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章 学业压力好大 (第1/1页)
这……这……魏芸儿接过书。 书在手中有千斤重。看着魏清源慈爱的面容,魏芸儿都要哭出来了。 硬着头皮翻开书,打眼一瞧。第一个字不认识,第二、第三……气血上涌。 十个字倒有七八个不认识,繁体变异字,猜都猜不出。 魏芸儿先是扯开嘴角,张嘴就要读出声。 字音都没出口,眉头一皱,眼一闭,手一松。书掉在了地上,人瘫在了椅子上。 “芸儿,怎么啦?” 魏清源惊得一下子站起来,连忙过来把脉。 “头好疼……” 魏芸儿低声说着话,连气都喘不顺了。 “快,快扶芸儿回房。” 魏清源和桂儿两人,一起搀扶着魏芸儿回到房间。 一躺下,魏芸儿就一手捂着头,说不舒服。 魏清源连忙请了大夫。 大夫看过后,说脉象无异常,气色也好的,不知为何犯病。 只能再开几贴安神的药吃一下。静观其变。 魏清源也无奈,让桂儿和林家婆子好生伺候。 等人都散了,魏芸儿才睁开眼。 大夫能诊出病,才叫有鬼。自己好好的,不装突发病症,怎么应付刚刚看书的考核。 魏芸儿躺在床上,看着绣花的帐子。回想这一切。 对比前世,无薪资之压力,无案牍之劳形,无买房之愤恨,无恨嫁之催婚,这样的日子未免太美好了。 唯有这看书识字…… 魏芸儿在床上修养的日子,从桂儿那里拐弯抹角地打听了一番。 几十年前,魏清源孤身一人来此地谋生。 因能识字断文,兼懂得一些医理药性,被当地的大夫曹清收作门徒,还将独女淑玉下嫁于他,也算半个儿子。 夫妻开了一家药铺“回春堂”。 魏清源凭有文化,有才干攒下这份家业。所以教育意识是有的,早早送魏芸儿去私塾学习功课。 只是魏芸儿幼时失母,父亦不在。隔代亲,特别亲。 魏清源对孙女分外宠爱,奉行快乐教育。 魏芸儿读书不成,刺绣不精。唯独对祖父撒娇卖萌,嘴甜心热。 哄得魏清源对她的学业,无可奈何,才变成半吊子。 打听清楚后,魏芸儿好好思量了一番。 虽然是混吃等死。但在识字率如此低的世界,能读会写就是求生的技能。 更何况本尊,是能看书写字的主。 人要居安思危。 这日晚膳后,魏芸儿就正儿八经的向魏清源提出,要重修学业。 看魏清源一时不解。 魏芸儿恭恭敬敬将打好的腹稿,娓娓道来。 “芸儿少时不懂事,只觉得读书苦。这次落水后,细细想来,祖父要芸儿读书,是为芸儿好。女子能读书识字,能写会算,将来嫁人,主持中馈,亦能成为夫家助力。芸儿现在明白了,必会好好用功读书。” 魏清源听了,沉吟良久。 芸儿真的长大了。祸兮福所倚,看来这次落水,是福是祸还不一定。 “好,明天祖父就去寻好的老师,芸儿,这一次可要好好学” “谨遵祖父教诲。” 魏清源办事果断,很快寻了个学馆,有收女学生,上的是短学。 天蒙蒙亮,魏芸儿就被桂儿唤起床,带好笔墨纸砚和书,老钟驾车送到学馆。 到了学堂,魏芸儿绕过前厅,就传来朗朗书声。 一进去,书声一顿,所有的孩子抬头看着魏芸儿,眼中透着惊奇,好笑。 四五排书桌,坐了十几个童子,有男有女,分两边坐。魏芸儿是最大的,活脱脱的留级生。 魏芸儿站在那儿,低头,脸发烧,包袱上的结都快扯掉了。 “是魏家的吧,坐那边。” 一老先生指了指边上最后一排桌子。 魏芸儿行了行礼,如蒙大赦般地快步走过去,坐下。 接下来的时间,偷偷瞄一眼,看别人读一段,找到,跟着读。读到嗓子冒烟。 想不到还有当堂考核。 老先生叫一个童子上去读给他听,还要回答问题。 读错,讲不明白。长长的戒尺就有发挥的余地。 魏芸儿好不容易挨到下学,坐老钟的车回到家。 一阵风似的地进了门,拿起茶盅连灌五盅。 弱柳扶风般的小姐,如此豪放的饮茶,桂儿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想起学堂里孩童不屑的眼光,魏芸儿手一握拳。 要奋发图强,拿出高考时的架势,啃下儿童启蒙。 魏芸儿拿出书读,遇到不会的就用笔做上记号。一直读到下午酉时。 桂儿不停在一旁续茶,添点心,红袖添香。 “芸儿,苦读不辍,好!”魏清源跨进门就夸。 “祖父”魏芸儿连忙笑着起身行礼,“芸儿有好些字不认得,还要祖父教教,不然,明天可要挨先生板子呢?” 一老一小,一教一学,直学到乌金西落,玉兔东升。 魏清源才乐呵呵的回屋休息。 虽然没有头悬梁锥刺股,魏芸儿真是废寝忘食苦读。 魏芸浸润现代教育多年,学习力培养还是很到位的。 再加上认真的求学态度,魏芸儿很顺利的通过了考核。 先生很满意。 底下孩童羡慕的眼神,让人志得意满。 魏芸儿开启了学霸生涯。 开始写字,更有优势。 魏芸儿年纪最大,手腕力量最稳。 勤加练习后,那字,在读书人眼中只能算堪堪入目,在一群孩子中,还是鹤立鸡群。 魏清源还秉承家学渊源,教了一些医理药性。 魏芸儿的曾祖就是大夫。回春堂也是当地有名的药铺。 忙碌的时间总是飞快,转眼半年过去了。 隆冬已至,学馆已经放假,短学结束。 魏芸儿正在家预习老师布置的新书,为开年新学做准备。 林mama一掀帘子进来了。 林mama一边喝茶,一边聊天。说着说着,突然话锋一转。 “姑娘,听老爷说在学馆书读得很好。” “mama夸奖了,学着认几个字,将来能看个信,算个账。” 魏芸儿低头柔声谦虚道。 “应该的,姑娘将来嫁到大户人家,哪能不识字啊,老夫人,夫人都是能识文断字的。” 林mama笑着拉起魏芸儿的手,细细看了一会儿。 “姑娘,字要识,女孩家最重要的绣活不能丢啊,嫁妆都得自己绣,一手好绣活,在婆家可长脸啦!” 什么意思?绣花? 魏芸上辈子针线都没拿过几回,连纽扣还没缝过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