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章:朝会 (第2/2页)
用经过吏部探讨,内阁批复,但其四品高官之位,依旧震惊众人。 站在众人身前,六部六司加首辅中书十七人开始依次向内阁及乾皇汇报往日政务。 所言之语颇为枯燥,六部以吏部为首,只见吏部尚书陈柳生开始汇报往月乾国各州,各部官职政绩,有功者请赏,有过者请罚,最后将汇总奏折上表乾皇,退下。 待其退下后,六司首司,监察司司长曹盛上前汇报监察司往日工作。 “启禀陛下,往年监察司奉命监察江湖各门各派往日形迹登记造册,如今已摸查清楚,汇总至一部江湖志,具摸查,乾国九州八十一省,共有商帮一万两千余部,其下帮众两百四十余万。 武林教派三千四百余宗,旗下帮众一百七十万余。 神练修士宗门四百三十余宗,旗下门人,三万四千余人。 经过多年惩凶缉恶,监察司共惩治收监以武犯禁之徒四万六千余人,邪道妖人六千四百余众!” 呈秉完毕,曹盛将手中汇总江湖志余奏章程上,退了回去。 乾皇接过奏章,迫不及待的翻看起来,那怕昨日提前查看过一番,但还是看的津津有味。 “监察司人部何在?” “臣在!” 孙志民走上前去,拱手听令! 看见孙志民上前,乾皇满意的点了点头道: “你们人部此番劳苦功高,一部江湖志便可平定武林,居功至伟! 如今特加封你监察司三品监察御史中丞,巡查江湖,加俸百金!” 虽然早已知道此番封赏,孙志民依旧感激泣零,拱手作揖。 “谢陛下!” 宋寒在其下听言,听的稀奇,这一问一答之间早已定下章程,如今每个人安剧本演出,跟唱大戏一般。 果然朝中诸臣,包括乾皇在内,都是影帝级别的高手! 待孙志民退下,农部尚书上前程秉: “启秉陛下,近月来,北方四州滴雨未下,南方三州涝害严重,对比往年灾情,次番夏收之日,九州粮产怕又将锐减三成不止!” 乾皇闻言深叹一口气,接过文书,也没翻看挥挥手让其退下。 待农部尚书退下,其后各部各司都相继呈秉,所言之事十之八九与灾情有关。 宋寒在其下听言,心中凌然,看来好戏要开场了。 果然待六部六司全部程秉完毕,乾皇一拍案牍之上诸多奏折愤然起身,郎声问道: “近十二载以来,南涝北旱,几成常例,致使九州八十一省亿万百姓困顿挣扎!朕闻之是痛心疾首!夜不能寐!诸卿可有对策施为!” 工部尚书李兆龄傲然行出,郎声道: “陛下!臣有一策可解万年之疾!” 乾皇闻言大喜: “计将安出?” 李兆龄掷地有声般,傲然道: “南水北调!” 工部尚书此言一出,群臣哗然。 连宋寒闻言也装作惊讶万分,啧啧称奇。 没办法,所有人都在惊叹演戏,自己不表现惊叹一番,岂不是太不合群了? 不仅如此,宋寒一边惊叹还一边偷偷戳了戳愣在原地,神游天外的孙颜,让她别演砸了。 孙颜对她师父翻个白眼,也开始扯着嗓子惊叹。 “肃静!” 侍官一声鞭响,打断了众人的惊讶。 李兆龄继续道: “以此策施为,只需乾国上下一心,苦干百年,便可解灾情万年之疾,纵观史记,每逢天灾莫不是与国朝命脉相联! 陛下时不我待!” “不可!” 礼部尚书孙秉涛出身反驳道: “陛下,如今乾国内外风雨飘摇,灾情持续十二载间,国库亏损甚巨,如今北方草原也是意动频频,如果推行此计,大规模征招徭役,恐怕山河动荡,上演两百年前的乾元惨剧!” 礼部尚书上前反驳之时,工部尚书李兆龄就一直翻着他的死鱼眼瞪着对方。 对方话音刚落,李兆龄就反问道: “如今灾情势火,不行此策,犹如温水烹杀,到时山河动荡,北虏南下,我们拿什么抵挡!难道凭借您们儒家笔杆子么?” 李兆龄这句话的杀伤力就有点大了,如今朝堂之上百家纷争,工部就是由从儒家分化自立学说的墨家把持,当初墨家巨子创建墨家学说之时,就痛批儒家,百无一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