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第一兵法家_第八百六十二章 异器,【虎头钩剑】(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百六十二章 异器,【虎头钩剑】(二) (第3/5页)

“不足就在这里,勾刃磨的太光了。”

    这其实是摩擦力,钩刃绞住剑器,靠的是摩擦力,摩擦力越大,敌兵刃却难抽出,而增加摩擦力的方法,一个是提高摩擦系数,一个是增加压力。

    提高摩擦系数的方法,就是把勾刃变粗糙,而增加压力的方法,就如简雍一样,简雍跟刘备对打的时候,勾住了刘备的剑之后,拼命把刘备的剑往一边别,或是用力往下按。

    剑身被用力按住,摩擦力很大,于是就不容易被拔出。

    “改进之法,可把勾刃磨成砂面,或是,勾刃内刃,做成齿状,或者,加点黏胶,或,加上磁石。”李孟羲思索了多种提高勾刃摩擦力的方法。

    简雍错愕,“磁石?”

    “对,磁石。磁石可以把敌兵刃吸住,钩剑是重格挡之兵刃,一搭就把敌兵刃吸住,多好?”

    “噗……哈哈哈哈!”简雍被李孟羲的奇思妙想弄笑了。

    简雍知道用磁石做兵刃的确是一种方法,只是,这个方法听起来怎么这么好玩呢……

    想到磁石,李孟羲便想到,自然界存在的磁石磁性不强,且,磁石脆弱,用磁石打造的兵器一碰就碎。

    所以,要做磁石兵器,得作特殊的磁铁,最强的人造磁铁据说是铷磁铁,铷磁铁磁力强到能把卡车吊起来,铷磁力足够恐怖了。

    可,铷是稀有元素,弄不到,也就做不了铷磁铁。

    铷磁铁用不了,普通的磁铁倒是可以作为添加物加入但钩剑里边,普通磁铁磁力虽然不怎么强,但可以增强一些摩擦力,使钩剑的钳锁能力强一点。

    鉴于铷磁铁几乎不可能弄到,天然磁石磁性又太弱,李孟羲想到了另一种生磁方式——电生此。

    整几节干电池,整一根铜线,绕着钩剑绕好多圈,然后电池一接上,整个钩剑都成磁铁了。

    自然磁石磁力固定,但是,电磁铁磁力可以一支加。

    一截电池若是不够,那就两节,三节,四节,乃至十几节电池。

    考虑到,用电还得绝缘,可以在钩剑柄上套一层皮革或是其他的绝缘材料。

    老式干电池似乎是一根石墨棒中间是很多面粉湖湖,然后两头是不同金属垫。

    这样的干电池若有,十几节连起来催生出的磁力,绝对远强于天然磁铁。

    到时,简雍可以腰间带个腰带,腰带一圈,别上十个干电池,电池用铜线连好放着,遇敌的时候,赶紧把线接到钩剑上,钩剑立刻就变成了一把充斥着电磁的剑,对方兵刃只要磕碰过来,必然会被吸着。而且,电流会让对方手勐的一麻,受此突然变故,对方力气一乱,持剑不稳,破绽立刻就露出了。

    李孟羲暗记下干电池之事,得空作一下看看。

    除干电池以外,还有胶水,往钩剑上涂一些强力胶水,这个也可以有,涂一些胶水,增加不了多少重量,却可以使得敌军兵器被粘住时,极难抽回。

    “还有一处,”李孟羲回想着简雍跟张飞对决时的场面,他思索道,“三将军用的是枪杆,枪杆是木头,勾刃若能钩进枪杆里,阻力可大增,钳制之力可大增。

    由此,某以为,钩刃可以做成锯状,锯状尖齿,入木犀利。”

    这还是摩擦力。

    对枪杆这类木制兵器来说,毫无疑问,若能一钩砍进枪杆的木头里,刃卡在木头中,敌军若是想把枪抽回,阻力非常大。

    这就需要,勾刃切木头的能力越强越好。

    已知,压力等同,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此所以钉子容易钉进木头。

    可普通的刃相比,锯齿形的刃接触面积小了许多,因此压强大了几倍,卡进木头的概率就高了几倍,因此,锯齿刃可明显提高钩挂兵器的能力。

    还有,当敌方用刀剑兵器之时,刀剑纤薄,砍进小锯齿中容易被卡住,这又增加了钩挂能力。

    因对钩剑有了新的改进,李孟羲再次去找人准备做新的钩剑。

    新的钩剑其他要求与前边要求一样,改进的地方,在勾刃内刃,勾刃内刃需做成锯齿状。

    匠人们领了任务,忙碌去了。

    李孟羲转头去了木匠营,他问木匠们有无某种强力胶水,可以黏住刀剑的那种。

    木匠们整日离不了胶,他们知道不少的胶,什么皮胶骨胶树胶鱼胶之类,但是这些所有胶,都只能粘木头,没听说过有能粘铁的胶。

    没有合适的材料,只能作罢。

    一日后,新的钩剑做成。

    新的钩剑或可称之为磨砂锯齿钩磨砂是指,钩剑的钩刃部分,特意做了粗糙处理,摸上去是凹凸不平的,锯齿则是,在钩刃内刃,一圈是锯齿刃。

    锯齿刃强度不好,匠人们几乎是一个齿一个齿的去进行覆土烧刃,以使齿刃达到足够的强度。

    有鉴于昨日的经验,在应对长枪时,勾刃若能砍进枪杆中,将大大增大对方抽拉的阻力,昨日,勾刃只是草草磨了一下,刃不锋利,今次特意令匠人把刃磨的非常锋利。

    锯齿小,研磨难度大,匠人们是拿着小铁片一个刃一个刃的磨出来的。

    校场之上,简雍拿着新改进的第二形钩剑与持单剑的刘备再次对决。

    这第二次对决,刘备剑术没提高多少,简雍却对钩剑熟了很多,简雍摸索出了很多双钩的用法。

    一番打斗下来,情形与昨日差不多,还是平局。

    后,张飞再次拿枪上场。

    张飞这回找到了一根枪杆,不如昨日枪杆,也不知张飞在哪扒拉出来的,枪杆一头都长木耳了。

    腐朽的枪对上锯齿勾刃,锯齿的威力一下发挥出来了。

    试了一阵,等停了下来,张飞觉得今日收枪比昨日费劲。

    众人凑上前一看,见枪杆上,跟被狗啃了一样一个豁又一个豁,出了被咬出的豁口,枪杆上还有很多歪歪扭扭的长划痕,这是齿刃造成的。

    枪杆对上锯齿刃,就跟遭了狗嘴一样,被咬的可狠了。

    测试证明,锯齿刃对抗枪杆的确更犀利,齿刃咬上枪杆,切到木头里,敌枪回抽之时阻力大的不是一点半点。

    多加了齿刃一个改造,钩剑的性能又增添了几分。

    钩剑的形制最终定型了,还剩最后一步,还需配上挟具一试。

    回到帐中,李孟羲把几条挟具拿给简雍。

    几条挟具使用方法有所不同,一种像是一个钩子,剑柄卡到钩子里,剑身则放在一个半开的窄盒子里,简雍带上挟具试了试,觉得尚可。

    另一种挟具,是一个大筒,钩剑从头到尾直接塞到大筒里,简雍试过这种,还说尚可。李孟羲看着又粗又笨重的皮革大筒,他嫌丑。

    在所有挟具中,李孟羲本人最看重的是一种弓囊样的夹具,夹具皮革做成,小巧精致,其携带方法跟钱包差不多,使用时,掀开绊扣,把钩剑放进去,再把绊扣放下来,一扣一夹,钩剑就固定好了。

    钩剑的挟具除了有携带需要,还有另外要考量的因素,作为要防身的配剑,遇到危险,要随时能快速拔出,拔出速度越快越好。

    要是取用缓慢,还不如带把短剑呢,就比如秦始皇,秦始皇就遇到了危急之时剑拔不出来的窘境,差点死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