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第一兵法家_第九百二十四章 习武,张飞授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百二十四章 习武,张飞授艺 (第2/3页)

间,很生硬笨拙,李孟羲都不知道该怎么攻击了。

    张飞并不因为李孟羲手感生硬而有丝毫留手,张飞不再防守了,他开始时不时戳一下。

    张飞持着枪杆左刺一下右刺一下往李孟羲身上怼,要说李孟羲还是挺有自制力的,他已被张飞的步步紧逼打的左支右绌连连后退,但他忍住了端枪格挡的冲动,他牢记着枪不离腰的要义,死死的把枪按在腰间。

    搏杀技艺基于身体的本能,张飞的教学方法是对的,只要兵器拿在手中,只要打起来,手脚自己就知道兵器怎么使。

    李孟羲被张飞逼的退了好几圈了,张飞又一次持枪刺来,李孟羲似是下意识的反应,他根本就没多想,腰身一拧,枪架在腰间直接用腰劲就把枪拨出去了。

    两支枪杆碰撞到一起,啪的一声响。

    这回,是张飞的枪杆被拨开了。

    李孟羲不经意间就学会了用腰劲儿,力量比单纯的双臂端枪力量大的多。

    张飞敏锐的观察到了这一点,他暗暗笑了。

    “再来!”张飞轻喝一声,挺枪又刺。

    李孟羲已体悟到了腰部力量的长处,他在之后故技重施,张飞枪从左边刺来,他就腰身左拧带着枪把枪拨向左边,张飞要是从右边刺,他就腰身右拧把枪拨向右。

    结果就滑稽了,李孟羲对腰身力量理解的太粗浅了,他只会僵硬的枪按死在腰间不动,他懂了运用腰部力量,却没发现他缺手不动了。

    李孟羲又进到一个误区,他自己都没发现他自己的动作有多好笑,他跟跳舞一样,左拧一下右拧一下,那枪架在他腰间一点没有灵活性,仿佛长死在腰间一样。

    张飞渐渐皱眉了。

    “停!”

    张飞再一次叫停了。

    张飞走过来,看看李孟羲紧紧攥在腰间的手,张飞俯身碰了碰李孟羲的手,皱眉道,“羲儿,手得动啊,手往前递啊,你放腰眼儿这儿,咋不动啊?”

    微微气喘的李孟羲抬手擦了擦汗,他抬头看着张飞,有些不解的问,“不是说,【枪不离腰】吗?”

    张飞嘴巴张了张,一脸哭笑不得,“我是说枪不离腰,没说手不离腰,你手倒是动啊!”

    李孟羲立刻明白问题在哪了。

    “奥!”他奥了一声,反应过来了。

    只要枪不远离腰就行,手不必贴着腰也行。

    李孟羲又明悟了一点,歇息片刻之后,李孟羲兴头不减的再次开始对练。

    啪!

    张飞挺枪一刺,李孟羲端枪也刺,出这一击的时候,李孟羲想的很好,他想的是枪刺出去的时候贴着腰刺,做到枪不离腰,可枪一刺出去,就顾头忘尾了,手又是端着枪出去,忘了腰部。

    这一击刺出,没借用到腰部力量,枪轻易被张飞拨走了。

    到后边,李孟羲刻意注意着腰手的结合,每出一枪,他都刻意出枪的时候把枪杆往腰压一下,到最后,李孟羲更是意识到,他发现当双手都到身前时,很难控制住把枪压到腰上,他发现只有有一只手在腰间,或者一只手在腰后时,这是似乎是个杠杆,而腰是个支点,只有这时枪杆才能稳稳的架在腰上。

    由此,李孟羲意识到,要想枪不离腰,就得时刻把枪牢牢的控制在腰间,要想牢牢的把枪控制在腰间,就必需得有一只手在腰肋处或者在腰后。

    又因为,枪不时有前刺的动作,枪前刺之时,两只手都得前送,这就使得,后手送枪之时,如果拒枪在腰间,稍微往前送一点就失去了最佳借力姿势。

    【鉴于大环境如此,本站可能随时关闭,请大家尽快移步至永久运营的换源app,huanyuanapp】

    所以,后手持枪位置,应该稍微在腰后一点,而不该正好卡在腰间。

    李孟羲就跟张飞枪来枪往戳来戳去对刺了千八百回后,李孟羲架枪的手感越发熟练了,他的动作已接近合格,每次收枪,他枪必定回到贴腰位置,后手必定是回到腰后两拳位置。

    对练无法再继续了,李孟羲没力气了,手酸了。

    刘备等人过来恭贺李孟羲,他们笑着说李孟羲进境不错,学出个模样了。

    关羽对李孟羲选择学枪这件事,有点看法,关羽认真问,“羲儿,你要不要也学学大刀,技不压身啊。”

    李孟羲还未开口,刘备问李孟羲学不学双剑,卢植问李孟羲学不学双手斩马剑。

    毫无疑问,李孟羲都想学。

    与众人约定好,斩马剑双手剑枪术大刀步战骑战弓术全都学。

    ——

    翌日,还跟张飞学枪术。

    李孟羲基本知道如何架枪了,张飞细致的一点点指出李孟羲的不足。

    不足其一,李孟羲握枪握的太短了。这没办法,李孟羲力量不够,握的长了端不动。

    不足之二,李孟羲抬枪高度不对。

    说到高度,李孟羲觉得有意思,他问张飞,枪尖最佳指向角度是多少,把张飞问住了。

    张飞思虑半天给出的答复是,枪尖指向无定向,看是想格挡还是想攻击,看是想刺他胸还是扎他腿,看是对步还是对骑,看是高打低还是低打高,因敌制宜。

    李孟羲想到的是,用控制变量法,问,两人持枪格斗,有多少变量因素,细思有战马,人,地势,三大因素。

    于战马,骑兵对骑兵,骑兵对步兵,步兵对骑兵,有三种情景。

    于人,人这个因素复杂了,人有个头高低,力大力小,左手枪右手枪,着甲未着甲等等变量。毫无疑问,若敌手上半身有甲,下半身无甲,与之对敌,该往对方腿上扎,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