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_第六百十二章 笔祖镇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十二章 笔祖镇 (第1/2页)

    “元敬以为,那种可能性更大一些。”秦颐岩和朱剑秋对视一眼,开口问道。戚元敬没有第一时间回答,他不仅仅是个纯粹的武将。在大周文武分流的当下,他内心却以为文武不分家并且以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的这一准则。因为杨清源和于延益,戚元敬不仅不轻视文官和文化的影响,反而认为这些都是行军打仗必不可少的内容。同时也是一个极富政治智慧的人,而这样的人,相比于天策军的二人,在政治上顾忌更多!他要说出的答桉,涉及到大周皇室,在政治上极为敏感,这让戚元敬顾忌颇多。但是一番思虑之后,戚元敬还是做出了抉择。他受杨清源和于延益提拔,身上已经打上了帝党的标签,再有摇摆反而不妙。“依末将愚见,是赵王的可能性更大!”“元敬你谈谈你的看法!”戚元敬随即解释道,“高句丽虽然临近后金,但一直是我大周的属国,在伐金之战开始时,礼部依制就应该通知高句丽,如果是高句丽的人,定不会一直避而不见,反而会主动联系我们,避免双方有所误会!但可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这支神秘势力,显然在尽力避免和我们有所交汇。”“除了高句丽之外,那么有能力有动作这件事情的,就剩下燕城的赵王爷了!末将听闻……”戚元敬微微一顿,“听闻赵王爷酷好武事,也是有私自出兵的可能性的!”戚元敬一直在注意措辞,毕竟无缘无故指责一个王爷有野心,这可不是小事,被有心人知道,轻则贬为庶民,重则流放三千里。朱剑秋和秦颐岩对视之后,朱剑秋开口道,“元敬不必如此拘束,其实你想表达的无非就是赵王野心,意图谋反之事!其实这在天策军高层算不得什么大秘密。”“……”戚元敬有些发蒙,不明白为什么朱剑秋口中,能如此轻描澹写地说出一个亲王谋反。那可是太祖高皇帝的儿子,天子的弟弟,镇守燕城的赵王啊!“元敬,能得到杨侯和于大学士看重,必然是忠贞之士。”同样,换句话说,戚元敬身上是带着新武勋集团和帝党的标签的,算是自己人,所以有些话,直说也无妨。“之所以天策军和龙武军遥相呼应,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防范赵王的异动。”以戚元敬的政治智慧当然能看出赵王的野心,但是没想到,在天策军高层中,这个野心已经被放到明面上了。“赵王爷,乃是太祖之子,天子之弟,镇守燕城。原本应当是大周之柱石,为社稷戍边,然明眼都可以看出来,赵王爷近年的不安分。”朱剑秋手中不知道什么时候取出了一把白羽鹅毛扇,可能是血脉返祖了!“永安三年,赵王爷以边关吃紧为由,要求朝廷增加其护卫。原本赵王爷镇守燕城,临近建州前线,而且经常出关作战,故赵王爷麾下,有三支护卫,每支护卫军有一万人。”一边的秦颐岩补充道,“当然事后查明,这编制不过是明面上的,赵王麾下的护卫军每支当在两万人左右。当时朝廷弃守了边关无主之地,而十二卫大军也正在裁撤老弱,整编新军。朝廷根本也确实缺少精力抵御后金,于是便又给了赵王一支护卫军的编制,以藩王镇边抵御后金。赵王确实骁勇善战,以八万护卫军在边界配合边军,不仅打退了后金的进攻,还多有斩获。”这已经是二十年前的事情了,戚元敬不过三十有五,当年还不过是个十五岁的少年。而这些东西都在兵部档桉之中,以戚元敬如今的级别,也看不到。“待到永安六年,龙武军整军完毕,开赴幽州边境之时,赵王麾下已经有八万善战之军,还收复了兀良哈三卫的控弦善战之士作为仆从军,周围的部落,纷纷归附,已成为尾大不掉之势!且即便知道赵王有不臣之心又能如何?!堂堂亲王有戍边之功,没有证据,谁敢擅动?!就不怕一个千古骂名吗?”不管赵王是否真的有反意,但他确实已经有造反的能力了。“朝廷就没能尝试削藩吗?!”戚元敬询问道。“这个问题,我们也曾经和李帅讨论过,但是朝廷也投鼠忌器啊!赵王护卫军扼守关隘,若是逼之过急,一旦赵王因后金兵马入关,则北境危矣!”赵王手上一张可以掀桌子的底牌,一旦打不过朝廷,他完全可以引寇入关。将朝廷拖入乱局。“当时国库空虚,百姓因常年征战疲敝,经不起如此大战。朝廷的削藩计划,也只能就此作罢。”戚元敬是帝党中人,得杨清源、于延益看重,而且其统兵练兵之能,也是有目共睹。登州备倭军一直三线守备部队,被戚元敬练成了一支能打的精兵。在青州齐州幽州,打得战绩也不错。更重要的是,戚元敬这份千里勤王之心。所以两人才会和戚元敬说这么多。“虽然朝廷扩编了龙武军,同时开始节制赵王的势力,但是此刻赵王的势力已然难以轻易对付,虽然名义上四支护卫军只有四万人马,但是更加锦衣卫的情报,这四支护卫事实上每支都至少有兵马三万人,至少有十二万兵马,再加上兀良哈三卫的仆从军……赵王的真实实力在十五万以上,只多不少!”戚元敬不说话了,十五万的兵马,即便是龙武军未损之时,也需要仔细掂量掂量。赵王久经沙场,镇守北境多年,现役五军都督府中,除去已经在土木堡之变之中阵亡的赵玄礼外,剩下四人,唯有天策军大都督李承恩能略胜赵王。“所以元敬,如果真的是赵王劫掠了这些人口部落,那就更麻烦了!”……---------------燕城,赵王府。一个一身黑衣的老和尚,正在和赵王弈棋。“王爷,负责出去劫掠人口的张将军回来了。”“传!”赵王头都没有抬一下,只是认真地盯着棋局,原本他的局势一片大好。但是渡衍和尚突然一手妙绝,让他失去了原本的优势。一个身穿铠甲的大将步入了庭院中,走路带风,虎虎生威,一看就是少有的勐将,正是赵王麾下第一大将张世美。“王爷,末将前来缴令,此次出击,共劫夺人口四十万,其中青壮三万。牛羊八十万头……”先是后金庆亲王努尔哈齿抽调青壮组建兵马,随后完颜陈和尚败回后金之后,后金朝廷也开始征青壮重新cao练大军,来抵御大周的反攻,这导致后金的青壮人口大量减少。“世美辛苦了!一路奔波,今晚本王在府中设宴,与世美把酒言欢。”赵王亲自扶起了张世美。对于追随自己的老兄弟,赵王是真心实意的。张世美知道赵王要和渡衍大师商量对策,而他不善布局谋划,在此反而不美,主动开口道。“王爷,末将刚从建州回来,风尘仆仆,先去梳洗一番,再来见王爷!”赵王这样的人精,如何能不知道张世美的意思,只是拍了拍张世美的肩膀。待到张世美离开之后,一直盯着棋盘的渡衍和尚开才口道。“有将如此,赵王殿下何愁大事不成?!”赵王欣赏地看着张世美离去的方向,“他们都是本王的兄弟!”随后赵王又坐回了位子上,“本王当初就该听大师的,直取后金老巢,劫掠更多的资源。”语气之中有些懊悔。在晋阳战起之初,黑衣和尚渡衍就给赵王朱楷三策选择。上策是北上破袭后金,摄取人口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