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第一兵法家_第八百七十二章 育木之法与生长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百七十二章 育木之法与生长素 (第1/4页)

    巨鹿城外,第一块田垫出来了。

    田不大,一亩地左右,为垫这一亩田,从旁处上等的好田里拉了不知多少车的土。

    有了第一块田,育苗工作开始了。

    李孟羲印象中,曾有人把杨树枝剪成一小段一小段扦插在田里,最终杨树枝会长出叶子也会生出根茎。

    这是在后世所见的育苗法,可能树枝直接扦插就能育苗,但也可能,树枝扦插的时候其实有用催生根系生长的化学药品,诸如生长素之类的。

    在没有见到测试结果之前,无从判断真相,所以,假设扦插育苗需要化学药品作为辅助,那化学药品,生长素,生长素是什么玩意儿来着。

    又或者,假设不知道生长素是什么玩意儿,提取呢,从植物中或许能提取到生长素。

    生长素,顾名思义,是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因此,可判断,植物的新芽新叶当中,生长素含量会比较多。

    有一个问题,生长素,这个【素】,是什么种类的物质来的?这涉及李孟羲的知识盲区了,他生物学的不很好,化学学的也不好。

    李孟羲带着满心疑问,他带着几乎为零的育苗知识,开始他浩大壮阔的植树大业了。

    第一步,李孟羲令人砍回大量杨树枝回来,然后带着人把杨树枝砍成小段。

    农业部官员也在陪同着忙碌,忙碌了一会儿,农业部官员走过来问,“军师,树枝要不要带个叶子?”

    正埋头忙碌的李孟羲,他手里正拿着根树枝和一把剪刀,卡察一声刚把一截树枝剪断,树枝掉进了面前的筐里,接着他就听到了官员说的话了。

    “奥……”李孟羲顿了一下,他低头看看筐里剪好的枝子,筐里的树枝有的有芽,有的光秃秃的。

    李孟羲意识到一个问题,对啊,扦插要不要带芽叶啊。

    大可能得带,但也可能不需要。

    犹豫了下,李孟羲抬头看向农业部官员道,“最好还是带上一二小叶。”

    农业部官员点了点头,回去吩咐人继续忙碌去了。

    一段时间后,树枝剪好了,李孟羲带着人抬着好几大筐树枝去了城外苗地。

    将所有树枝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带芽叶,一部分不带芽叶。

    大约一亩的田地,分出四分,一分种芽叶木,一分种不带芽叶的木段,以此为对照。

    树枝是种下去了,可培育方法又是未知。

    李孟羲问众人,树枝扦插下去,该浇水还是不该浇水,若是该浇,得浇多少的水为好,众人各种说法都有,意见并不统一。

    看来,还是得测试。

    站在地头,李孟羲寻思了下,他想到,初中生物课本上写的,影响植物生长的几个主要变量因素是,阳光,温度,水分,土壤酸碱度,氧气,肥料。

    于阳光,扦插下的树枝,是需要阳光呢,还是惧怕阳光怕被晒干呢,不知,得试。

    于温度,没办法控制,不管。

    于水分,水分肯定不是越多越好,水太多莫说是树枝了,种子都得沤烂到地里。所以,该测试一个最合适的水分。且,对于不同植物,所需含水量或许是不同的,故要有不同测试。

    于土壤酸碱度,这一因素不好控制,若造碱性的土倒简单,撒草木灰就行,可要造酸性的土,难以找到酸性物质。军中可找到的酸性物质,只有醋,用醋来改善土质,太过浪费。

    还有,氧气。植物根系需要氧气,所以,土壤越疏松越好。李孟羲看了看面前的苗地,面前的苗地因为是从别处挖的土垫成的,土质很干净,其中的草根石块之类的杂物全都捡出去了,这因此,苗地的土堆的非常紧实。

    当场,李孟羲向农业部下达了新的命令,他要农业部的人找到能高效制造出蓬松土壤的方法。

    跟在一旁的农业部官员都不需回去跟人商量,他当场说到,可用牛粪充田,牛粪肥了田之后,土壤会变得非常蓬松。

    竟是这样,李孟羲点头。

    与此同时,李孟羲也想到了一个方法,可以用蚯引松土,他命人去找蚯引,找到蚯引拿回来全部扔到苗地里。

    想到蚯引这玩意儿虽然遍地都是,可挖起来并不容易,鉴于蚯引是极好用的松土利器,植树又是个庞大产业,需要大量蚯引,若全部所需都靠人力来挖掘寻找,效率太低。

    所以,养蚯引呢?

    回想起生物课本上的内容,蚯引喜欢潮湿且富含腐殖质的土壤,潮湿好解决,找个不见光的树林就行,或者,在地上堆上柴草,有柴草遮挡,下面肯定不见光日。腐殖质也好解决,将落叶收集起来埋到土下,稍微通点风,时常泼点水,使落叶自然腐烂。如此,三两年时间,大量腐土可造成。

    还有,蚯引有倍增之法,一根蚯引当中一刀两断,会变成两根蚯引,人工加速这个过程,将蚯引一变二,二变四,四变八,八变十六,数目累增,殊为可观。

    单纯种田不需要特意培育腐土,也不需要特意养蚯引,但植树是高价值产业,有必要极尽工力。

    后几日,李孟羲加派了更多的人手去挖土填地,后续垫成了好多亩苗田,但李孟羲一次也没再去扦插种植。

    方苗田达到十亩之时,李孟羲再次带着人来了。

    第一亩,一分为二,左半边扦插的几百枝条全部用厚重的黑布遮掩其上,以遮蔽日光,右半边,所有枝条露天放着。另,特找来了规格一致的陶碗,嘱咐负责浇水的人,不管左边右边,对所有枝条浇水之时,都得是一碗水,不能多也不能少。这是为了测试日光对扦插的影响。

    第二亩,一分为四,四分之一亩,半日一浇水,四分之一亩,一日一浇,再两日一浇,四日一浇。这一亩田,测试水分对扦插的影响。

    第三亩,一分为二,左边半亩田撒了许多草木灰,右边半亩不撒。此为测试土壤酸碱度对扦插的影响。

    但第四亩,这一亩地是特意去找了土壤松软的地里挖了土垫了田,左边半亩如常,但右边半亩地用石滚来回压了好多次,土压的非常瓷实。这一亩,是为了测试氧气对扦插的影响。

    所有对杨树的测试场地布置完了,剩下的几亩地,李孟羲用来测试百木,既,把能找到的所有木种,不管是桑树还是枣树还是槐树还是榆树,把所有的树种的树枝取来剪成段扦插下去,以找出到底哪些树种可以扦插育苗,哪些树种不可扦插。

    这一步完成之后,李孟羲开启第二步测试。

    依李孟羲有限的见识和有限的知识,他觉得生长素或会影响扦插成活的成功率。他又知,植物嫩叶当中富含生长素,遂命人四处去寻找植物嫩芽嫩叶。

    考虑到要排除额外干扰,芽叶全用杨树芽叶,鬼知道松树芽叶中提取的生长素跟杨树芽叶的生长素会有什么不同。

    大量人手出动,杨树叶芽一把一把的送到了城主府。

    不停积少成多之后,芽叶积了满满的一筐。

    看差不多了,李孟羲开始对生长素的提取工作。

    生长素是什么物质,是什么玩意儿,不晓得。

    但,管他是什么物质,他必然要么溶于酸,要么溶于碱,要么溶于酒精,要么溶于油脂等等。

    先将芽叶分成多份,每份二十斤,然后,将芽叶拿石臼给尽可能捣碎成湖湖,使其充分破碎。

    忙完了这一步,支起几个大瓮,一瓮加清水,一瓮加油脂,一瓮加白醋,一瓮加烈酒,一瓮加石灰水。

    因不知生长素这玩意儿经不经得起高温,会不会在高温下变性,所有就没有加热,而是拿着木棍在瓮里不停搅动,使芽叶中的物质尽可能充分溶解。

    良久之后,用麻布过滤掉杂质,再用厚实的麻纸再精确过滤。

    得到了芽叶与清水、油脂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