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三章 第二道字符抉择  (第1/1页)
    “日出扶桑底,云生建木巅!”    “建木在都广,众帝所自上下。日中无影,呼而无响,盖天地之中也。”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烟锁昆仑山顶上,月明娑竭海中心。”    ……    东宫崇文馆,书房。    李承乾身前的御案上,摆着两页纸,上面分别写着两句诗文。    左边那页,与“树”有关。    右边那页,则与“山”有关。    显然。    这两个字,就是李承乾将要修炼的下一道字符。    一旦做出决定,相应的诗文便会被铭刻于脊椎骨上。    周身骨骼这么多,之所以选择脊椎……    是因为脊柱不仅与头骨相连,还是人的脊梁支柱。    用第二道字符进行潜移默化地强化,时间一长,对rou身自是有莫大好处。    不同的字符,显然会有不同结果,李承乾必须慎之又慎。    要知道,李承乾身上的玉骨虽然多,但每个部位的骨头,基本都只能烙印一道神通的心法口诀。    譬如头骨,只能铭刻“天”字符文。    脊椎骨,自然也只能烙印一种字符,及其相关的诗句。    两只手骨,倒是可以分别烙印两种不同的神通。    但总的来说,全身玉骨能烙印的神通数量,相当有限。    而且李承乾还有其他神通要修炼,不可能将骨骼全都用来铭刻字符。    对他而言,每一次机会都弥足珍贵,每一个字符的选择自然也影响巨大无比。    欲知“树”字符的奥秘,就需要从其所代表的“树木”着手。    树的特点:有根、有干、有枝叶。    若将脊柱比作树干……    那么从脊柱内通往双脚的无数神经经脉,就是树根。    通往躯干、双手、大脑的神经脉络,自然就是树枝树叶。    如此。    便可以脊柱为桥梁,将周身百骸及血rou全部紧密联系起来。    其力量、强度,自然会在日月轮转中不断升华。    世间树木有亿万种,李承乾从中选择了“扶桑”和“建木”这两种神树,作为“树”字符推演的对象。    就如道家所言: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只要能完全参悟这两种神树的奥秘,李承乾的“树”字符也必然已经修炼到近乎于道的境界了。    至于“山”……    世间苍天之下,最高者为何?    山!    因此头骨烙印“天”字符,脊柱烙印“山”字符,便暗合了苍天之下以山为高的道理。    同时。    山高大雄峻,万年不易,近乎永恒。    即便是沧海桑田,人间大变,江河改道,雄山大岳也始终亘古屹立。    将“山”字符烙印在脊柱上,一旦施展,必然可令体魄强健无极。    如苍山镇地,渊渟岳峙,坚不可摧。    自不周山断后,世间最神圣的山,无疑便是传说中的人间仙山“昆仑”。    故而李承乾写了一句与“昆仑山”有关的诗,描述其高耸、神秘。    若将之铭刻在脊柱上,势必能帮助李承乾尽早领悟出“昆仑山”的奥秘和力量。    两个字符,各有优势。    李承乾在御案前站了两个时辰,一直犹豫不决。    直到傍晚时分,夕阳西下时,才做出决定。    “树”!    李承乾最终选择这个字,而放弃了“山”字。    原因有二。    其一,虽然现在天地间最高的是山,但在太古时代,大地上最高的却是作为天地桥梁的建木。    何况,山再高,树只要长在山顶,便始终压山一头。    其二,山是“死”的,从诞生成形的那一刻开始,高度便基本固定。    纵然还会随着地壳运动而增长,速度也极其缓慢,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树则不同。    树是“活”的,可以无限生长。    故而铭刻“树”字,或许可以让李承乾的脊柱拥有无限可能!    代表“树”字的经文,李承乾从浩瀚如海的古诗文中挑选出了两句。    仅仅踟蹰片刻,李承乾便打算和“天”字符一样,先修炼一句。    等第一句大成,再修炼第二句。    值得一提的是,李承乾原本还在“树”字和“木”字之间有过犹豫。    这两个字,意思相近,力量属性也可谓一本同源。    “木”字还是五行之一。    照道理,修炼“木”字符似乎更好。    但李承乾最后还是舍“木”而留“树”。    首先,木也是“死”的,树死后留下的遗体才叫木。    其次,木的含义太广。    正因为如此,博而不精,反倒不如“树”一以贯之,更容易修炼到极限,掌握终极道藏。    “日出扶桑底,云生建木巅!”    十个字,李承乾按照古人的书写方式……    从脊柱第一节开始,从上至下,每节脊骨一个字,依次以神念铭刻。    虽然李承乾心目中的第一神树是建木,但修炼字符也须讲究循序渐进。    建木通天,曾作为天地桥梁屹立无尽岁月。    其奥妙,比昆仑山更甚。    所以,李承乾先从扶桑树开始领悟“树”字符。    相比而言,扶桑树为太阳栖息地,代表光明和生机。    更纯粹!    对滋养rou身,也有相当大的裨益。    当李承乾将十个字的诗句铭刻完成,便可以神念内视,“看到”白玉脊骨上十个字痕熠熠生辉。    和上次一样,李承乾脑海嗡鸣骤响,有一座无形的大道之门被打开。    以“日出扶桑底”为总纲,无数与“扶桑树”有关的道密,化作经文,编纂成经书,渐渐在脑海中浮现。    明神玉骨道体的强大,再一次让李承乾自己为之惊叹。    有了这部“扶桑树经”,他只需花原本十分之一,甚至更少的时间,就能快速领悟部分“树”字符的奥秘和力量。    领悟字符,不同于冲关或炼化真元。    随时可以停止,完全无需担心被打扰后会走火入魔。    故而李承乾就在书房,闭目“观阅”脑海中的“扶桑树经”。    每一页,他都能很快看完,并记住。    不过光看完不行,还得仔细品读理解。    就像是前世看文言文的翻译,也得自己思考才能参悟文章的精华。    三天时间,自然不足以让“树”字符有突破性的进展。    明神玉骨道体再强,也不至于让他在三天就掌握别人要几年,甚至几十、几百年才能练成的神通。    即便是当年的猴子,在斜月三星洞也总共修炼了好几十年。    这一天,李承乾不得不暂时中止领悟。    因为中秋佳节,婚期已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