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部 第二十五章(总第二百四十九章)、四郡入囊 (第4/4页)
才干,你可自行取度。”诸葛亮涕泣道:“竭尽全力,报效至死。”刘备又让刘禅视诸葛亮为父。四月,刘备病逝,刘禅继位,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开府。不久再领益州牧,政事全由诸葛亮一人而定。蜀汉建兴三年(225)春,诸葛亮南征,采取马谡攻城为下、攻心为上之计,七擒孟获,至秋平定南方,十二月班师回成都。南征不仅平定了后方,还获得了大量的资源,并组建了劲旅无当飞军。 蜀汉建兴四年(226),魏文帝曹丕死,其子曹睿继位,即魏明帝。诸葛亮开始北伐。诸葛亮六次用兵,出祁山只有两次。后来诸葛亮病逝葬于汉中定军山,武侯墓在定军山勉县(今陕西省汉中市勉县,定军山位于勉县南5公里)。蜀汉景耀六年(263),在习隆、向充的建议下,刘禅在沔阳为诸葛亮立庙。 后世评诸葛亮为“两汉以来无双士,三代而后第一人”,赞为千古奇才,忠义典范、智慧化身。人人皆知的诸葛亮名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为世代流传的千古名言。 唐著名诗人杜甫在成都时,曾作诗一首: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庞统,东汉光和二年—东汉建安十九年(179—214),字士元,荆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东汉末年三国时刘备部下著名的谋士、将领,与诸葛亮同拜为军事中郎将。早年便以“凤雏”之名与诸葛亮“卧龙”齐名于荆州。庞统与刘备一同入川,刘备与刘璋决裂时,献上上中下三条计策,刘备选用中计。进攻雒县(今四川省德阳市广汉市)时,庞统中箭身亡,年三十六岁。被追谥为关内侯,谥曰靖侯。庞统所葬之地后来名为“落凤坡”。 庞统年轻时,为人淳朴,无人赏识。他叔父庞德公认为庞统不凡,十分看重他。庞德公将庞统称为凤雏,称诸葛亮为卧龙,司马徽为水镜。 刘备初闻卧龙、凤雏之名号,是水镜先生告诉刘备:“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但刘备只知其名号不知其名,更不知是何人。得知卧龙、凤雏的真名却是《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玄德用计袭樊城,元直走马荐诸葛”的时候,徐庶告诉刘备:“凤雏乃襄阳庞统也,卧龙正是诸葛孔明。”诸葛亮是刘备三顾草庐请来的,庞统却是鲁肃推荐给刘备的。 因庞统看不起周瑜,所以孙权发誓不重用他。于是鲁肃推荐他去投刘备(可见鲁肃胸怀之宽广)。庞统听取了鲁肃的建议,来荆州投刘备,但未得到重用,以从事身份任耒阳县令,在县不治被免官。东吴鲁肃写信给刘备,推荐庞统,信中说:“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三国志·蜀书·庞统传》)。诸葛亮也对刘备说起过庞统。于是,刘备召见庞统。两人纵论上下古今,与之谈论军国大事,所言不凡,刘备对他大为器重,任命他为治中从事。此后,刘备倚重庞统的程度仅次于诸葛亮,庞统和诸葛亮同为军师中郎将。庞统初任从事后任军师中郎将,也透露出一个重要信息:因为军师中郎将不是一般的军师,既参谋决策,又统御兵权。刘备设两个军师中郎将,意味着可兵分两路,执行两个大任务了。 建安十六年(211),经过精心策划,再加上益州内部张松、法正、孟达等人的策应,法正奉益州牧刘璋之命到荆州,迎接刘备入益州共拒张鲁,入川的时机已经成熟。法正私下向刘备献秘计,请刘备借机谋取益州。刘备犹豫再三,不能决断。庞统进言,他说:“荆州荒芜残败,人物流失殆尽。且东有孙权,北有曹cao,难以有大的发展。益州户口百万,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如果真能夺取此地,以为根基,当可成就大业。”刘备仍然担心:“如今与我水火不同的是曹cao,曹cao峻急,我便宽厚,曹cao暴虐,我便仁慈,曹cao狡诈,我便忠诚。凡事与他相反,就有可能得民心、有成就。如今为得益州,失信于天下,能行吗”庞统说:“如今正当乱离之际,凡事不能墨守成规,要随枷权变才好。况且吞并弱小,攻击暗昧,逆取顺守,报之以义,正是古人所重视的。只要事定之后,封还他一块土地,还有谁能说您有负信义呢不趁现在攻取益州,到时就会被别人占了先机。”刘备认为庞统说得有理,决定留诸葛亮、关羽等镇守荆州,而自己则带领庞统,率领数万兵士进入益州。 益州牧刘璋和刘备在涪城相会,庞统献策:“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刘备说:“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三国志·蜀书·庞统传》)。刘璋隆重地招待刘备及其部下,增拨给刘备人马粮草和军用物资,连战略要隘白水关也交给他督理,命他率兵去进击张鲁。刘璋交代完毕,就回了成都,刘备则率部到了葭萌关。此时的刘备实力大增,已有部众三万多人,车马整顿,兵甲鲜明,粮秣充足,士气振作。但他并末立即去进攻张鲁,而是停在葭萌,厚树恩德,以收民心。 建安十七年(212)十二月,刘备在葭萌关屯驻已经一年。庞统就战略问题,向刘备献上三条密计:“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闻数有笺谏璋,使发遣将军还荆州。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此二子既服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也。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若沉吟不去,将致大困,不可久矣”(《三国志·蜀书·庞统传》)。 刘备认可中计,于是斩杨怀、高沛,挥兵直指成都,一路势如破竹,所经过的地方都顺利攻克,很快便打到了涪城(今四川省绵阳市)。在涪城,刘备大会将士,置酒作乐,志得意满。他乘着酒兴对庞统说:“今日之会,可谓乐矣。”庞统却说:“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时刘备已醉,怒道:“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卿言不当,宜速起出?”于是庞统起身而退。刘备马上后悔了,请他回来。庞统回到原来的位置上坐下,不看刘备,也不道歉,饮食自若。刘备说:“向者之论,阿谁为失?”庞统说:“君臣俱失”(《三国志·蜀书·庞统传》)。刘备大笑,酒宴上又恢复了欢乐的气氛。 建安十九年(214),刘备包围雒城。庞统率众攻城,被流矢射中身亡,时年三十六岁。刘备极为痛惜,一说到庞统就流泪。为表彰他的功勋,任命他的父亲为议郎,后升任谏议大夫。刘备追赐庞统为关内侯,定其谥号为靖侯。 后世评价庞统善能知人,议论英发,多出奇计,言必有中,实为一代英才,惜英年早逝,未成大功,令人叹惋。 宋代文人陆游路过庞统祠墓时,曾作诗一首: 《鹿头关过庞士元墓》 士元死千载,凄恻过遗祠。 海内常难合,天心岂易知。 英雄千古恨,父老岁时思。 苍藓无情极,秋来满断碑。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