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明星向往退休的生活_第三百三十七章《大号是中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三十七章《大号是中华》 (第2/2页)

   周馨梦有钱,需要什么可以自己买,不过东西送的是一种心意。

    大家在化妆间里玩闹了一会,就安静地做自己的事情。

    张炎烽坐在沙发上闭目养神,快到他上场了,他正在酝酿情绪。

    还有两个节目的时候,工作人员过来通知,需要准备一下了。

    大家开始动了起来,为张炎烽穿好表演的衣服,向后台走去。

    路上碰到熟悉的人,大家都会相互之间鼓劲。

    张炎烽来到后台上场口,他前面的节目已经上台了。

    来到升降台的位置准备好,主持人介绍他将要表演的歌曲了。

    千家万户过除夕,很多人都在做着自己的事情,当听到接下来是张炎烽表演的节目。

    很多人都汇集到了电视机前,张炎烽良好的口碑,都知道他在春晚上演唱的歌曲,是大众喜欢的口味。

    就连跟张炎烽最不对付的,傅玉明跟潘飞雨,在主持人介绍道接下来,张炎烽表演节目的时候,都将注意力暂时放到了电视上。

    歌曲《大号是中华》由卢国沾作词,奥金宝谱曲,徐小明演唱。

    这首歌反映了不屈不挠的华夏人,在面对外敌入侵,国破家亡时所表现出的反抗侵略,保卫家园的血性。

    张炎烽觉得演唱这首歌曲正合适,在穿着浴袍逛风街觉得有理,孩子学习不被重视的时候,应该让大众觉醒。

    让人们知道孩子是未来,文化入侵要警惕,国是我们的国,家是我们的家,不是让那一小撮卖国贼肆意糟蹋的。

    随着大气而紧凑的前奏响起,听到前奏的人,都有一种心潮澎湃的感觉。

    张炎烽也在前奏中身穿劲装,缓缓地升到舞台上。

    “孩子这是你的家,庭院高雅。

    古朴益显出风貌,大号是中华。

    孩子这是你的家,红砖碧瓦。

    祖先鲜血干砖瓦上,汗滴用作栽花。

    枯了树干再生花,肩过重担再上吧。”

    这一段歌曲告诉我们,这方土地是我们的家,我们每天居住的地方,是唯一属于自己的归宿。

    我们的家庄严大方、古朴高雅,是美丽的家,是独具特色的家,是值得我们爱的家。

    我们的家,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丰厚的遗产,是祖先曝草露、斩荆棘建造的家。

    是几代人乃至几十代上百代人,一点一滴建造的家。

    这个家的大名就叫中华!

    不管是现场嘉宾,还是观看电视,或者在网上看直播的,听到张炎烽这首歌曲,感觉到了热血沸腾。

    “不要忘记自己是一个华夏人。”

    “歌词很感动,非赤子而不可作。”

    “振奋人心的歌词。”

    “忘记历史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正如前辈们说的,朋友来了有好酒,敌人来了有猎枪,中华好儿女,团结起来,奋发图强,打败一切来犯之敌。

    看着电视里张炎烽在舞台上的表演,潘飞雨愣在了当场。

    这曲子,这歌词,太让他震撼了,他到底在跟一个什么样的人比试?

    他无法想象,这会是一个年轻人创作出来的歌曲。

    听了一会,舞台上张炎烽演唱的歌曲,确实是没有听过。

    这让他有种不好的感觉,这首歌曲出来,他的新歌榜首的位置保不住了。

    “黄炎传万代,为家邦。

    为了你血中那份特质世代留下。

    谁敢进住你的家,孩子赶走他。

    不计他鼠摸狗盗,要似你祖先。

    尽一心为了这国土把鲜血洒。”

    从炎黄到如今,我们的家传了无数代,难道从我们这一代就要断了吗?

    我们要接过祖先的重担,要继承祖先留给我们的特质,并发扬光大。

    要把我们整个种族延续下去,要重新创造属于我们的辉煌。

    谁敢侵略我们的家,要赶走他,我们要保卫自己的家园。

    不管鸡鸣狗盗之徒如何可怕,不管我们的力量如何弱小。

    要像我们祖先一样,抛头颅、洒热血,竭尽全力。

    为了我们这世代居住的家,为了这一方国土。

    守好这方土地,不是为了任何人,是为了我们的孩子,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这首歌曲让很多听到的观众,产生深切的共鸣,因为我们依然认同祖国。

    依然记得那个国家蒙受耻辱,先人流血牺牲的时代。

    像老一辈在国破家亡的时刻,将肩上的重任交给我们手上,后辈定当谨记历史的教诲。

    只有民族大团结才是出路,面对文化侵略,我们要勇敢地说不,让那些拜诡的,哭丧的滚出去。

    整首歌曲更像是呐喊,希望大家能够团结起来,建立好我们的家园。

    很多事情没有人能帮我们,只有我们自己团结起来发出呐喊,不要让我们祖先的血白流。

    这首歌曲既是鼓舞国人要团结奋发,也是送给所有崇洋媚外的废物。

    这里是华夏,是祖辈传下来的地盘,天诛国贼。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