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五十章 大好河山全给了秦人【求订求票】 (第1/2页)
深夜,一片黑暗的寝宫。 燕王喜身着白色中衣,肩披王袍,坐在寝殿的暗影里。 他的脸遮在花白的发丝下,年老后,深陷的眼眶在脸上形成了两处浓重的阴影。 知道秦军一日破防居庸关后,燕王喜就一直待在寝殿,没有外出。 期间有一个他平素宠爱的嫔妃进来探望,劝其进食,被燕王喜一掌打中天灵盖,倒地身死。 此后就没人再敢进入寝殿。 殿内的入门处,还倒着那个最早来通报消息的内侍尸体,已经冰冷僵硬。 寝殿里安静的可怕。 太子丹从门外进来,跨过内侍的尸体,能感觉到燕王喜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阴森默然。 这次秦人攻燕,是太子丹一手主导,布置的防线。 然而眼下……燕军崩盘的速度史无前例。 燕王喜显然没法承受这样的结果。 “秦人来之前,你是怎么跟寡人说的?” 燕王声音低沉,在寝殿里回荡。 他突然挥手,一股气机延伸,抽在太子丹脸上。 燕王喜潜心修行,自身力量并不弱。 太子丹嘴角溢血,缓缓俯身跪地:“父王恕罪,吾大燕三十万雄兵,会拼死抵御秦军。 若最终城破,儿愿和武阳共存亡,以死殉国。” 燕王喜冷晒道:“你死有何用?能挡住秦人吗? 秦来之前,你对寡人说布置周全,当可力拒秦人于武阳之外,使其难犯我大燕,结果秦军一日破造阳,三日后,又破居庸关。 寡人就是信你之言,才有今日。” 燕王喜的声音阴厉,隐然带着一丝杀机。 历史上,燕王喜曾亲手杀了其子姬丹,将其脑袋割下来,献给始皇,希望能平息始皇怒火。 可惜始皇帝是个暴脾气,不仅没平息怒火,还把整个燕国宗室都杀了。 此时太子丹以额触地,道:“父王息怒,为应对秦军来犯,吾大燕事先准备充分,粮草军备皆足,现在只需守住武阳,蓟城不失。 两地相互呼应,秦人便不敢言胜。” 燕王喜冷笑道:“你精心布置数年的防线,被秦军三日打穿,最迟两天,秦军就要杀到蓟城城外,你还敢说秦人不能言胜? 你比赵人,魏人,楚人强否? 赵、魏、楚三国现在如何?” 燕王喜自问自答:“三国皆被秦人所破,已亡国,国主皆死。” 他忽然沉默下来,好一会儿才又道: “寡人……欲撤出蓟城,先去辽东。趁秦人还未破城,寡人先走,你回去调集我大燕精锐,来与寡人汇合,动作要快。 若秦人仍不愿意放过寡人,追到辽东。我们就按计划,避居海外。” 太子丹吃了一惊。 秦人神速破关,显然让燕王喜吓破了胆子。 燕秦之战才开始,燕王喜就想去辽东避难。 这和历史倒是颇为吻合。 “父王,此刻我大燕尚有一战之力,切不可在此时退走,否则国中无主,军心大乱,届时才是真正的回天乏术。” 太子丹死谏道:“殿外,是我大燕群臣,城内,是我大燕百姓。 父王若走,人心就散了,到时我大燕才是亡国之祸。” “你连同群臣,想逼寡人?” 燕王喜眼神微眯,讥讽道:“我儿对付秦人不行,对付寡人倒是颇有手段!” “儿不敢。” 太子丹道:“儿回来时,群臣便自发聚集,等在宫外。” 此时的寝殿外,燕王宫正殿的广场上,确是站满了燕人众臣。 燕王喜要是真从蓟城撤走,立即就会再现楚王当初离开寿春,毁掉楚军最后一丝斗志的一幕。 不同处在于,当时的楚王是被诈离城。 燕王喜则是被形势所迫,秦军的兵锋所慑,感觉安全受到威胁,自己想走。 燕王宫中,因为太子丹归来,死谏燕王喜。 加上燕人群臣隐然和太子丹相合,到天明时,燕王喜勉强答应留在蓟城,以观察接下来的战局动向再做决定。 太子丹遂马不停蹄的离开蓟城,他返回武阳的路上,脑海里还在回忆燕王喜阴沉的脸。 蓟城,王宫。 太子丹走后,燕王喜也从寝殿里走出,面无表情,一路来到燕宫深处的地下宫殿。 这里是放置仙台柱的地方。 虽然答应暂时不走,但燕王喜打算收拾一应重要物事,若情况不对,立即跑路。 谁也别想拦着他。 宫殿内,燕王喜缓步靠近仙台柱,双手搭在石柱上,体内力量运转,想要将仙台柱缩小收起。 然而就在下一刻,仙台柱如同海市蜃楼般塌陷,消失了。 仙台柱最后崩溃的气息,化作一缕法力波动,衍生出赵淮中的身影,看向燕王喜:“燕王还不纳降,更待何时!” 啊! 燕王喜本就失魂落魄,处于惊恐之中,眼前的变故来的毫无征兆,大出他意料。 本以为最安全,用来存放国之重器的仙台柱消失不说,还变成了赵淮中出来吓唬他! 燕王喜脑袋里的某根弦仿佛被崩断了。 他惨叫一声,死盯着那缕法力气机显化的赵淮中。 层层守卫下的仙台柱,居然不见了。 这意味着如果需要,赵淮中能随时来取他性命! 当初赵淮中拿走燕人的仙台柱,为什么要幻化出一根假柱子立在这,就是为了效果最大化,搞燕王心态。 这种时刻,仙台柱的遗失,足以压垮燕王喜最后的心里防线。 当赵淮中的法力虚像消失,燕王喜呆立不动,心里的失落,沮丧,惶恐,震骇…交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