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章走访乡野知民情 (第2/2页)
农人。” “老伯,不知这附近还有多少人家啊?” “人家?连年战乱,哪还有什么人家哩?这里原来是有几十户的,现在人死的死,逃的逃,只剩几个老家伙等死呢。” 老头听到曹真问他,摇头答道。 “老伯家中还有人吗?” “没喽,老汉总共有两个儿子,都死在了战场上。孩子他娘得到消息后,大病一场,就再也没起来…如今只剩老汉一人了。” 闻言,曹真不再说话,只是更加奋力的劈柴 又过了一会儿,就全部劈好,曹真又抱了一堆入屋,剩下的全部堆砌在一边。 做好这一切后,曹真向老头告辞。 骑身上马,曹真对着陈炽道:“我们走。” 赫然是下一个村庄的方向。 “哎呀,县丞大人怎么亲自来了,也不提前打个招呼,这,这小民也没准备好什么。”一个中年人对着陈炽道。 “咳咳,张里正,这是新任县令,你还不来拜见。”陈炽指着旁边正打量四周的曹真。 “什么?”看着那个比陈炽还年轻的人居然是新任县令? 中年男人不可思议的再次看着陈炽,仿佛想知道他没有听错吧? “岂有此理,我骗你作甚?” 眼看陈炽面露怒意,中年男人一惧,连忙向着曹真拜道:“上蔡县新文乡平安亭张家里里正张贤拜见县令。” 此时,曹真正在篱笆院外看着四周。一路走来,终于看见几个有人家聚在一起的村庄了,而这座村庄,是最大的,足有三四十多户人家的样子。 张贤一脸尴尬,还拜倒在地,却迟迟不见让他起来。 这时陈炽注意到曹真似乎没注意到张贤,就挥挥手适宜张贤起来。 “嗯,那啥…”曹真正要问张贤,却不知道他叫什么。 陈炽一脸无语,让你刚才不听,走什么神啊。又示意张贤。 张贤一会意,不情不愿地重复一套刚才的举措。 “嗯,张贤?张里正快起来吧。” 张贤这才闷闷不乐的站在一旁。 “张贤,当里正多少年了?” 曹真又看了看外面,然后一问。 “回大人的话,承蒙村民们看得起,小人当了十年里正了。” 张贤当即答道。也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来了个县令,还直接来他这里… 莫非是他的那些事被发现了? 想了想,他也没干过什么啊。 也就私吞了二狗子的抚恤金,反正二狗子家又没人了… 再然后就是使了点手段让和他一直不对头的蛋子去服徭役… 可这几件事断无被人知晓之理… 突然他记起刚才曹真在似乎在看着村东方向,那是寡妇家方向… 莫非他胁迫顺子家的寡妇和他好被拒绝之后,那贱人竟将他告发了? 想到这里,张贤不禁冷汗直冒。 现在又还有他最敬怕的县丞也在此。若果真是来抓他的,他可就没了… 不行,他一定不能认!他还有大好前程,还要当亭长呢! 于是连忙补了一句:“小人一直奉公守法,不敢坑害他人。请大人明察!” “嗯?” 曹真和陈炽都奇怪地看向他。 “明察什么?” 不是吗?哎呦,吓死老子了! 张贤送了一口气,打着哈哈道,“没什么,没什么。” “嗯。” 汉制,十里一亭,十亭一乡。 里为汉代地方编制中最低的一级,其实说来还不算编制,因为朝廷最多只管到县级。县级之下的这些什么乡,亭,里的大小职位都是由当地有名望的人选拔推举,或是直接由县官任命。 里有里正,而里正作为最低的一级,可谓是毫无存在感,基本没什么权利和职责…嗯,说白了,就是那么几户人家总要选个大冤种出来,反正有事就赖里正,里正也基本上就等同于是村长了。 “你这里有多少户人家?” “一共三十九户,共百二十三人。” “可能再具体报之?” “这百二十三中,妇孺老弱居多,青壮者还都是放回来秋收的。眼下到处战乱,估计来年开春就要打仗了。” 张贤叹了叹道,也暗自庆幸他是里正,在服役上还是比较有选择权的,能不上战场送死就好。 “今年收成如何?” “唉,这收成啊是一年不如一年,青壮者大都入了行伍,或是服徭,根本没有劳动力。 好不容易得来的那么点粮食,又要上税,又要来吃,时不时还有贼兵抢掠,到头来也几乎不剩。苦啊!” 说到这里,连他也是真心叫苦。 “唉,值此乱世,百姓之苦,何时能解?”陈炽也叹道。 曹真同样的哀愁,又将目光看向远处,也不知他在想什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