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元璋求我教他做皇帝_第二百四十四章 郑和回归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四十四章 郑和回归 (第3/5页)

漠北的鞑靼,瓦剌,诸多部落,他们除了求活,就剩下送死一条路。

    至于说突破城关,攻进中原。

    漠南的八万边防军,长城沿线的各地驻军,中央军从集合,到抵达最远的宁夏有半个月的时间足以。

    若是大同,甚至用不上十天的时间。

    他们想进来,可没那么容易!

    “朝鲜还是不同意,不过我已经找到机会了!”蓝玉面色平静,七军都督府的所有人员,皆为勋贵,除了国安稽查锦衣卫的指挥使外,能排得上名号的勋贵,都在这里了。

    这些勋贵,都有着统兵出征的权力,但他们出去,属于直接空降司令官,战场总指挥,负责一场战争的从布局到结束。

    但真正领兵打仗的,却不是这些勋贵,而是军营走的流官,中央军中,一个小旗三十五人满编,三个小旗一个总旗,两个总旗一个百户,满编二百一十人。

    三个百户,一个千户所,满编六百三十人。

    五个千户所,算上思政指导员,三千二百人,视为卫。

    四卫设营,立总兵,总额一万两千八百人,总兵授从品武勋,负责一营兵马的训练,战时领军。

    所有总兵,都是要经过严格的政治思想教育的,从入伍开始,近乎劳改犯一般,疯狂的灌输着忠君爱国的思想。

    所有一卫长官,在入职之前,都要前往南京军科学院进行封闭式为期一年两个月的深造。

    从洪武二十六年开始,加大教育投入,方世玉对灌输忠君爱国,舍小谋大,奋不顾身的理念能灌输进去的,丝毫不差。

    更是着重在大明的,启蒙书籍,社学,府学,深刻探讨赵匡胤陈桥兵变,所带来的危害!

    历史上写着,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后,先南后北的统一了中原大部地区。

    可结果就是,杯酒释兵权,以文统武,靖康耻,犹未可结果就是,酒释兵权,以文统武,靖康耻,犹有之。

    若是赵匡胤不玩兵变,诚心报答周世宗柴荣的知遇之恩,尽心辅佐幼主亲政,以当时柴荣留下来的军队实力而言。

    后周是唯一有机会,有可能实现重夺燕云十六州,统天下的势力。若是夺回了燕云十六州,元廷想要入侵中原也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方世玉并没有教给他们,赵匡胤陈桥兵变,底下的人给了他多大的推动。

    而中央军每年退伍的人数,高达八万三千余人,入伍的人数不足五万人,每年都在潜移默化的裁军。

    按照方世玉和兵部商论的结果,中央军最终的兵丁总额,在二十四万就足够了!

    至于这些退伍的兵丁,或是入职对内武装部队,或是任职公共安全刑捕房,亦可能被国安稽查,或是兵部稽查招募。

    将官退伍,按照规定,必须要在南京军科学院,教学三年,才可以自行寻找工作。

    眼前的一众勋贵,虽有统兵权,却无调兵权,方世玉手里捏着财权,军权,政权,三权集于一身。

    瞧了瞧蓝玉,方世玉道:“什么机会?”

    “李芳远造反了。听说现在已经控制了整个朝鲜境内,老王李成桂病重,这个时候若是从辽东调遣两个卫的火铳,炮兵,攻进朝鲜,还不是想怎么签,就怎么签!”

    蓝玉瞥了一眼,面色平静,李芳远造反的事情,是在洪武三十一年,也就是太始三年八月,不过当时方世玉的重心并没有留在朝鲜的事情上。

    毕竟国内的建设,要高于一切,想搞定朝鲜,办法还是很多的。

    “李芳远造反了?”方世玉微微一怔,旋即缓过神来,开口道:“我这个小舅子,倒是有两下子,政变夺权。”

    方世玉嗤笑一声,李芳远当初是和方世玉见过面的,其人一副狼顾之相,确实也是个狠角色。

    “殿下,锦衣卫的消息,李芳远和李芳干,为了争夺继承权,争斗不止,战火不休。卑职的意思,若是想要对付朝鲜,最好的办法是卖火器!”

    戚伟直接开口说道。

    常茂和徐辉祖沉默不言,刚刚打了一场大战,交址布政司还在恢复,而常茂刚回泰安也不过一年工夫。

    他是没什么心思继续去争抢出征了。

    在家里多歇会,安全。

    徐辉祖则是一心想要学他父亲,寄希望于北怔蒙古,但对于北伐的事情,方世玉讳莫如深,根本没有同意过。

    在方世玉看来,扼守漠南草原,就已经是战果最大化了,因为气候的缘故,道路险阻难行,军需粮草运输困难。

    一旦大军深入漠北,整个漠北的草场已经极少,茫茫大雪覆盖,一个不慎没找到敌人,白折腾也就算了。

    若是在遇到大雪阻路,那可就废废了。

    更何况,方世玉顺位继承朱元璋的政权,以及洪武二十余年的政治军事成果,整个漠南已经在大明的可控范围内。

    京师北迁,更是严密控制着整个漠南草原,大力发展畜牧业。

    方世玉根本不需要同朱老四那般,内迁卫所,抛弃了朱元璋三十年苦心经营的战略成果,最后逼得无奈,只能一次次御驾亲征。

    劳民伤财不说,其实朱棣这一生五征蒙古,并没有取得多么大的战果,比之朱元璋对草原的步步蚕食政策。

    朱棣就是吃力不讨好。

    蓝玉对戚伟说的话,也是闭口不言,方世玉稀释扩大了火器制造局的股权分配,皇室占总额的五十三个点,商人占十五个点,淮西勋贵占三十二个点。

    这其中,皇室同淮西勋贵,无权插手经营模式,只管着坐地分赃。

    若是朝廷允许向朝鲜兜售军火,那可就赚大钱了。

    “你们都想什么呢?卖军火,卖的永远是大明军队淘汰下来的军火,洪武二十四式火铳,可以卖。火器制造局可以给朝鲜提供弹丸。”

    “火铳的收入是应该归属朝廷的,和你们没有关系。”

    方世玉面色平静,火铳既是被朝廷买去,用于武装朝廷部队,朝廷花了钱,日后卖出去,自然应该由朝廷国库收钱。

    不然的话,这吃相未免太难看了些。

    蓝玉点了点头道:“能卖火铳的弹丸就够了,先让李芳远和李芳干打去吧,等他们打完了,谁胜了,朝廷都可以随便拿捏。”

    “现在难道不能随便拿捏吗?”方世玉瞄了一眼,朝鲜常备军不足七万人,大明在辽东的驻军虽然经过裁撤,但人数直没有低过十三万常备军。

    十三万列装了洪武二十七式线膛枪的大明军队,欺负七万还拿着锄头,铁器的朝鲜军队?

    降维打击都没有这么恐怖的好不好!

    蓝玉只感觉比吃了苍蝇还难受,据理力争道:“那总要赚点钱吧,先赚钱,再拿捏。”

    方世玉望了一眼在座的一众勋贵们,深吸一口冷气道:“你们都要先赚钱,再拿捏?”

    徐辉祖,常茂,蓝玉,蓝田,卫国公邓铭,邓愈长子袭封申国公,但长子牵连进了李善长的事情,被老朱一刀咔嚓了。

    方世玉回头便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