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第一兵法家_第八百四十九章 攻桥战术与【仓鼠战法】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百四十九章 攻桥战术与【仓鼠战法】 (第2/4页)

势不能齐整,支援不能迅速,士卒拔腿都难,怎能与我厮杀。

    且,敌有千骑,可桥面狭窄,没有骑兵冲杀的空间,桥面于骑兵,等于绝地。

    敌千骑遇我桥面列阵,其只能硬冲,一次一排不过冲来三五骑而已,几乎不能有冲击之势。

    而若敌若想以弓弩远击我桥头士卒,则我桥头千人,有弓弩数百,骑弓骑弩力道远弱于步弓步弩,射程亦弱于步弓步弩,敌远程弱势于我,其怎能与我匹敌?

    所以,守桥战术的适用场合有了,此战术能且只能用于桥体坚固,不易被损坏,且敌军远程力量远比我守桥士卒的远程力量弱小,且我只有防守之需,无任何突进之需之时,只在此时,守桥为高明战术。只在大雨滂沱地面泥泞之时,据守桥面方可占有最大优势。

    攻与守,从来都是一体两面,当李孟羲知晓了据桥而守的战术,他又思考,若是敌军据桥而守,又该如何应对。

    敌若据桥而守,此时,桥上之敌离我方距离近,我方弓弩大有优势,在我方弓弩大有优势的时候,还何必派人上桥去厮杀,可直接调来大量弓弩手一通乱射把桥上之敌射崩了再说。

    而要是,桥体脆弱,容易损坏,可先用结实的绳索把桥系住,然后砍断铁链,铁链一断,哗啦一声,满桥之敌,全部落水,待,荡空了桥上之敌,再把桥拉起,依然不耽误通行。

    若,我方无有弓弩,或者弓弩不敌桥上之敌,此时上桥与敌rou搏,桥面之上,宽窄同一,我进之阵势,与敌守之阵势,宽窄同一,优势均分。

    而若不巧天下大雨,地面泥泞,敌守桥上,我处泥泞,桥头方寸之间厮杀,于我大劣,故当竭避之。

    若,大雨滂沱之天,不得不与桥头之敌厮杀,当不辞麻烦,调来尽可能多的弓弩、标枪以尽可能杀伤桥头敌军,避免劣势下的rou搏。

    当李孟羲先以守,再以攻,推演完了桥面攻守战术之后,后继的一个问题,随之而来。

    “若,两方大军于左右两岸,各陈兵数万,一方要守桥,一方要过桥,问那,守该何守?攻该何攻?守之关键,在何,攻之关键,又在何?”

    李孟羲在纸上画了一个长桥图桉,放于中间,他与众人商谈起来。

    关羽目光停留在纸张上所画的简陋长桥上,他眉头微皱,手捻着长须,目露思索。

    刘备目光也盯在纸上,也是皱眉。

    张飞眉头紧皱,直挠头。

    简雍揣着手,眉头微皱,眼神专注。

    纸上所画的简陋的长桥,在众人眼中,化为了激烈的战场,有千军万马厮杀当中。

    李孟羲目光从桥这头看到那头,又从那头,看向这头,他感觉,桥上攻杀,跟城门洞中的攻杀很是相像,都是一个长通道,都是一出通道,就面临着围杀,不同的是,桥是双向相通的城池,不管朝左朝右,都像是城门洞,不管从左出从右出,一踏出桥面都必然身处合围。

    另外的不同是,城门洞中,不受左右袭来的弓弩袭击,而桥面之上,将承受大量的弓箭袭扰。

    坐着干想,想不出究竟,李孟羲邀关羽一起攻杀一盘。

    “我攻。”李孟羲道。

    “那某便守。”关羽道。

    攻的一方李孟羲为主手,张飞愿同为攻方,关羽作为守方,刘备,简雍,皆助关羽。

    攻杀开始,第一较量点,李孟羲摸着下巴审量着长桥审量了半天,然后皱眉问道,“我若是自岸前攻,关将军,你守何处?守桥头?守桥中?亦或是,守岸?”

    李孟羲第一个问题抛出来,关羽便感棘手。

    关羽盯着长桥,皱眉道,“若我守桥头,则我陈在桥头之兵,处你数千弓弩之内,伤损必大,且,不能久持。

    守桥头不是良法。”

    李孟羲点了点头,关羽所言,也确是自己所想。

    虽然说,桥头陈兵,依靠狭窄的桥面,的确能守一段时间,但是,守桥头离敌岸太近了,将处于恐怖的箭羽打击之下,而且桥头的那点兵力,并不能守太久,发挥不了太大作用。

    故,守桥头是性价比很低的选择。

    桥头若是不守,那,后便是桥中。

    “于桥中,你我攻守两方,相距两岸同远,弓弩之利,等同。

    且,当中绞杀之时,弓弩易误伤,故,于桥中,弓弩之利,攻守皆弱。”关羽是如此评价桥中的。

    李孟羲点了点头,他认同关羽所说,他摸着下巴,目光盯着长桥,若有所思,“于桥中,除弓弩均势,步阵宽窄相同,阵势亦是均势。”

    “那,步阵均势,弓弩皆弱,此,何以用?”李孟羲自言,眉头紧锁,“既弓弩皆弱,我是攻方,若我弓弩弱于关将军,若我步卒胜于关将军,那于这桥中,你我弓弩皆屈,你屈弓弩兵三千,我只屈两千,那于此时,桥中搏杀,我有大利。”

    “……嗯,是如此。”关羽点了点头,“反之,若关某弓弩不强,强在步卒,则反与我有利。”

    以屈兵之法,假设战场上突然下大雨突然泥泞,在此场景,敌我双方骑兵部队肯定战力消减严重,而于雨天,步卒消减没那么严重。所以,两支军队,一支骑兵优势,一支步卒优势,那很明显,步卒优势的军队应尽可能在雨天跟对方决战。

    于桥中这个关键点,弓弩皆弱,是桥中这个位置的特点,由这个特点,谁弓弩强,在敌我皆屈的情况下,谁受制大。

    当攻守推演到桥中之时,李孟羲意识到,桥面上的战斗,实则是狭窄过道中的rou搏战,那么很明显,哪方步兵更精锐,哪方更有可能把对方推过去。

    推演到,桥面相争,该以何种兵刃,以何种阵势为佳。

    张飞是李孟羲这边的,张飞挠了挠胡子,若有所思道,“某以为,既是步卒决胜,两方若皆是高明统帅,则皆会陈重甲步卒于前。

    故,某以为,重刀大斧,为最好。”

    张飞是以步卒决胜进而推出在实际战场上,桥上肯定都是重甲士卒,进而又推出,既然都是重甲步卒,肯定得用能破甲的重刀大斧。

    李孟羲深以为然。

    抬起头,看向关羽刘备简雍,李孟羲笑问,“关将军,我用重甲步卒用重刀大斧前压,你该如何应对?”

    关羽未答,刘备思索了一下,先行抢答了,“若我守,我用枪阵。”

    说完,刘备看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