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百五十四章 战后(二) (第2/3页)
得。 一条有用战策已得,刘备把之详细记下之后,发给了什长一张军票,嘱咐他稍后可找后勤官去领物资。 这一什当中,又一士卒瞅瞅别人,再瞅瞅刘备,他迟疑道,“将军,是不是把车上弄个板子?” 刘备不明所以,面有疑惑,“何处加板子?请讲。” 不问还好,一问,这士卒抓耳挠腮起来支吾着答不出。 什长见了,笑对刘备道,“还是我说吧。是这样,今日作战,我等从车上跳杀而出,车板又高,无处借力,跳着不好跳,多有些人脚下磕绊踉跄欲倒,若非敌军溃败,估计好多弟兄就死在这一道木板上了。” 刘备一听明白了过来,刘备认真想了想偏厢车的构造,确实,偏厢车车板上没有借力之处,偏厢车车板说高不高,说低也不低,真的不容易跳过去。 依照偏厢车的高度,刘备觉得,只需要加一个小木板,只需借力一步,就可以轻松跳车而出了。 刘备有足够多的实战经验,他清楚的知道能顺畅的一跳而出,和扒着翻着手脚并用慢慢腾腾比,这两者之间作战优劣差别能有多大。 踩着踏板跳出,一跳老高,都不说厮杀了,百十斤的人就这么砸下去,也能砸退几个敌军。而若没有踏板,以车板之高,得手扒脚蹬翻出车去,手扒脚蹬,手脚皆被占住,手扒在车板上,破绽大漏,及可能被敌军趁机攻击,翻车而过,身形狼狈,不如跳车稳妥,也不如跳车有威势。 用跳车之姿,士卒一手刀一手盾直接跳杀下去了,跳到人堆里就是一刀,翻车而出的刹那,我方士卒一开始完全没有办法攻击的。 想想都该知道,跳进敌群中作战,很可能一个士卒就只能生存一两息而已,跳车而出,一刀能砍出去,杀伤敌军一名,翻车而出,刀还没挥出去就被砍死了,这一进一出,就是两名人力的差别。 一辆车就相差了两个击杀,那么大的车阵,一圈算下来,伤亡差距过百。 【车板上加踏板】就这一个改进,直可使伤亡减少几百之多。 刘备有眼光,他足以看出这条战策的价值所在,刘备慎重的提笔记下。 写完,刘备刷刷刷抽出五张军票递给这个士卒以作奖励。 士卒接过军票,满脸喜色。 后边,再问这什的士卒有何建言,往下就没太多好建议了。 刘备发自内心的夸赞了一下这什士卒,朝众人拱了拱手,朝下一处去了。 刘备刚走,这什士卒们赶紧撺掇着什长和那个得了五张军票的弟兄,让他俩赶紧去领东西,回来好好吃一顿。 拗不过同伍的请求,什长和那个士卒只好去了。 刘备来到第二队。 第二队十人,少了一人,有一人阵亡了。 “……是怎么死的?我是说,伤到了哪儿?”刘备问。 “挂住脖子了,筋挂断了,直冒血,挺了一会儿会儿人就不行了。” 刘备点了点头,他想了想,把这个士卒的死因顺便记下。刘备不知记士卒死因有何用,他记习惯了。 于第二队,刘备没得到太多有用建议。 后,到第三队。 第三队有士卒说,作战时,或该配备斧子。 刘备略有些不解,斧子可不够长,在车上砍不到人。 士卒则说,作战之时,敌军长枪乱朝车上刺,要是有个斧头,一斧头下去,枪头给他砍断。还有,敌军拿着盾挤到车下,在车上拿枪戳不到,全戳到盾上去了,要是把枪换成卜字戟,就可钩开盾杀伤敌军,比长枪好用多了。 闻听如此,刘备若有所思,军中有一条复合军备的策略,也就是,就比如战车,战车若是真的全为作战而做,那就不好拉粮食了,那为作战,得带几百辆战车,另外再带几百辆粮车,这样一来,后勤压力巨大。所以,军备复合,军备通用,以粮车为基础改造成战车,粮车有了,战车也有了,后勤压力大降。 还有,像是一车四用的玄武战车,一兵多用既可作战又可割草还可以在攻城时钩走敌军投掷下的火捆的短戈,等等,复合军备一器多用,极大降低了后勤压力。 刘备想到军备通用,想到,在战车上作战,兵器既要够长,又要砍敌军枪头,还要钩拉敌军盾牌,那从军备通用考虑,何妨作一种既长又可砍又可钩的兵器呢。 制造军备,非刘备所长,刘备自思,可惜军师不在,不然将此事拿去问询,军师必能有主意。 车阵作战军备这一点,又是一个重要建议,刘备再次给出了五张军票。 往下,刘备一队一队的往下问询,集思广益之法,果然能集得众多良策。 有士卒脑洞大开,说想在车板上弄一个洞,就像城墙上的射击孔一样,这样,都不需露头,就可以射击敌军。 刘备听到这个建议时,下意识就要反驳,他想说,车上要是挖一个洞,敌军顺着洞把枪戳进来又该如何? 随之,刘备就突然意识到,城墙上的射击孔,也有被敌军钻孔攻击的可能,但是,优势有高下之分,己方士卒从小洞里往外射,轻易可射到目标,而,敌军想要精准的戳在小洞上,戳半天戳不到。 再加上,箭失指头粗的洞就够了,枪头是断然刺不进这么小的孔的。 至于说,敌方箭失顺孔而入,这有可能,但,可能及小,纵是敌军侥幸射到孔洞,角度不对也根本没用,正巧命中,角度又恰对,这概率,万中无一。 车上开洞的确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