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第一兵法家_第九百六十六章 中山国的战争泥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百六十六章 中山国的战争泥潭 (第1/3页)

    中山国,这是刘备的封地所在,刘备被朝廷封为中山亭侯,之前刘备往中山祭祖,把名下封地田产房屋全分给了当地百姓。

    中山国很穷,堪称是穷困潦倒。

    不止中山国如此,有汉一朝是郡国并立,郡】是郡县制架构,是正规的行政架构,而国】是特例,是诸王的封地,可谓国中之国。

    诸侯王辖制的国】内堪称是完全自制,其不必向朝廷交纳高额赋税,其境内田地矿产完全归自己所有,按道理,理应比郡县制下的地方更为富饶才对,而真实情况,却恰恰相反,凡诸侯国,其经济状态远比郡县制下的地方要差的多。

    这其中问题,不在于资源,诸侯国大抵属于比较富饶之处,且因其不必向朝廷缴纳过高赋税,诸侯国内里资源丰富,外在支出又少,其本有足够的富庶基础,而之所以诸侯国比郡县制下的地方要穷困,原因在于——内耗。

    分究两种不同的政治架构,郡县制下,有官府,有百姓,有豪强,有士族,在郡县制下,地方上多方利益相互制衡,制衡出了还算不错的社会生态。在郡县制下,官府想多收点粮食,豪强会不愿,士族会不愿,百姓也会不愿,等官府摆平了士卒,还有豪强与百姓,再摆平豪强,还剩百姓,只有把百姓也摆平之后,才能顺利加收粮食。

    在郡县制下,官府想杀一个人,乡间社会关系盘根错节,哪怕是一普通百姓,都可能跟本地豪强有些拐弯抹角的关系,这就使得,官府并不能完全生杀予夺。

    诸侯国】架构之下,则是另一种截然不同的形态。

    诸侯国之中,王侯如若土皇帝一般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在诸侯国中,一切田地矿产,都是诸侯王的私产,一切国内百姓,诸侯王拥有对其随意处死的权利,而不受任何制衡的权利,必将化为洪水勐兽。

    因权利无有辖制,诸侯国中,诸侯王想杀人就杀人,想收多少税就收多少税,如此一来,国内经济民生,怎么可能好的了。

    大汉的诸侯国,跟后世明朝的那些侯王没本质差别,明朝王侯也是,凡大明王侯封地所在的地方,大明的王子王孙把地方百姓折腾的民不聊生苦不堪言,到了大明朝末年,农民起义军把那些个王侯逮着有一个杀一个,嫌杀的不过瘾,甚至炖了吃了。

    有一句话叫做,“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这句话得到了完美的诠释。

    封建制下的郡县制并不好,可再怎么不好,郡县制有着基本的制衡,而诸侯国一点制衡没有,诸侯国大多田地富饶资源丰富,可在一个缺少制衡极不健康的政治形态下,哪怕有再多的资源,哪怕矿山盐矿都有,诸侯王权利无法无天,矿山和盐矿不仅给境内之民带来富足,反而会因矿山和盐矿的村外,百姓们会因挖矿煮盐之事,累死者的尸骨会堆积如山。

    大汉的诸侯国内,往往是,王侯能有多豪奢多豪奢,王侯的府邸宅院规模能有多大就多大,而与之相对的,境内百姓往往穷困潦倒苦不堪言。

    郡县制下,贫富差距已极大,在诸侯国内,贫富差距的严重性十倍于郡县制下的地方。

    中山国民生凋敝,民生凋敝就意味着,人口稀少,人力也稀少,在民生凋敝的中山国,在最薄弱的这一环,巨鹿军协防计划在此遇到了重大挫折。

    巨鹿军士卒到达中山国时,因当地民生太过艰难,百姓们忙于生计,对守备之事很不上心,负责协防的巨鹿军士卒花费了很大力气,招募到的人手仍是寥寥。

    人手不足,构建工事这一项的进度就极其缓慢,还有,招募乡兵一事也大受挫折。

    中山国内经济凋敝,十里八乡几乎全是赤贫,巨鹿军士卒莫说是拿纸币去换钱换粮了,就是拿真金白银去换,也换不到太多粮食。

    筹粮不顺,就没办法用粮食吸引百姓投军,兵力不够,就更加剧了修建工事的难度。

    贼军兵锋杀到常山国时,不知是因为工事修建的不够严整的原因,还是各部协防配合不好的原因,还是其他原因,亦或是各种原因都有,总之,所做的准备在贼军杀来时几乎没发挥应有的作用。

    贼军骑兵直接顺着工事的嫌隙处直接杀进了中山境内,负责协防的巨鹿军士卒本着收境安民的职责,五个巨鹿军无名士卒带着区区不到两百乡兵上前抵抗,结果阵势还未列好,便被敌军骑队一股冲散,五个巨鹿军士卒全部战死当场,乡兵们当场四散而逃。

    在中山国境内,荒郊野外遍插着无数旗帜,按计划,乡兵与敌军作战,万一不敌,万一溃散,乡兵人等溃散途中,若遇到聚兵旗帜,可自动于旗下聚集。

    黄巾大贤良师用此聚兵之法,得以在无有整体指挥的情况下,使得黄巾流民屡屡溃而又聚,黄巾因而得以拥有十足的韧性。

    按巨鹿军的计划,乡兵溃散之后,该是依旗而聚的。

    可真实情况完全不是这样。

    李孟羲等人错判了一件事,张角能用聚兵之旗,黄巾也能溃而又聚,可黄巾跟乡兵有本质上的不同。

    黄巾无有根基,溃散之后,黄巾流民无处可去,唯有依旗而聚;而乡兵人等作战意志不如黄巾流民坚决,乡兵溃散之后,根本就不管什么聚兵旗的,他们看见聚兵旗也当没看见,乡兵们直接跑回村里跑回家去了。

    贼兵掠境,乡间力量薄弱分散力量不足以御敌,唯有把力量合一才有击退敌军之可能,乡兵们不识大局,他们没足够的眼界也没足够的能力自发的联合到一起。

    中山国境内,遍及了战火,贼军四处烧杀劫掠,不知有多少百姓死于非命。

    在中山国一地,巨鹿军的努力白费了一半。

    之所以说,是白费了一半,因为虽然工事也好乡兵也好,几乎没发挥出什么作用,但巨鹿军士卒的到达,仍成功给中山国当地带来了重要影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