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山海录_第四十八章 青州同知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八章 青州同知 (第2/2页)

理,只是不知道这位堂堂的青州府的佐贰官还能对小小的青山书院有什么相求之事?

    一番客气之后,四人落座,汪同知举杯道:“本官乃是先帝天凤四年的同进士出身,先进工部观政,后点为益都知县,又蒙今上恩典,擢为青州同知,也已经将近三年了。如今算来,本官在青州待了已近十年,连青州话也学了个七七八八,说是半个青州人也不为过。如今看我青州地上有如此奇才,亦有荣焉。本官已然老朽,而小田先生却是初升红日,正是那啸谷的乳虎,展翅的鹰隼,本官敬小田先生一杯。”

    田无期虽然修行出身,却也知道这世人科举一事,其实某种程度上来说不比修行简单,一样的既看先天天赋,又看后天条件。前朝大元在时,由于是异族,将近百年的统治,科举中断了近八十年之久。只是在元顺帝时期,为了缓和社会矛盾,拉拢部分汉人,才恢复了科举,不过仍然是按人种分为左右两榜,蛮人、色目人五十名列右榜(大元朝以右为尊),汉人五十名列左榜。左右两榜数量名义上相等,而汉人的人口总数却不知比前者超出多少倍。且只有右榜状元才算真状元,种种事迹,一言难尽。

    到了大新朝,算得上拨乱反正。重回了正式流程,三年一考。分为童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五级。前边的暂且不说,只说这会试与殿试,乡试后次年的二月初九至十五日举行于京城礼部,因此又称春闱、礼闱。考过乡试的举子参加会试三场,录取人数少则两百,多则三百。须知道,这两三百人可是每三年全国取一次,可想而知是何等难度。

    殿试则通常在会试后一个月即三月十五日举行。殿试内容试时务策一道,但一律不黜落,只排定名次。状元、榜眼、探花等前三名列为一甲,名曰进士及第;第二甲若干人,叫做进士出身;第三甲又若干名,算是同进士出身。

    当然,因为一些原因,大新自建国来,一甲的进士及第和二甲的进士出身多为世家大族或者世家大族笼络的士子获得。而真正有才学的寒门学子或者一些离经叛道的世家子则多在三甲同进士出身。

    这三甲的同进士出身虽然名字叫“同”,其实却是为了昭显不同,颇不受进士出身的待见,通常情况下难得做到封疆大吏或者部堂高官。一般能做到六部的郎中或者上州的主官,就算不错的结局了。这位青州同知,中进士十年,做到上等州府的佐贰官,已经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了。他最后两句却是引用了《少年青山说》上的红日初升,乳虎啸谷,鹰隼试翼,看来是对田无期有了一些了解。

    田无期当下微笑,道:“大人何必过谦,过分的谦虚就是骄傲。大人进士之才,又是青州的佐贰官,田某敬佩尚来不及,何能由大人敬酒。这杯,田某借花献佛,敬大人。”

    汪同知听后,先是一愣,然后哈哈大笑道:“过分的谦虚就是骄傲!田院主果然是大才!快人快语,洒脱不羁。当为院主此言浮一大白,请。”说着满饮了一杯。

    田无期,王大轮和那位杨知事自然也陪着喝了一杯。汪同知不愧出身江南,饱读诗书,各种南北典故信手拈来。王大轮多年商场,待人接物更是滴水不漏,不断与这位汪大人唱和,场面上气氛倒是挺热。田无期也难得好脾气,微笑看着。

    不过,他倒是发现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这位汪大人虽然官居青州同知,一府佐贰,正五品官员,说话却不时看向那位九品知事。酒过三巡,也似乎只谈了些风月美景,却依然没有提为何今日邀请田无期。

    田无期端起酒杯,笑了笑,道:“大人今日邀请,倒是田某荣幸。大人今晚只谈风月,不过田某倒是有一事却要请教大人。”

    汪大人很快的和杨知事交换了一个眼神,呵呵笑道:“哦?今日家宴,本官今日只与院主不论官卑,只论长幼,院主有问,但说无妨。”这话说的很有意思,一边说着家宴,只论年龄,看似亲近,却一口一个本官,院主,全是官面称呼。

    田无期没有在乎这点,继续说道:“哦,这事说来倒也不算在我青州之事。不过毕竟就在左近,且我青州也颇受波及,便说与大人听听。前些日子倭寇犯我山东,胶州最受其害。我山东大军聚青州而东击贼寇,一战功成。这当中当然有大人居中指挥之功,田某倒非是擅问军机,不过了解一下,如今贼寇可退?胶州可稳?”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