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三十七章 海外分封 (第5/5页)
多位藩王,借出去的宝钞!” “共计两万万贯,赏赐是两千万贯,米粮赏赐是八百万石,共计总额两万万又八千三百七十万贯!” “户部请旨印刷十万万贯宝钞,以补全市场!” 夏元吉躬身颔首,这个数据,是他成为户部尚书开始四个月的严密计算,通过金银汇率,粮食价格。 四个月的严密计算,通过金银汇率,粮食价格。 朝廷的金银储备,粮食储备,进行计算出来的结果。 方世玉点了点头道:“你办事,我放心,十万万贯的话,应该不够,先印刷十二万万,多出来的两万万,明年海贸的时候,送去海外!” 方世玉原本定的是今年要进行海贸,但因为藩王们要出海,总不能让他们自己拿着木板子,出去航海吧。 海贸的事情推迟到明年初春启航,一路上要经历多少国家地区已经不重要了,所有被直接封出去的藩王,带着人手,全部去海外。 夏元吉躬身道:“殿下,还有一件事。” “什么事,说吧!”方世玉随意的摆了摆手,示意夏元吉直接说。 夏元吉道:“殿下,各级官吏空缺,地方官员空缺,还是早做打算吧。 “怎么?户部忙不过来了?”方世玉瞄了一眼,对夏元吉的话,他还是比较听信的,毕竟这夏元吉的理财能力,真的算是一把好手了。 最主要的是,这家伙能读懂方世玉的经济理念,甚至他自己理解的经济思想,已经将方世玉甩了八百条街。 “那倒没有,但其他部门要忙不过来了。”夏元吉脸尴尬的说着,这件事情,原本是不用他管的。 但六部尚书,只有他自己在京师,其他的各部都是侍郎代政,中枢官员空缺,地方官员更缺。 如果在不加紧动手处理,只怕要出现乱子。 一旦有人煽动造反,那可就是天大的事情了。 方世玉点了点头,平心静气道:“这件事情我知道了!” 方世玉从夹缝中取出一份名单道:“翰林院编修洪武书录的杨寓,这个人有些才学!” “先调他去吏部任主事!” 方世玉心中颇为焦虑,开口道:“今年的恩科大试也不能停了,加快脚步,争取在年末之前,选出一些能做官的人尖子来!” 挥了挥手,方世玉示意夏元吉可以离开了,杀人的时候,方世玉就已经想过了,朝廷,地方,权力真空的问题。 奈何,科举取士,从院试,府试,殿试,至少要数个月的工夫,知道现在,也只是刚刚结束了府试,选出了进士及等到各地学子进入应天,至少要十一二月的事情了,若是加紧开科殿试,又会有学子在路上,无法赶至。 夏元吉离开了乾清宫后,方世玉心中忧虑,抿了抿唇,自言自语道;“这要怎么搞,殿试的话,我去点状元,特么的我又不是皇帝!” 眉心紧锁,方世玉迈步出了乾清宫,刚刚走出乾清宫,准备前往南宫的路上,徐增寿急急忙忙的赶到方世玉面前道:“殿下,可算是等到你了!” “你一直在等我?等我做什么?”方世玉迟疑的看着徐增寿,这丫的进了皇宫,不去通报见驾,反倒在这里堵上了自己。 徐增寿道:“还不是货物闹的,我是来请命的!” “请命?说明白点!”方世玉停下脚步,朱元璋铁定是不会见人的,而这个时候去找他,也只会是吃了一鼻子灰。 方世玉这刚刚接了兵权,朱元璋会见他就怪了。 徐增寿道:“朝廷不是要剿匪嘛。我熟悉啊,我可以去剿匪啊!” “你去剿匪?”方世玉微微一愣,朝廷的剿匪都特么的停顿不前了,地方权力真空,官员短缺,政务堆积起来,根本没有人打理。 方世玉都急的火上房了,反倒徐增寿兴致勃勃的说自己要去剿匪。 “不就是地方官不足以补充了嘛,你完全可以让那些不想殿试的人,直接调任县城做官,然后靠着政绩和调任,将地方官搞定的。” “更何况,地方官员也不是非要进士出身才行,县城的县令,进士及第,同进士出身,都绰绰有余!” 徐增寿直接开口说着,丝毫没有半点隐晦,更不存在什么藏着掖着的事情。 只是方世玉看着徐增寿,目光迟缓道:“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你让我去剿匪,我能帮你解决这个问题!”突然间,徐增寿口无遮拦的说着。 方世玉冷哼一声道:“你能找到那么多进士及第?同进士出身?进士及第一次科举南北加一起,才四五十人!” 方世玉一脸凝重的对徐增寿呵斥了一声,转身继续走着,而这一次,他的目的地却不是南宫,而是后宫。 徐增寿道:“那有什么的,这次犯案,没有杀的官员,都是罚俸,赔偿,草草了事,把这些人,全都调去地方任职,不就搞定了?” “也是对他们的一种惩罚嘛!” 徐增寿追着方世玉,叽叽喳喳的说着道:“你让我去剿匪嘛,我保证,三年内,江南再无匪患,五年内,长江以南看不见土匪,十年内,北方再无匪患!” “你?就你?” 方世玉嗤笑一声,摇了摇头道:“让你去赚钱还成,你能领兵打仗?” “当然能了,剿匪嘛,多简单的事情,而且我还有个不成型的想法,土匪这个东西,不能单独靠剿灭!” “朝廷杀的多了,剿匪工作到后边,就只能靠杀戮,这不是一件好事!” “哦?徐四公子有什么高见?”方世玉走到凉亭中坐了下来,索性有些事情是急不来的,人才也是急不得的。 至于地方的问题,朝廷还能弹压的住。 “简单啊,收编多方便,粗略估算,大明境内的各种匪患,至少有七八万壮士,把着七八万壮士全都收编了,朝廷又得十万能征善战的兵!” “收编?”方世玉反问道:“你打算怎么收编?” “先搞一个专门剿匪的部门,从应天府开始,一路剿匪,路壮大,直至全境的匪患不是死了,就是被收编为止!” “为此我还给这个部队起了个名字!哎,你别走啊,大明武装剿匪部队,这么霸气的名字,你不要考虑考虑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