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0461 无题 (第2/2页)
,就连他的继承人想动都很难。 这也是为什么唐国越强大体制越完善,他自己行事反而越慎重的原因。他要把一些基础的规矩订好,否则会留下隐患的。 这套体制并不只是眼前展现出来的这些,背后还隐藏着许多更深层次的东西,以及未来还有有更多的新制度加入。 这都是后话暂且不提。 就在桓温兄弟谈心的时候,文易也私下召见了谢安和谢玄。 一个是自己的妻叔,一个是妻弟,且两人都是历史上有名的贤才,他自然要单独见一见。 尤其是对谢玄,文易那是非常的欣赏,或者说这种将帅之才没有一个君主不喜欢的。 拍了拍他的肩膀,文易道:“我知道你,很不错,没有辜负你jiejie对你的期望。” 谢玄恭敬的道:“谢陛下赞誉。区区一点小成绩,不值陛下如此夸奖。” 然后他小心翼翼的问道:“姊姊她……” “咳咳……”一旁的谢安干咳几声,道:“君臣有别,不得乱了礼数。” 谢玄连忙道:“臣无状,请陛下恕罪。” 文易笑道:“别听你叔父的,现在咱们是亲人见面,哪来那么多礼数。” 谢安坚持道:“君臣之礼不可废也……陛下当为天下之表率。” 文易道:“行,我说不过你。幼度别听他的,你jiejie天天在我耳边唠叨,说你是她最器重的弟弟。还抱怨为什么让道卿去,而不是你。” “你要是喊她皇后娘娘,她指定会伤心的。就喊她姊姊,我特许了,谁敢反对就让他来找我。” 谢玄感激的道:“谢陛下。” 别看这只是一个称呼,里面表现出来的亲疏远近非常重要。 谢安也发现了端倪,这皇帝好像是真的很欣赏谢玄,不是假装出来的。刚才特许谢玄喊jiejie而不用喊皇后,也是出于真心。 双方第一次见面,皇帝为什么独独对他态度这么好? 谢安开始了脑补: 肯定是谢道韫经常在他面前提起谢玄,他才会这样,否则解释不通啊。 看来韫儿对幼度的感情很深。 想想也对,他们离开父母去会稽郡居住的时候,幼度才只有四五岁,韫儿则已经十一二岁。 幼子离母对长姐就愈发的依赖,而谢道韫对这个弟弟也给予了更多的关照,两人的关系是最亲密的。 即便是分别这么多年,这种感情依然没有减少,这一点从给家里人置办的礼品就能看的出来。 给谢玄的虽然不是最贵重的,但绝对是最用心的,都是他能用得到的。 想到这里谢安有些后悔,早知道就让谢玄去唐国,说不定现在某一支大军的统帅就是他。 不过文易下一句话就弥补了他的遗憾:“你喜欢治政还是喜欢统兵打仗?” 谢玄道:“打仗。” 文易心道果然如此,历史惯性还是很强的,说道:“那好,明天刘枢密要统兵入蜀灭梁益二州,你就随他一起去吧。” 谢玄激动的道:“谢陛下,臣必不负厚恩。” 解决了谢玄的事情,文易又转头和谢安聊了起来。桓温都表现出了极强的治国能力,谢安也不会差,文易很想和他交流一下。 …… 第二天刘猛率军出发,前去征讨梁益二州,谢玄则随军前往。 等大军出发,文易对人事作出了新的调整:“郗超为军司马,和慕容垂将军一起弹压地方,震慑宵小。” 这就是掺沙子,慕容垂也知道这种事情无法避免,再说他原本的那些部下早就被策反的七七八八了,也不在乎多一个郗超。 谢安加内阁行走衔任吏部侍郎,协助进行地方行政衙门组建工作。 桓豁则被调去了原燕国境内,组建地方卫戍部队,守护地方安宁。 其他人也各有任命,最终统计下来就只有谢安一个人落了个实职,其他人都去了二线。 对这种情况众人也早就有了心里准备,倒也没有说什么。 就算是桓豁也没有任何意见,唐国不是晋国,不会允许一家出现好几个大佬级别的高官。 他兄长桓温整天陪王伴驾,他注定只能退居二线。 人事任命结束,文易就留下肖柏山坐镇建康主持大局,他自己则去了岭南,对那边的工作进行收尾。 江州和荆州的一部分残余分子在桂阳拥立司马遵为帝,他们的统治区域大致是桂阳、始兴、始安、营阳和零陵五郡。 为了抵御唐军,他们渴泽而渔凡是青壮都强征入伍,粮食等生活用品全部被抢走充当军粮。 只是短短月余时间,五郡就有万余名百姓死于饥寒交迫,被直接害死的也不在少数。 唐国方面知道这个消息后自然是痛恨非常,王安更是自责不已,认为是自己放跑了江州余孽才导致这种悲剧的发生。 于是亲帅大军趁夜袭击了晋军在罗霄山的防线,击穿防线后又急行军直接出现在桂阳郡城外,把还没有反应过来的司马遵等人堵在了城内。 对于突然出现的唐国军队,城内晋军一片惊慌,反而是司马遵的表现最像样子。 应该说他爹司马晞就是晋室少有的将才,为桓温所忌惮,他也颇有乃父遗风。 然而可惜,个人的勇武在火器面前能起到的效果实在微乎其微,当火炮响起一切都化为飞灰。 司马遵倒是没有被炸死,而是被手下捆了送到了王安的大营。 王安下令对桂阳郡进行大清洗,凡是祸害百姓者族诛,一时间也是杀的血流成河。 同时又开仓放粮,把豪强大户仓库里的粮食都分给了百姓。百姓很激动,直道青天来了。 剩下的四个郡得知桂阳郡被攻破,司马遵被杀,都被吓破了胆。 他们知道自己断然没有活命的可能,死守也是死路一条,就选择了出逃。 临走前他们搜刮走了百姓最后一点生活物资,把青壮人口也全部劫走,并放火烧毁了城池,然后逃往宁州方向。 只给唐国留下了一地废墟,和饥寒交迫的灾民。 王安纵使恨不得追上去把这些人全杀了,可面对嗷嗷待哺的四郡百姓,也不得不停了下来。 先把这些人安顿好再说。 同时给朝廷上奏,司马遵势力被灭,朝廷可以派人过来接管了。 而另一边,虞王文融也带人拿下了岭南全境,就等文易过来做下一步指示了。 文易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才决定南下岭南的。 六十万俚人必须要处置好,否则就是祸乱之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