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二章 这帮厚颜无耻之徒(求打赏月票推荐票!) (第2/2页)
时候,司寇便可广邀群臣前来大理寺,是为开府之喜。” 周青臣,如果不是皇帝要他收了这个势利小人入太学,蒙毅才不会让他留在自己的身边呢。 但是他这个建议,蒙毅听了其实有些心动。 纵使是出身功勋武将世家的蒙毅,年纪轻轻就因为立下奇功被先帝所喜爱,出则同车,入则陪侍左右。但是蒙毅也有他的不如意。 他的不如意就是他的年龄,他太年轻了。 所以他很能理解昔日太子即当今皇帝的处境。 当一个人的地位和他的年龄不匹配,会引起许多人的非议。尤其是面对一些饱经世事,极具才干,功勋卓著的老臣时,会莫名陷入一种被动的境地。 这让年纪轻轻但满腹抱负的蒙毅入朝为官之后,备受压抑。 他身为上卿,且身居要职,是为廷尉,但是见到其他九卿,总是要先对其行礼,以表示恭敬。 因为他岁数比其他上卿都小,这小个七八岁倒也无妨,但蒙毅比他们年轻了整整一半。 正是血气方刚的小伙子,再加上新官上任,很快就在朝中刮起了一阵大火,整顿吏治。 只是旁人这个血气方刚的时候,连皇帝的脚边都摸不到,但是蒙毅却一跃成为上卿,自然有许多人不肯心服他。 但是如今不一样,他非但坐稳了廷尉的位置,还成为了司寇。 即便如此,他的年纪在群臣之中,还算是较轻的,这么一来,更是一些朝臣趋炎附势的对象。 如今蒙毅的身后可是跟着一大帮人吹嘘他。 “司寇年少有为,如今正值壮年,却已经位极人臣,放眼朝野,司寇可是能与丞相平起平坐的人。” 周青臣如是道。 但蒙毅听了这话,只觉周青臣是在给他惹是非。 这谁的实权大,大家心里都有数,但是有些话可不能当着这么多人的面直接说出来。 蒙毅为廷尉多年,自然知道谨言慎行的道理。 这周青臣如此堂而皇之的说出这样的话来,自然免不了引起蒙毅对他的厌恶。 蒙氏不想和朝中任何人为敌,只想对皇帝效忠。 “仆射,话可不能这么说。我只是奉命行事,丞相乃百官之首,何来平起平坐之说。” 蒙毅一脸阴沉,周青臣只是一个劲的弯着腰连连说自己方才心直口快,却又不肯说自己说错了。 就在这个时候,蒙府上忽的来了人,给蒙毅通风报信。 蒙毅听了,自然感到诧异。 “司寇,可是蒙府出了什么事?” 蒙家蒙老夫人,年纪大,最近躺在床上了,大家看到蒙毅这副模样,自然而然想到了蒙老夫人。 却不了蒙毅对着一众大夫道: “丞相病重了。” 众臣听了,先是感到意外,但是大家都心里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这些臣子,从前非常依赖冯去疾,没想到他们今日得知他病了,居然一个个脸上没有任何反应,没有一个人主动提出要去看他。 蒙毅可是一个正人君子,他见到这些人这副模样,自然为丞相不平。 却又是周青臣出来打破沉默。 “丞相怎么会病呢?何时病的?病重到什么程度?” 蒙毅也不看他。 “我不知,只是陛下得知此事后,第一时间亲自去探望了。” 蒙毅说了这番话,其他大夫当即道: “那我等今日处理事情完毕,便一同前去探望丞相吧。” “当是,丞相为了帝国,可谓劳苦功高啊。” 这未安牌匾的大理寺前,风景忽的大变。 这些臣子原本都是没事做等着上任的闲人,忽的一个个盼着赶紧去看望丞相。 蒙毅见到这一幕,只是不动声色的看着这帮老臣。 公孙寅从始至终一语不发。 “司寇可是要前去探望?” “兄长要我与他同去。”说罢,蒙毅便对他日后的属官道:“毅先回府一趟,诸位轻便。” 蒙毅到是离开的潇洒。 他哪里知道,这些原本是大夫仆射的人心中作何想法。 拼命讨好蒙毅,不仅仅是因为他是司寇,更是因为,他们一旦入了大理寺,就不再是朝中大夫仆射,而是蒙毅的属官。 属官的实权、职务再怎么重要,都只是属官,不比能在朝中直接上朝侍奉皇帝,帮助皇帝出谋划策来的光鲜亮丽啊。 所以他们要极尽其能,把大理寺变成一个和丞相一样平起平坐的地方,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他们过往的权位和光鲜。 当日傍晚,相府门前可谓宾客云集,他们自然都是前来看望丞相。 …… …… …… 咸阳宫,章台。 “陛下,蒙氏兄弟二人去拜见丞相了。” 扶苏听了,搁下笔。 “大柱国真是明智之举。” 看的出来,蒙恬已经察觉到扶苏的用意了。 将欲败之,必先姑之;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予之。’君不如予之,以骄蒙氏。 蒙氏权势既大,自然有人嫉恨。 要把蒙氏利用到极致,同时也要对其倒台的影响也降到最低。 …… …… …… 冬天走了,春天也就不远了。 自然界的道理,放到人类社会也是通用的。 等到新春三月,二世二年春,万物复苏,草长莺飞。 嬴政的宫殿墓室门口已经长出了许多小嫩芽。 章邯见了,心里一阵凄凉,四周石壁上的苔藓也生了出来,墙壁已经生出了绿意。 先帝,永安。 章邯对着宫门跪坐稽首,其他将卒们见到这一幕,纷纷跟着叩拜。 在一边劳作稍作休息的那些信徒们见到这一幕,纷纷一个个围起来观看。 他们挖了一辈子墓,就是为了给秦始皇帝住。 这些人的后背多有变形的,也多有人脚上长了疮痈,背上长了皮藓。 他们立在那里,双目呆滞。 一双双眼睛里倒映出来的都是铁血无情的男儿对着一座硕大的坟墓行大礼。 所有在场的秦国将士,无一例外,都在以军礼叩拜先帝。 不需要有人发号施令,他们便自顾自的做了,动作整齐划一,是为最高礼节的军礼。 甚至有人直接留下泪来,要知道,不打仗,许多秦将就主动来给始皇帝修陵墓。 这个时候,秦将士眼中的不是努力和戾气,而是无尽的忧伤。 他们的背影是那么惆怅孤寂,惹人眼中生泪。 有人虽然死了,但是却为所有人敬仰崇拜。chaptere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