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六十八章 赐婚 (第2/2页)
知晓。” 刘进接着说道:“除此之外,尉屠耆自幼在长安长大,楼兰情况自然不知晓。 待汝到楼兰后,当和傅介子商议,安排一知晓楼兰诸事,且心向大汉之人辅佐尉屠耆执政。 且记住,财权、军权及用人之权定然要把持在我大汉手中!” “唯。”大鸿胪苏武应下了。 刘进又想了想,暂无其他事情,一股困意上头,刘进便未在多说道:“其余诸事大鸿胪且做主安排,时候不早了,大鸿胪也回家歇息去吧。” “臣告退。”大鸿胪一听也起身对刘进行了一礼。 刘进点了点头,轻轻一挥手。 待目送大鸿胪苏武离开,刘进打着哈欠回到书桌前,看着那一摞的奏疏,刘进有点头皮发麻,若是全部批阅完毕,恐怕今夜便无法休息了。 想到此,刘进便将奏疏的题目看了一下,先紧着紧急且重要的奏疏安排安排,其余的紧急且不重要、重要但不紧急、既不紧急又不重要的相关事项奏疏以后再行批阅。 然即便是如此,刘进也得批阅了有一个多时辰。 待刘进批阅完,夜已经深了,他终于撑不住了,安排就近的寝室便睡下了。 “陛下,陛下。” 正在睡梦之中,刘进便听得有人喊自己。 他皱了皱眉头,缓缓睁开眼睛,发现是中黄门弘恭叫自己。 刘进随意的打着哈欠,伸着懒腰从床上爬起来道:“几时了,可有何事?” 中黄门弘恭恭敬的说道:“陛下,已经辰时了。刚刚丞相遣人来报,众人皆准备好了,待陛下过去便开始批阅试卷了。” 此前,刘进曾安排过,批阅此次会试试卷他亲自参与。 对于刘进这安排自然谁也不敢怠慢,因此刘进没来之前,谁也不敢第一个批阅啊。 但刘进迟迟不来,若是不做,恐怕要耽误了试卷批阅的进程,因此,不得已之下,丞相只能硬着头皮安排人过来催促刘进。 刘进一听,一拍脑门,此事竟然给忘了。 他赶紧安排人给他更衣洗漱。 待更衣洗漱完毕,刘进匆匆前往了前殿。 自前殿作为殿试考场之后,刘进便安排了人对前殿重兵把守,殿中人员吃住皆在其中,令他们不可随意进出,以免xiele机密。 待刘进道前殿之后,众人已经等待很久了。 看到刘进前来,众人纷纷起身。 刘进并未落座,丞相桑弘羊领着众人参拜刘进道:“吾等拜见陛下。” 刘进微微颔首道:“且起且坐。” 待众人起身,刘进坐下在,众人方才坐下。 目视着众人,刘进道:“此自孝廉、茂才后,我大汉第一次行科举取才。 故意义重大,诸卿当秉承公心阅卷。 好了,闲话不多说,诸位且阅卷吧。” “唯。”众人应道,纷纷开始忙碌的阅卷起来。 在众人阅卷的同时,刘进也安排人将部分试卷放置到他的桌面上来,他也想看看入围的这些人水平怎么样。 “《公羊传》有云‘天子嫁女子于诸侯,必使诸侯同姓者主之’。今则郡国并行、天下归一。非刘姓不可分封,故和亲之策唯有乌孙、匈奴、月氏等,皆蛮夷也…… 故与蛮夷之和亲如送女入狼口,臣以为不可取。” “据臣所知,昔日高帝罢平城归,韩王信亡入胡。当是时,冒顿为单于,兵强,控弦三十万,数苦北边。上患之,问刘敬。 敬对曰:“陛下诚能以适长公主妻之,厚奉遗之,彼知汉适女送厚,蛮夷必慕以为阏氏,生子必为太子。代单于。何者?贪汉重币。陛下以岁时汉所馀彼所鲜数问遗,因使辩士风谕以礼节。冒顿在,固为子婿;死,则外孙为单于。岂尝闻外孙敢与大父抗礼者哉?兵可无战以渐臣也。若陛下不能遣长公主,而令宗室及後宫诈称公主,彼亦知,不肯贵近,无益也。 后遣宗室女入匈奴。 此为我大汉和亲之始,又细君公主、解忧公主入和亲乌孙…… 故和亲之策,教化蛮夷,宣扬德礼,臣以为当用之。” …… 刘进看着一个个引经据典的文章,有觉得和亲是好政策的,也有的觉得和亲对大汉来说乃是耻辱的。 各个角度说理,临刘进大开眼界。 刘进一边看着一边心中感叹着:“能从整个大汉众多人中脱颖而出,水平没有一个很差的。” 刘进仔细的看着,但是却并未阅卷。 而丞相桑弘羊带着御史大夫赵过、奉常张贺、光禄勋马通、宗正刘德、大司农霍光、少府刘德、皇家科学院掌院史高等八个人则是认认真真的伏案阅卷,并按照规则各加“○”、“△”、“\\”、“1”、“x”五种记号。 从丞相桑弘羊开始,众人将全部试卷批阅了一遍。 而刘进在看完几十分中学子对和亲的看法之后,终于对和亲的偏见有所改变,尤其是刘进又思考了细君公主、解忧公主在乌孙,匈奴阏氏在楼兰等众多案例之后。 刘进反复斟酌思考,总体来说,和亲之策从长远来看,确实是利大于弊的。 而刘进也思索了一下,和亲所带给人的那种“屈辱感”、“耻辱感”,大多数情况之下,乃是作为一种天朝上国的妥协的“耻辱感”,或者说的更难听一些,很多时候,大汉都不以为匈奴等国的人为人,而是视为野兽、禽兽、牲畜。 和野兽、禽兽、牲畜等,不被看待为人的存在进行婚配,又怎么能不令人感觉到屈辱感”、“耻辱感”呢? 刘进反思了一下,此前看待和亲从来未曾从政治角度考虑过,或者说将匈奴等国作为一个政治实体,从客观不带偏见的角度看待和亲这种政策。 再从实际角度来说,不仅仅大汉在和亲,匈奴也在和亲。 如乌孙国、除大汉和亲外,尚有匈奴公主嫁给乌孙昆弥,若大汉不行和亲,而匈奴行和亲,定然乌孙便渐渐倒向匈奴。 和匈奴的战争是各个方位的战争,其中自然也包括对邻国的争取,若不行和亲之策,在对邻国战争争取这条战线之上就直接被放弃掉了,殊为不可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