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349.低调处之 (第1/2页)
云宫御书房的匾额,上书四个金字以民为本。 匾额右下角被磕掉了些许红漆,乃是从鹤城转运途中不小心掉落留下的痕迹。 木匠可以轻松将其修复,但萧凰认为应当谨记七年的迁都之耻,因此选择保持这种略带瑕疵的状态。 牧云和萧凰离开之前,留下了三幅字帖。 萧汉走到书桌后边,展开第一幅字帖,观其笔迹便知是牧云亲笔。 上书八个字——不在其职,不谋其政。 萧汉坐在毡垫上,稍加思索,即刻明白了牧云想表达的意思。 无论牧云曾提供过多少帮助,他终究不是帝王,也不是庙堂臣子。 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于情于理,牧云都不应当参与到朝局纷争之中。 萧汉本以为牧云归来之后会帮他一起推行新政,看到第一幅字帖,已明了牧云心意。 展开第二幅字帖,上边同样写着八个字。 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萧汉有些错愕。 他和牧云相处的时间不算特别多,总觉得后者是个严肃认真的人,看到行书写就的俗语,意外发现活泼的一面。 萧汉没急着去打开第三幅字帖,而是闭上双眼,仔细回忆牧云所做的事。 汉王之乱的始末,他是由史书和母亲的口述中得知。 牧云来上京城的真正目的并不是辅佐党争,而是要与人皇面谈。 命运将他推进了风暴,最终与萧凰结为道侣。 及至后来的万妖山和牧国草原之行,依然是造福黎民,与庙堂相隔甚远。 孤军深入魔国,目的是提前终结绞rou机般的残酷战争。 依然没有掺加政治色彩。 从一开始,牧云就对权势没有兴趣。 假如将朝局比作老鼠,既然狗拿耗子属于多管闲事,就得由专抓耗子的猫来干这件事。 萧凰不止一次跟他提起过,说他就是引领新时代的天命人。 命运已经标明了方向,看起来到不了的远方,终有一天能够抵达。 萧汉明心见性,展开第三幅字帖,上边依然是八个大字。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萧汉将三幅字帖放在一起,发现第一幅使用的是从远古流传下来的篆字,第二幅选用潇洒写意的行书,第三幅则是沉稳内敛的楷书。 不同的字体,代表着不同的含义。 自古以来,人族都遵循着名正言顺的朝堂格局。 牧云借古通今,隐晦地向萧汉表达了他的心意。 第二幅字帖,则是再次印证天命人的不二人选正是萧汉。 至于第三幅以夏国官方文字写就的字帖,可以说是对萧汉的寄托,也是对自己的勉励。 创造祖龙脉络山川,光有擎天架海的本领不行,还得经过反复验证,找准最完美的平衡点。 仅靠牧云一个人的力量,即便成了仙,也没有办法做成这件事。 正如萧汉的雄图伟略,没有各路人才的辅佐,最终只会变成梦幻泡影。 道阻且长,唯有勇毅前行,方能寻得出路。 萧汉妥善收好三幅字帖,站起身形,望着窗外的浮云。 牧云以这种方式向他寄语,代表着将不会再回归朝堂。 或许牧云本就属于江湖,只是命运的浪潮,偶然间将他赶到了风暴中心。 萧汉第一次觉着上京城和龙城隔得很远很远,远到心中思念的亲人,却不能时常见面。 长长呼出一口气,回身将三幅字帖装裱起来,放进了玉葫芦的角落。 他具备修仙的天资,却没有选择长生不老。 每个人的思维模式和性格的差异,以及所做出的选择,会将人们带往不同的地方。 聚散有时,顺应天命。 …… 龙城。 经过十年的发展,这个北部疆域的重镇又恢复了往日生机。 虽然比不上魔国占据之前,但各行各业都在蓬勃发展。 时任城主是个名叫白亮的秀才,广纳良言,大幅减免客商的赋税,使龙城成为远近闻名的通商胜地。 逆龙瀑布附近增加了许多建筑,不仅作为隔离带,也可供来龙城做生意的客商们游览。 萧凰头戴面纱,看守观水桥的官员没有认出她的身份。 牧云的名号在十年前足够响亮,荏苒光阴度过,龙城几乎换了一茬新人,见过他的不多。 即便是偶然看到过牧云的画像,也很难将眼前这个瘦长的年轻人和牧云联系到一起。 牧云想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支付过观赏费用,带着萧凰爬上观水桥。 此刻时候尚早,太阳还没完全升起,桥上只有二人观景。 看守观水桥的官员打着呵欠,重回桥旁的小屋去睡回笼觉。 牧云释放魔封结界,暂时罩住小屋,以免他们的对话被官员听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