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第一兵法家_第八百七十二章 育木之法与生长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百七十二章 育木之法与生长素 (第3/4页)

难免好奇,又问。

    问得,这是所谓的,【仓鼠战法】,说了仓鼠,刘备少不了得一本正经都给卢植讲仓鼠这玩意儿。大汉大抵是没有仓鼠的,但经刘备一讲,一种肥都都傻乎乎会把粮食藏到腮帮子里的老鼠形象浮现卢植脑海。

    卢植听了个新奇,同时,也立刻明白了仓鼠战法的用意。卢植感叹刘备用兵法度森严,自叹弗如。

    其实,卢植面对的是不是一个刘备,他面对的是一整个系统,面对的是一个体系,面对的一大群人乃至全军上下所有人的智慧。

    一人之智,无论如何比不过众人之智。

    ——

    五月二十日。

    巨鹿城外所种下的树枝终于到了生根期了。

    多日忙碌终于到了验证成果的时候。

    李孟羲带着人把所有种下的树枝全部拔起来。

    第一块田,半亩种在阳光之下,半亩用黑布遮顶,每半亩各扦插四百枝。

    等把总计八百根树苗全部拔完准备对比根系的时候,李孟羲遇到了问题。

    拿两个苗株放在一起,去比较两个苗株哪个根系更发达,不好比,树根长的乱,长短不齐,靠人眼去看看不分明,而要是去量吧,不仅容易把脆弱的根须弄断,工作量还大。

    思来想去,李孟羲想到了一个好方法,那就是不用去管根系长度了,只用去数根须树木就行了。很明显,根发育的越好,须子必然越多。

    用这个方法,忙碌许久,把所有八百株苗木的根须生长情况全部统计完了。

    在八百株苗木中,并不是全都成活了,有些根本没有生根,死了。

    统计完数目,用黑布遮掩的植株,四百棵活三百二十七棵,而未用黑布遮掩暴露在阳光下的,四百活了二百一十九。

    数据的对比差距有些大了。

    从数据能明显看出,扦插之后,遮挡住阳光,成活率更高。

    可,为什么?不应该啊,阳光对植物是必需的吧。

    李孟羲抬头朝天上看去,天空晴朗,日光热烈。

    思索了许久,李孟羲没有答桉,他与众人一起讨论,到底是何缘故到底为何晒着太阳的苗木却死了更多。

    一大字不识的士卒随口说了一句,“会不会是晒死了?”

    这一句话,立刻给了李孟羲灵感。他再一次抬头去看,已是五月深了,阳光很刺眼。低头再去看远处那些未来得及拔掉的苗木,一根根快子长短的苗木晒在火辣辣的太阳下就那么晒着。

    李孟羲有些明悟,可能是真是被晒死的。

    树枝两头一剪种在地上,上面的木芯直接暴露在阳光中,试想,树枝刚种下去,根系还没长出来的时候,被太阳暴晒个几天,会发生什么?会被晒干了,晒死了。

    在测试之前,李孟羲以为,阳光对扦插育苗有促进作用,不经测试不知道,原来这是错的。

    第一组试验,成功,测得,在育根期,在根系未长出来之前,树枝是不需要阳光的,阳光直晒反而会大大降低树苗存活率。

    有了这个结论,再深入往下思考,树枝接触阳光的时间,应是在长出叶片之后。

    李孟羲总感觉,按小树枝的那个小小的体量,中间的木芯暴露出那么多,很容易被晒死。他有个想法,或许可以拿泥巴或者什么东西把暴露的木芯给湖起来,以避免被太阳直晒,只是,不知湖泥巴有没有用,会不会影响生长,这都不知道,还需一试。

    第一组试验便得见成果,李孟羲对下边的试验越发期待。

    第二组,变量是水。不同苗木,有的半日一碗水,有的一日一碗水,有的两日一碗,水最少的,是四日一碗。

    拔出所有苗木,分组统计,发现半日一碗水的成活率很低,浇水太频繁了,树枝都泡烂了。

    多组数据对比之后,两日一碗水的频率成活率最高且根系最发达。

    虽,有关水分的测试还远不足,因土地含水情况变化巨大,有时一场大雨土里的水量都超标了,而有时酷热,一天一桶水都不够旱的。所以,浇水不该是衡量,而应因时制宜。

    若要得到一个最精准的浇水度量,该是去测土壤,测土壤湿度,测最佳的土壤湿度。

    土壤湿度该怎么去测,这又是难点,这一点知识连课本上都没教。

    李孟羲想不出方法,他跟众人讨论。

    结果,又是别人很随意的就想到了答桉。

    人家说,可以把土挖出来称称,湿土更重。这让想了毛细管,想了石灰,想了压缩机压取水分各种复杂方法的李孟羲很沉默。

    他是知道的太多了,想的太复杂了,别人不懂毛细管,别人平时种田也不用石灰也不会往石灰上想,别人也不知压缩机是个什么玩意儿,人家用最简单的思路去想了一下,直接想出了最实用的方法。

    当场,李孟羲写下五十斤粮食三斤rou丸的军票给了那个提出称量法的士卒。

    士卒得了军票欢喜不已,旁人羡慕且大大受激励。

    再之后,统计【有无芽叶】变量组,发现,有芽无芽都能有根系长出来,但很明显,有芽的树枝成活率更高,且根系更茁壮。

    这是为什么呢,李孟羲想,会是光合作用的缘故吗。

    第四对照组,空气,疏松的土地,土里有更多空气,瓷实的土地,土里空气少,所以空气对照组,实则是土地疏松度对照组。

    此一组,半亩是正常的土,半亩是用石滚压过的土,田里所有的树枝一拔一统计,如试验前猜测的一样,疏松的土壤中,根系更为茁壮。

    多组数据的结果统计到一起,育苗的方法有了,扦插时,应取带有芽的树枝,树枝应当扦插在土质疏松之地,在树枝扦插下之后,在叶片没长出之前,应用黑布遮掩阳光,至于浇水,则以适度为佳。

    李孟羲算过数据,用带有芽的树枝,扦插在疏松的土地用黑布遮顶适量浇水,其成活率比用不带芽的树枝插在瓷实土地暴晒于烈阳之下不浇水的最恶劣状态,两者生根率能差出两倍以上去。

    也就是,由这多番试验所得到的结果,可直接让育苗产量提高一倍,最少也能提高三成以上。

    三成以上的育苗效率,全境多植三成树木,全境树木多上三成,细算恐怖。

    还剩最后一组,也是最激动人心最让人期待的一组。

    最后一组,乃是生长激素的对照组。

    对照组第一组,是用杨树嫩芽的清水提取液浸泡过的树枝,拔出这一组所有树枝,统计了树木,数目与不经任何浸泡的枝条相比略好那么一点点,但好的不明显。

    第二组,杨树嫩芽的石灰水提取物,这一组数据明显比较好,浸泡过石灰水提取物的树枝,其成活率比未浸泡的高了十分之一,不仅如此,李孟羲明显看到,这一组的树枝,根系又多又长,前边所有树枝,根系都大约指节那么长一点,而这一组,根须长了两倍。

    差异是如此明显,李孟羲隐约感觉到,生长素起作用了,且大可能生长素是溶在碱液里边的。

    第三组,杨树嫩芽的油脂提取物,数据略差。

    第四组,杨树嫩芽的白醋提取物,数据也是差。

    当,到了第五组,第五组是,杨树嫩芽的酒精提取物,这一组的成活率勐然增多,成活率达到了恐怖的九成以上。

    李孟羲惊讶不已,他拿起一根树枝来看,从树枝上拔下一根白色的根须,根须放手里超过了手掌的长度。

    李孟羲看着手里健壮修长的根须,普普通通的根须在他眼里仿佛稀世珍宝一样,他啧啧惊叹,一脸的不可思议。

    数据已很明显,杨树嫩芽的提取物,疑似是生长素的玩意儿,提取物对扦插成活率的提高效果非常强悍。

    重大成功,生长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