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357.借力 (第1/2页)
牧云拥有过目不忘之能,熟记巫术内容之后,将瞎子亲手撰写的秘籍用楠木盒子封存,以留作纪念。 他出身于须弥山,后拜入灵泉宗。 在牧云威震八方的时候,灵泉宗也曾显赫一时。时至今日,在灵族地界已排不上号。 修炼过程中,青鱼散人算是他的启蒙师傅,传授妖修法门,成功迈过修仙者的门槛。 后来又得佛门功法功德经和不动明王经,以及道门不传吐纳秘法太极乾坤诀。 一路走来,他在修行路上遇见了太多好心人。 牧云甚至来不及获悉瞎子的名姓,询问清风寨的麻匪,他们也只知他叫瞎叔。 身死名灭,莫过于此。 有那么一瞬间,牧云想回到瞎眼巫师亡故前的时间段,询问他姓甚名谁。 冷静下来一想,又觉得并不需要。 正如盘蛇峰的蛙侠,虽早已转世轮回,但他留下的落叶刀法,早已出现了众多拓本。 除了成功抵达彼岸,羽化升仙的仙人,芸芸众生只能在天地间留存有限的时间。 如果能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这一生就算没白活。 当然,普通人只能寄托于家庭,通过延续血脉,保持人族的繁荣昌盛。 世间离不开万族,万族也得依靠天地生存。 牧云立在被压制的高树之上,思绪飞出了老远。 从天地万物,联想到了互依共生。 他从不认为自己是个豪侠。 可总在不觉间,想到了更多的人或事。 这些浮现在脑海中的念头未必和牧云有关,仿佛是不经意间,便占据了意识的主体。 他能够自如掌控天地间的自然元素,全属性精通,然而在送别瞎眼巫师之际,还是使用了最传统的火把。 观音经已有许久未曾吟诵,超度亡灵时,却并未感到生疏。 那些梵文刻印在脑海里,渗透于每件事中。潜移默化间,他变成了真实的青龙居士。 经历一件事,逢着一个人,都有可能加速自身成长。 瞎眼巫师的经历和生命终结的方式,像在牧云心湖中投下一粒石子,激起了诸多涟漪。 自从速成半仙之后,他已远离人间烟火气许久。 俗世间有句话——世上本没有神明,做到了常人做不到的事,即便成了神。 改变人世间的秩序已然如此困难,在一个残缺不全的星体加入能够推动文明进程的火种,势必难如登天。 身为至高神的天帝,不可能将全部精力投注在井然有序的玲珑世界。 想要改变现状,只能依靠生活在玲珑世界里的万族。 牧云有韧劲,也有不辞艰辛的决心。 或许那些平淡的生活,以及阖家欢乐的幸福,本就不属于他这个总是怀着远大理想的人。 如果不是萧凰,世间恐怕没有几个女人能留在他身边。 对于强大又温柔的萧凰,牧云心中满是感激。 正因为有了她,他才能在俗尘中有个家,知道自己的根究竟扎在哪里。 牧云望向东北方,那是龙城所在的方位。 他下定决心,无论如何都要点亮玲珑世界的火种。 …… 牧云在离开清风寨前,布置了结构精巧的法阵,将山寨的防御结界提升至恰到好处的强度。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存法则。 转轮山善与恶交织,纷争和江湖都是日常。 无论是否合理,都不应由外来者强行干预。 牧云踏着积雪向转轮山北边进发,突然之间,一阵狂风刮来。 方位和时间线都开始发生错乱。 如果不是体内有时空柱,很难发现周围环境的奇特变化。 寒风过后,满目皆是齐膝深的积雪,辨不清东南西北,不知身处何地。 风雪岭附近有负责哨探的人,看见牧云贸然闯入岭内,知他是个初来乍到的菜鸟。 转轮山的人们都清楚,风雪岭是极险恶之地,就是支配转轮山的几位大佬,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也不敢进入其中。 牧云的气息实在不够强大,在探哨眼中已经形同枯骨。 转轮山并非单纯的恶,但也没人会傻到冲进风雪岭,去救一个素昧平生的人。 风雪岭中的环境变化,超乎了牧云的想象。 他很擅长利用时间和空间,在对战时将对手带进由他创造的独特时空间结界。 自认为是个中高手,见识过天地生成的自然环境,方知自己创造的结界漏洞百出。 恰如第一次见到散落在人世间的五毒柱,感慨魔界的法阵之玄奥。 见识过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人为创造的结界,终归有着太多的局限性。 牧云寒暑不侵,在漫天风雪中并不觉寒冷,也不急着离开风雪岭。原地盘腿打坐,进入天人合一境。 周围环境与其融为一体,风雪中活跃度极低的水元素,在灵识中显得格外跳脱。 如果不是受到外力影响,雪花不会在下落的过程中变化数个形态。 风雪岭被牧云视作一个精通全属性的至高神,如何向它学习到更高深的掌控元素之法,乃是入定之后的唯一想法。 人向天地万物讨教,模仿动物的形态创造出象形拳。 自然的馈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