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百七十二章 育木之法与生长素 (第4/4页)
素真的提取出来了。 再回顾这一组试验,在整组提取物实验中,清水,石灰水,油脂,白醋,烈酒,五组当中,唯烈酒提取物和石灰水提取物数据高过平均值,而清水提取物与平均值相比变化不大。 李孟羲若有所思。 酒精虽是已经得到验证,虽是提取效果极好,但花费太大了,性价比不是很高。 于试验数据当中,烈酒提取物数据好于石灰水提取物一截,那么,假设烈酒和碱都能溶解生长素,为何烈酒会比石灰水好那么多,猜测可能是,碱性不够。 为验证这个想法,李孟羲回到了城中,再次开始测试。 他令人取回大量杨树嫩芽,捣碎之后,投放了到了加了强碱的溶液中去。 之后,经长久搅拌,使嫩芽中的物质尽可能的融入溶液当中,再经多番过滤,得到了去除所有不融固体的杂质。 在分离强碱时,遇到了麻烦,如果是石灰水,石灰水碱性不强,沾染到苗木上没什么,但强碱碱性太强了,沾染到苗木上很麻烦。 该如何把强碱与疑似生长素分离开来,李孟羲陷入踌躇。 最终采取的办法是,加酸,生长素提取之后,加了一点白醋,不用除碱了,直接把他中和了得了。 新的一批生长素提取完成,将大量带着芽的杨树枝条投入瓮中,浸泡整一夜,翌日,拿去种下。 生长素效果太好了,又隔了只一日,去看的时候,把树枝拔起来,树枝根部已经有短短绒绒的根须了。 因生长素之故,扦插成活率高了几成,生根速率高了许多,连带着生长速度也快上几倍。 李孟羲不知植物生长素如何,反正禽类的生长牛逼到一只鸡一个月就能出笼。 有了生长素,育苗效率提高了三倍,还是五倍,乃至,十倍? 不仅如此,成本也不是问题了,酒精提取生长素太贵,用碱提取成本足够低廉。 军中已有庞大的淬药产业,每日折杨柳枝萃取清热粉和萃取其他药材的人力,不下两千人。 现在,萃取业又增加了新的工作,生长素的萃取也需要庞大人力。 李孟羲清楚的知道生长素能有大用,育苗还在其次,生长素这东西能大大加快作物的生长速度。 假设能有足够的生长素,给牧草打上一遍,牧草疯涨,给果子打上一遍,果子长的又快又多,假设农作物误了天时长的不好,生长素一打,补足了天时。然,这只是理想状态,只是假设生长素足够多的情景。 而真实情况是,一个人出去掰芽叶,掰半天,凑不出一捧,几百人出去忙碌一天,所采集到的芽叶中的生长素提取出来,估计也就只能打几亩作物。 几百人一天之忙碌,若是去织布,这几百人一日的产出,绝对远高于那几亩地的增产。 生产素的产量限制在这里,这就决定了,生长素只有用于高价值目标时,才划算。 手有神器,却不能大用,李孟羲心中郁闷,他在想,既然提取法产量太低,那,合成呢? 这个想法稍一想就被李孟羲自己摒弃了,合成一种复杂至极的化合物,难度想想都逆天。 为提高生长素的获取效率,考虑到,限制生长素产量的,是芽叶获取,杨树芽叶不够多,李孟羲便把目光找到其他植物上,他想找到一种长势旺盛且芽叶很多的植物,不管草本还是木本,都行。 涉及到植物和木类,这又是李孟羲不擅长的了。他召集农业部官员军医木匠人等,将问题问诸于众人。 经众人讨论,给出的生长旺盛多芽叶的植物有,韭菜,野葛,苜蓿,灰灰菜等等。 韭菜不用说,俗称韭菜割一茬又一茬,生长速度突出。 野葛此物,葛为藤,造布编筐可用,众人口中所言,雨水时节,葛藤一日能长出一拃那么长。一日一拃,生长速度的确惊人。 所有这些生长速度快的草木,结合其种植难度和产量和价值,思来想去,唯苜蓿和韭菜为最佳。 苜蓿可为战makou中饲料,韭菜乃是绝佳蔬菜,种这两物不算浪费。 收获苜蓿时,大捆的苜蓿先铡去其尖其头,尖头拿去提取生长素,主干拿去喂战马,提取生长素剩下的废料,则可拿去堆肥。韭菜也是一样方法。 需求层层递进,为种树,得培育树苗,培育树苗,发现生长素极好用,为尽可能提高生产素产量,有苜蓿,韭菜,葛,灰灰菜等速生草木,又为平衡种植难度,产量,效益各方面因素,最后选得苜蓿和韭菜作为生长素提取物。 再考虑到,运输采集等成本,苜蓿种植地最好离巨鹿城越近越好,最好是在巨鹿本县。 李孟羲责令农业部官员在巨鹿县内找到合适的种植苜蓿的产地,准备将之作为军马饲料的基地。 李孟羲将生长素的提取法交给了农业部官员,把生产素的提取任务下放了下去。 这之后,就由农业部的官员负责提取生长素并负责培育树苗的任务。 过不几天,一官员支支吾吾找到李孟羲,“禀军师,树……树苗死了。” “额?怎了?”树苗死了很正常啊,培育不可能是百分之百成功的。 心有疑惑的李孟羲跟着农业部官员去看了看,到了某块地头,他发现本已经生长了好多天叶子都已经长了出来,本该茁壮成长的苗木,蔫了,枯死了。 官员忐忑的解释,“某就是照军师说的法子,我拿那个生长素往苗上撒了些,结果就这样了。” 官员清楚的知道苗木培育的不易,不小心把苗木弄死了,他很担心李孟羲责怪。 李孟羲蹲下身体,他把近前的一棵小苗拔了起来,看着手中小苗蔫了吧唧的叶子,李孟羲抬头问,“你用了多少生长素?我是说,你是用了多少树芽?” 官员一五一十的说到,他们把好几日所采的几大箩筐树芽凑成了一回,官员自言,他们想,既然生长素能催长,他们便想,要是所有的生长素都集中起来用到一两株上,岂不是一夜之间树就长成了。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pp,换源app!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huanyuanapp】 然后就是,本该用一亩田的量,官员们突发奇想用在了寥寥三二十棵上,他们每日拿生长素溶液又是往树苗上撒,还活了水往根上浇,结果,死了。 肯定会死啊,生长素浓度过高,反会抑制生长。 李孟羲本都忽略这件事了,不想,却被官员们误打误撞的撞到了。 虽是错误,错误也是探索,也是发现。 李孟羲当场写下重赏,写下了五十斤rou丸三百斤粮食的奖赏。 这还不算,李孟羲对匠人好一阵勉励和宽慰,“真好!若不是你们这么一试,我还想不起来。 这就对了,学无止境也,我说的,不一定对,你们不妨亲自试试,不能我说什么就是什么。” 充分肯定了农业部官员们行为,李萌萌又将生长素的缺点告知,生长素这玩意儿,稀了促进生长,浓了杀死百草,奇怪的很。 生长素这么玄妙,农业部官员感慨一句,“这或就叫,过犹不及了。” 李孟羲听到这似有哲理的话,笑了笑。 “去吧,去领粮rou吧。”李孟羲道。 官员拿着军票,朝李孟羲抱拳一礼,迫不及待的去了。 农业部官员们的梦想破灭了,他们没可能一夜之间种出一棵大树。但同时,他们做出了卓越发现。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pp,换源app!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huanyuanapp】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