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六十五章 王旦为相 (第2/2页)
,字子明,大名莘县(今属山东省)人,北宋名臣王祜之子。历史上的王祜,很有本事,但一直当不上宰相,所以他一直耿耿于怀。有一年,王祜竞争宰相失败,只能去地方赴任,出发前王祜在家里种了三棵槐树、大声祈祷道:“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 然在当时,这可能是王祜的一句气话,但日后却真的灵验了。王旦长大后真的位列三公,成为帝国的宰相。当然了,鬼神之说不可轻信,王旦之所以能当上宰相,其实需要感谢两个人。 第一个人,是大宋首席预言家李沆。第二个人,是他的岳父赵昌言。这两个人对王旦帮助极大。李沆的为人处世之道,深深影响了王旦,让他受益匪浅。赵昌言则是寇准的亲信,亲信的女婿寇准自然要提携一下。就这样傍上了这么两棵大树,不管是李沆时代,还是寇准时代,王旦能在里面吸收营养不断变强,最终迎来属于自己的时代。 王旦在历史上第一次亮相,就展示了自己小心谨慎英明处理事情的能力,让宋真宗眼前一亮。景德元年1004年),契丹南侵,宋真宗听从寇准建议,御驾亲征王旦随行。当时留守京城的,是宋真宗的弟弟雍王赵元份。赵恒很信任这个弟弟,赵元份也非常守规矩,没有任何非分之想。但是这个弟弟实在没啥治国的能力。这不宋真宗出行才几天,赵元份就重病缠身无法理政了。原来见皇帝率军出征后,开封城内人心惶惶,治安混乱,各种犯罪持续不断。开封府虽然抓了很多的罪犯,但监狱看守害怕前线溃败根本无心管理,这就给了罪犯们越狱的机会。 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罪犯们里应外合,砸开牢门,杀死狱卒进入街道,四处抢劫。为了抓捕这些罪犯,开封府出动了全部兵力整整抵一夜,才将这些罪犯缉捕归案。按照宋朝规定,这些罪犯将被判处死刑。但自古以来,人命关天,有权力判处死刑的人,只有皇帝一人而已。如今皇帝不在,所以开封府判官请雍王赵元份亲自审讯,判他们斩立决。 当天审讯时,按照惯例要先用棍子打这些罪犯一顿,这叫杀威根。不知道是行刑者用力太狠,还是这个罪犯身体太弱。打了一顿后,竟然直接打断了罪犯的腿。那罪犯疼得惨叫连连满地打滚,竟然把赵元份吓出病来。皇帝出征,雍王病倒,京城无人主政,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虽然还有宰相毕士安压阵,但他年老多病,要是他也病倒了,京城就彻底没人管了。到时候万一有不法之徒趁虚而入,赵恒可就无家可归了。面对这种情况,赵恒立刻把寇准叫来,要求他立刻回家主持京城大局。当然了建议无效寇准驳回了皇帝的请求,根本不同意自己回到开封。但是寇准推荐了一个人,派他回去监国主持大局。这个人就是随军出征的王日。寇准推荐的人宋真宗完全同意,王旦也欣然领命。但奇怪的是王旦接到了回京的命令却不走,他对皇帝说道:“请陛下宣召寇准,臣有话说。” 过了一会儿,寇准来了,王旦对陛下道:“若十天之后,澶州没有捷报传来,臣该如何处理”十天,就十天,很奇怪吧,什么战役能在十天之内结束呀,何况还是这种级别的战役。然而聪明的宋真宗立刻听明白了王日的意思,他沉默很久最终说了四个字:“立皇太子!”老谋深算的王旦比寇准想得多,万一战局不利,到时候国家没有继承人,咋办所以王旦通过这种暗示的办法,让皇帝立下太子,解除所有的后顾之忧。 当时宋真宗皇帝无子,这个皇太子是谁,目前已经成为一个千古之谜了。不管立谁当太子,有皇帝发话,宰相作证,王旦放心地走了。回京后,王日下令封锁边关的消息,任何人不能传播战事,违者斩立决,他还加大了巡逻力度,严厉打击各种犯罪分子,京城治安马上就安宁下来。 澶渊战役结束后,宋真宗下令班师回朝。回到京城后,看着歌舞升平繁华热闹的开封城,赵恒由衷地感谢王旦,开始对他委以重任。此后的两年时间里,王旦又干了几件漂亮的事情,让宋真宗对他刮目相看,后来就并提拔到了中央,成为副宰相综上所述,接连干了这么多漂亮的事情,当寇准被罢免后,宋真宗没有一丝一毫的犹豫,就提拔王旦成为自己的新宰相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