,普通士卒皆知关羽身份,皆知关羽威严,因而练兵之时,若关羽被训斥,能让普通士卒心中大震,心悦诚服,对训练再无抗拒。

    可西凉兵俘虏还有甄氏族人,他们只知关羽是管事的人,对关羽身份没具体概念,这因此,示范效果会不那么强。

    关羽接受意见,穿了铁甲,带了铁胃,还弄来一身显眼的大红披风穿上,怎么有气势怎么弄。

    随后,西凉兵还有几个甄氏族人,一块被叫到军营。

    关羽给众人讲了一通之后,目视众人,沉声说到,“某与众位一同cao练,有罚同罚!”

    说完,关羽就走进了队列,关羽走到了第二列中间的位置。

    位置的选择也是有讲究的,假设站在边角上,那么左右对齐的动作,关羽都站着不用动了,犯错的可能就少了许多许多,这不利以身作则。

    cao练开始了,李孟羲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一个胆大的教官,这个胆大的教官走到队列前边,原地立正,又原地转身之后,以立正姿势定住。

    教官小心翼翼的朝队列里的关羽看去,心里有点发虚。

    不仅教官在偷偷观瞧,其他人,西凉降兵们,还有几个甄氏族人,目光也都在打量着关羽。

    教官舒了口气,他收回目光,稳了稳心神,说到,“都看看左右,记住都在哪站的。”

    队伍中,关羽朝前看了一眼,又朝旁边看了一眼,第二排左数第三个。

    队列中的新人们,有人听到命令认真的看了下自己的位置,而有的人,不当回事儿,动也不动。

    片刻过后,教官目光扫过众人,笑着问道,“都看完了吗?都记住自己个站哪了吗?”

    新兵们稀稀落落的答着。

    教官点了点头,脸上笑意突然消失,他严肃起来,“那好,既然都记清了,那我来choucha,要是答错了……”

    “军法官!”教官转头喊到。

    “到!”

    一个军法官拿着戒尺跑步过来了。

    到此时,明说了说不对的人要挨打,可是队列中仍有人没当回事儿。

    教官走到前排第一人面前,问,“你,是第几个?”

    排头的西凉兵嘿嘿挠头一笑,“某是第一个。”

    “第几排第一个?”教官眉头立皱,“记清,你是第一排,第一排,从左往右数,第一个,明白没?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