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两百八十一章 窦建德投降+安定河北之策 (第2/2页)
骨气的狗东西! 还有些将领盯着这窦建德的军师宋正本,眼睛仿佛要杀人的一样。 甚至有些将领,还真的在思考这样cao作的可行性。 但是人家宋正本已经进了大营了,杀人的可cao作性就不强了。 相反,这样做的后果,还挺严重的。 他们要是真敢这样做了,起码裴璟肯定是不可能放过他们的。 宋正本来到裴璟的军营之后,倒也没有被过于为难。 这本来就是裴璟,想要见到的最好结果。 所以宋正本,很快便被安排,见到了裴璟的本人。 这宋正本也是感慨于裴璟的气度非凡。 他甚至还觉得对方,如今已有天子相,一举一动有赫赫之威。 但是更让裴璟感到惊惧的,并不是裴璟给他带来的威压,而是裴璟身边武将们看他的眼神。 这些眼神仿佛就像要吃了他一样。 宋正本也是第一次,和裴璟麾下的将领们打交道。 这些人他通通都没有见过,也让他一时半会没有想明白,为何幽州军的将领对他敌意那么深。 这些事情裴璟倒是知道的,只是他也不介意得那么多。 那总不能让他还因为这点小事,再训斥一番麾下的将领们。 退一万步说,麾下的将领们肯为他抛头颅,洒热血,他还求之不得,又怎么会去打击他们的积极性。 裴璟高做于明堂之上,定定地看着宋正本,问道:“如今,长乐王既然决议要投降,不知他可提出了什么条件?” 宋正本低头顺眉,脸上还带有几分谄媚,轻声说道:“回禀秦王殿下,幽州军武功赫赫,我家大王早已经敬服。” “如今,他愿意归降到秦王殿下麾下,也不求其他,只求一个家人性命无忧,再无其他。” 裴璟闻言倒是点了点头,这窦建德能有此说法,证明也看清了面前的局势。 显然。窦建德提的这个条件,也算是让裴璟十分的满意了。 不过,裴璟本来就没有杀刘表的打算。 一来,他还要用这窦建德给天下的诸侯们做一个榜样,只要愿意归降他的,家人均是性命无忧。 二来,便要借这窦建德收河北诸郡。 裴璟倒也表现出了大喜的样子,当场重赏宋正本,吩咐教窦建德出城迎接,便着他性命富贵无忧,许他仍为河北诸郡长官。 在场的武将们听了这话,心中也是大惊,马上就想出来劝告裴璟,莫要一时之间犯了浑。 裴璟带着他们千辛万苦打败的窦建德,可这河北诸郡长官还让窦建德来做,那岂不是空费了力气? 至于在场的文臣们,倒是脑子转得比这些肌rou男快一些。 他们心里纷纷称赞裴璟的高明。 这河北诸郡长官便是给了窦建德,难道他还就真的能重新掌得了权? 想必不久之后,窦建德就要被送到涿郡去安置了吧,想来其终生都不会再有回到河北诸郡的机会了。 宋正本的任务已经完成,便也不曾久留,马上回城入见窦建德。 他具说秦王殿下裴璟宽洪大度,并无相害之意。 于是,窦建德决计投降,不再犹豫。 次日,窦建德亲赍印绶文籍,负荆牵羊出城投降。 秦王殿下裴璟亲自领文武将佐出寨迎接,脱下披风衣之,握手流涕道:“久闻长乐王仁义,今日始得相见,实相见恨晚矣!” 窦建德亦泣不成声。 裴璟是装的,而他是真哭。 无论裴璟的态度如何和蔼,但窦建德还是十分明白的,他这一辈子都只能够做一个闲人了。 半生奋进之基业,皆损失于他人之手,窦建德心中郁郁,也是暗暗垂泪不已。 裴璟倒是不管这些,只是诈做没看到,只引窦建德之手,相说敬佩之词。 当即,窦建德于众人面前交割印绶文籍,裴璟与其并马入城。 裴璟引军入乐寿城,世家大族及百姓唯讨好之,家家乃香花灯烛,迎门而接。 他对于窦建德麾下的将领和官员们,自然也是多加抚慰,但凡有些本事的官员直接留用。 随后,裴璟下令贴出告示安民,且开仓放粮赈济百姓。 由此,乐寿城百姓逐安。 ~~~~~ 却说窦建德已降,裴璟乃集旧窦建德臣属,请教商议久远之计。 忽见一人上厅献策。 裴璟视之,乃窦建德的大将王伏宝。 裴璟感其忠直与才能,十分相敬,坐而问之。 大将王伏宝下拜,道:“要知久远之计,何不求贤士以问之?” 裴璟点头称许,却问道:“贤士安在?” 大将王伏宝道:“宋正本曾任隋朝饶阳令,博学有才气,曾向窦公献定河北之策,窦公于是将其引为谋主。” “且宋正本其人好直谏,殿下何不求此人而与之谋?” 裴璟点了点头,原来是说的宋正本。 不过,这宋正本倒真是有些才华的。 为表自己尊重贤才,裴璟遂命请之。 未几日,宋正本至,裴璟优礼相待,请问长久保守河北诸郡之策。 宋正本见此,不敢拖沓,当场劝计道:“河北诸郡乃四面受敌之地………哦……不……现在是三面了。” 现在裴璟平定了他们,两家变作一家,北面的敌人没有了,那可不就是三面了嘛! 宋正本也觉得有几分尴尬,勉强调整了一下情绪,方才继续说道: “故而,河北诸郡民心若不齐,恐不可久守;” “殿下可假做窦建德之名,招谕旧人以守之,乃留其为河北招讨使,以安民心。” “然后信都、勃海、平原、武原诸郡收于麾下,殿下积收钱粮,以为根本。” “此久远之计也。” 裴璟点了点头,这宋正本所献的计策,跟他原本定下的方略倒是所差无几。 宋正本又偷眼去看裴璟,见对方并无异样,也知道对方是接受了他的计策。 不过,他也相信,自己的计策不足以打动裴璟,对方肯定也想到了这些。 于是,宋正本接着献出了他的下一个建言。 “殿下,若是只如此,尚且不足矣!” “如今天下未安,急需民心将心归服,方才所提之计策,见效终究过慢。” “如需急切之间,收尽民心将心,还需妙计!” 裴璟听说,脸上露出了玩味的笑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