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六十三章 重新确定会试录用名单方案 (第1/2页)
第264章重新确定会试录用名单方案 看张安世如此,刘进就知道张安世肯定有事,他将手头的奏疏批阅完毕,方才转头对张安世道:“安世可有事?” 张安世也没绕圈子,直接对刘进开门见山道:“陛下今日曾言朝廷无党,帝王掩耳盗铃之想,朝廷无派,千奇百怪! 忽然警醒了臣。 臣蒙陛下恩宠,自陛下登基后便任尚书令。 吾兄先帝时候便受先帝重用,后陛下登基后便令其任九卿之首的奉常。 思及此,臣方才发现我张家方才是大汉最大的党派。 故臣心甚为不安。 还请陛下削减臣及臣兄恩宠。” 别管张安世心中是不是真的这么想的,但其这这一番表态,这一番言辞,任谁当皇帝,谁心里不得对张安世信任几分? 刘进自然也不例外,和蔼的起身将张安世扶起来,开口说道:“安世不必不安。朕在潜邸之时,安世便在朕身边为治书,朕自然信得过安世你。 汝兄张贺,在先帝潜邸之时,便受先帝重用。 先帝信得过汝兄,朕自然信得过汝兄。 且无论汝兄及汝,皆干练干事之人。 朕就是需要你等这样的人,莫要担心。” 张安世听刘进之言,感动的痛哭流涕,跪伏在地,对刘进表态道:“陛下知遇之恩,臣结草衔环亦难报答。” “快快请起。”刘进说着将张安世再次扶起来,“汝朕肱骨重臣,岂能作此女儿作态。 可还有他事。” “无事了。”张安世道。 刘进点点头道:“无事便退了吧。” 张安世擦擦眼泪恭敬的对刘进行礼道:“臣告退。” 说完便离开了。 目送张安世离开,刘进眯起眼睛想着刚刚张安世的话。 这个年代父子、兄弟、亲戚等同朝为官,是极为正常的事情。 如汉武帝时候,石家,父亲石奋官至两千石,其四个儿子石建、石甲、石乙、石庆皆官至两千石。 甚至后来石庆之子石德还担任了刘据的少傅,不过却惨死罢了。 而石家不过是个典型的代表罢了,其他如父子、兄弟、连襟、亲家更是多如牛毛。 想到此,刘进突然开始考虑这个问题了。 作为天然的血缘、姻亲关系,在官场之上,他们自然是更倾向于提拔自己的人,自然官场之上便对一些真正有才学,但却因为没什么机会提拔的人才便只能吨冷板凳,虚度光阴。 思及此,刘进觉得下一步,官场的回避制度是不是多少也要建立起来了。 互市乱想了很多,然刘进知晓目前施行也是不现实的,因此便如涂鸦一般将这件事给记上,未来慢慢的,一点一点的施行。 待记录完毕,刘进便接着批改剩余的奏疏。 第二日朝议,依旧是议论那会试名单的事情。 昨日众人回去之后,却未立即散了。 丞相桑弘羊将众人召集起来商讨皇帝到底是什么意思,这会试名单当如何确定。 众人齐聚丞相府之中,丞相、御史大夫二人依照地位高下做主坐,奉常、宗正、光禄勋等三人坐客座。 有人奉上茶水。 丞相桑弘羊抿了一口茶水说道:“今日陛下意思亦十分明显。诸位且议一议当如何处置吧。” 奉常张贺、宗正刘德、光禄勋马通皆不说话。 丞相桑弘羊看向了御史大夫赵过。 赵过叹息一声知晓自己不说一说是不行了。他也抿了一口茶水道:“老朽以为陛下所言甚是,若厚长安而薄边郡,恐真如陛下之言,酿出事端。 吾以为当依照郡国人口,再择优录取,分配会试名额。” 光禄勋一听摇摇头道:“不可,若依照郡国人口,恐部分郡国人烟稀少,无名额。” 奉常张贺轻轻咳嗽一声也说道:“陛下此前曾言,令蒙荫子弟、士卒、宗室等皆行考试。 陛下今日虽未说,但吾等也不可不考虑此事。” 众人一听也纷纷点点头,若是真按照成绩的话,可能某一类型的会试被录取的就少很多,不成比例。 如此也不太好看。 众人又讨论了一番。 最后终于将方案确定了。 因此今日的朝议便是昨日众人思索的最后方案。 谒者引着众人对刘进拜谒完毕,朝议正式开始。 丞相桑弘羊双手托着新的名单面相刘进道:“陛下。昨日吾等商议一番。 此最新会试名单方案。” “呈上来。”刘进点了点头。 中黄门弘恭下去将信名单方案取来,看了起来。 一看,这一般还是像个样子。 方方面面都兼顾到了,首先是蒙荫的子弟、宗室及士卒中参与考试着皆照顾到了。 其次便是各郡均确保能有一个人通过会试考核。 最后剩余的几十个名额在各郡国设上限的基础之上尽可能按照考试成绩来进行确定进入殿试人员。 刘进松了一口气,若众人皆如刘进上一世明朝刘三吾、白信蹈等人似的,非得固执的和倔驴似的,恐怕到时候为了江山社稷长存,他也不得不玩一把“借人头一用”的把戏了。 然众人还是极为识大体的,并没有这样的情况。 待刘进重新浏览了一遍点点头道:“便按照此进行吧。” “唯。”众人应了一声。 丞相悬着的那条心也算是放下来。 此第一个议题就这么结束了,紧接着便商议第二个议题,便是大鸿胪苏武、典属国赵充国领着的大军人吃马嚼后勤保障的事情。 “着,太仓、各郡国粮仓等定要确保粮食得以转运至西域。 除此外当放归各国质子,令各国质子归国准备粮食事宜。” 大司农霍光对刘进建议道。 刘进点了点头道:“朝议后寻张安世确定诏书便安排去吧。” “唯。”众人应声道。 这次朝议便就这两个大事,其他各部门零零散散的小事一笔带过。 因为很多情况之下在朝议之上,不少部门正事不多干,哭穷、要人的时候倒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