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百一十九章 医国圣手刘玄德(一) (第2/3页)
刘备看着灵帝呵呵发笑,他摇头,“陛下若叫微臣死,不劳陛下动手。 殿中有大柱,臣何妨再撞一次?” 刘备面上带笑,他对视着灵帝,一脸无惧,“大汉四百年社稷旦夕将毁,死了也好,一死了之,眼不见,为净。” 好嘛,人刘备,不可以死惧之,灵帝丝毫不怀疑,刘备真有随时撞柱寻死的勇气,对于这样一个石头一般又倔又硬的人,灵帝没脾气了。 灵帝无奈的坐回龙椅之上,他气问刘备,“爱卿张口大汉将亡,闭口大汉将亡,你又岂不知,朕已灭了黄巾贼乱!天下已定!” 刘备摇头,“陛下错了。陛下当真以为,灭了黄巾,就是天下太平? 臣以为,黄巾不过癣的成语,黄巾不过动乱起始,日后必是兵乱连连,终至不可收拾天下倾覆!” 灵帝冷哼一声,忍不住声斥,“你又知日后必是贼乱四起?” 刘备丝毫不惧的针锋相对,“若不是贼乱四起,那何以黄巾方定,白波贼乱又起?陛下又怎言,白波之后,无有他乱?” 灵帝语滞了,他无言以对了,“不可能!”灵帝强自己辩解,“绝对不可能!皇甫嵩讨贼大军捷报连连,白波贼旦夕可定,此贼一平,天下必长安!” 看灵帝强自辩解的模样,刘备叹息一声,“国事如何,陛下想必自知。 国库若是充盈,陛下又何会卖官鬻爵。 朝廷若是兵马强盛,又何下令使各地自募乡勇以备贼? 陛下何苦自欺也!” 见灵帝不再言语,刘备捧起衣服下摆,往前跪了跪,他谆谆告戒起来。 “臣听听人言,维系一国,分诸政、军、农、商、赋税、取财等诸多分属。 今国事糜烂,处处皆弊病深重。” “于赋税一项,今国库空虚,内无余财以养百官,外无军资以养兵马,以致,陛下不得不卖官鬻爵以充盈国库,可照此饮鸩止渴之法,取官不取其贤,只取其财,必失贤路大阻,昏庸充朝,进至吏治溃败。 再者,国事维系,非一时之需,而官爵逾卖逾少,某问陛下,纵陛下能卖十官百官,筹得亿万钱财,可朝中又有多少官职可卖?此岂是可长持之法……” “那照你看,何以解之?” 刘备抬头看去,他看到灵帝在一丝不苟的听着,迫不及待的要听解救之法的模样。 刘备心中欣慰,一瞬间,所有阴霾全部一扫而空。 刘备长舒了一口气,他快慰的笑了,他道,“赋税为国用之本。大汉以盐铁官营,以此百姓必需之物,收缴赋税,此创举颇为高明。 除此以外,尚有丁税,田亩税等等。 征民赋税无妨,只是,大汉现下苛捐杂税严重,百姓苦不堪言。更有,富有者上下包庇,不纳赋税,而收以贫者重税。 如此,富者逾富,而贫者逾贫。 长此以往,交税者愈来愈少,税收自然逾来逾少,国库自然日见空乏,再加之,赋税重压于穷苦之辈,终至贫者逾贫,至贫无可贫,了无活路,必生如今日黄巾一般之动荡。” “大汉赋税弊病大矣。 某有一法,以税收,均以贫富。 富者以重税,逾富者,税逾重;贫者以薄税,逾贫者,税逾轻。 如此,贫者可得苟活,税取之于富厚,国用亦可足。” 灵帝听得若有所思,不由点了点头。 “然,以贫富均收赋税之法,难用也。 为何? 因,难量贫富。 陛下若一令传于四海,令,富者重税,贫者薄税,此举,必然收效甚微。 ” “为何?”灵帝忍不住问。 刘备答,“因,豪富者上下包庇,是贫是富,全赖豪富权贵者自说,如此,赋税仍压于贫寒肩头。” “要解此难,某有一策,必可有用!”刘备目视灵帝,斩钉截铁的说着。 “讲!”灵帝催促。 “法为——摊丁入亩之法。 大汉赋税,大抵农税,故,治税以制田为根本。 所谓摊丁入亩之法,乃废除丁税、户税等杂税,只依亩收税,何人田亩广多,其有田亩多少,便收多少税收。 如此,地税相依,豪富者田亩广多,赋税因而亦多,而无地少地之贫寒百姓,名下无尺寸之地,其因不需再缴丁税、户税等杂税,因而可得苟活,不至活路断绝铤而走险进至动乱四起。” “废诸般杂税,摊丁税入亩,此便为,摊丁入亩。” 说完了,刘备停下了,任由灵帝去思量。 灵帝陷入了沉思,静静的思索着,大殿之中,一片寂静。 良久之后,刘备问,“陛下以为,此摊丁入亩进致均税贫富之法,可能一用?” 灵帝抬头,看向,刘备,“甚好!”灵帝满眼满意。 刘备舒了一口气,“除摊丁入亩之法,充盈国库之法,某还有,第二法。” 灵帝讶然,“奥?”他惊讶的看着刘备,“快快说来!” “第二法,乃国债之法。 何为国债之法? 乃以朝廷名义,向天下豪商乃至百姓借贷……” “嗯,”灵帝眼睛一亮,他自语,“倒不失为一法,钱财借来,索性不还,无本万利也!” “陛下不可!”刘备凌乱,目瞪口呆,“若有借无还,朝廷信用尽毁,再借难也! 且,国用浩具,一次借贷,只能解一时之急,不足长持也。” 灵帝面露尴尬。 刘备向灵帝完整的说了国债的cao纵方法。 “国用浩巨,故,借贷亦巨,国体长久,故,借贷亦久。 所借浩巨,故,只借豪富或不足为用,故要借贷天下,借贷长久,故要重信誉以期长远,而不可毁信毁贷。 国债之法,乃向天下豪富亦或百姓借贷钱财,而后,约定年付利钱千一或是百一。 有利钱为引,豪富家屯钱财亿万,存十年不涨一毫,借贷朝廷,一年可增百一可增百万钱。 有大利为诱,无论豪富还是百姓,购国债着众多。 国债借得,国库立实,而后,不必还贷,一年只需还利钱百一。 如此,年借国债亿万,只需还息百万,国库可得九千余万。 虽,债务年年累积,国债逾借逾多,终将至繁重之时。然,至繁重之时,已为数十年后。 有数十年国库充盈之期,陛下不管厉兵秣马,还是革改国敝,大有喘息之机。” 国债之法,是刘备从李孟羲那里学会的,连巨鹿都还没开始借国债,刘备就把此法讲给了灵帝。 灵帝稀里湖涂听明白了,国债乃是以利息收聚钱财,借一百,只需还百分之一之利钱,以此,既不毁信,又不立还,使钱财留手,且可长久借贷。 灵帝虽是昏庸,可国库空虚之时,灵帝没有把赋税完全放到加收赋税之上,而是选了卖官鬻爵这一对国本动摇较小的筹钱之法,可见,灵帝对赋税多少有些见解和能力。 灵帝皱眉沉思良久,他敏锐感觉到,国债之法有用,可,似乎用不了,因为灵帝已经向洛阳的豪富者借了钱了,并且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