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钱儿的朝代_一百0七章 西北烽烟起(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百0七章 西北烽烟起(四) (第1/2页)

    宋景佑五年(1038年)十月十一日,李元昊在野利仁荣、杨守素等亲信大臣的拥戴下,在兴庆府南郊筑坛,正式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国号称大夏(史称西夏),改元天授礼法延祚。并大封群臣,追谥祖父和父母谥号、庙号、墓号。又封野利氏为宪成皇后,立子宁明为皇太子。谐西凉府祀神。次年正月,李元昊以臣子的身份,遣使到宋给宋仁宗上表,追述和表彰他的祖先同中原皇朝的关系及其功劳,说明其建国称帝的合法性,要求宋朝正式承认他的皇帝称号。

    李元昊的此种行为得到的回应是可想而知的,宋朝不愿承认李元昊的帝位,并且下诏“削夺赐姓官爵”,并且在宋西部地区停止双方之间的互市。宋朝在宋夏边境张贴榜文,悬赏重金高官捉拿李元昊,或献其首级。李元昊在摸清了宋朝的态度之后,频繁派出细作到边境刺探军情,煽诱宋朝境内的党项人和汉人附夏。公开断绝了西夏同宋朝的使节往来,向宋朝送去“嫚书”,在嫚书中指责宋朝背信弃义,同时又挖苦宋军腐败无能。又借辽朝的势力威胁宋朝,最后还表明西夏仍愿同宋朝有和好之意。李元昊向宋朝递“嫚书”意在激怒宋朝,把图谋对宋朝发动的战争的责任归于宋朝。

    天授礼法延祚三年(宋宝元三年,1040年)三月,元昊因称帝得不到承认而开始进攻宋朝。元昊一面率军佯攻北宋的金明寨(今陕西安塞南部),一面送信给宋朝延州(今陕西延安)知州范雍,表示愿意与宋和谈,制造假象,以麻痹范雍。范雍信以为真,立即上书朝廷,对延州防御也有所松懈了。同年七月,元昊派大军包围了延州。宋朝大将刘平、石元孙奉命增援。当他们到了三川口(今陕西延安西北)时,遭到西夏军队偷袭,遇到西夏军队重重包围。刘、石二人率军与西夏军队苦战,西夏军队损失也十分惨重。但是最终因为寡不敌众,只好退守三川口附近的山坡。西夏又增援了大量军队。元昊多次写信劝降刘平,但刘平宁死不屈。最后西夏军队猛攻宋军驻守的山坡。由于宋军人数太少,刘平、石元孙力战后被俘。后来由于宋将许德怀偷袭元昊得手,西夏军队才被迫撤离宋朝境内,延州之围才得以缓解。康定元年(1040年)三月李元昊大举进攻宋朝,三川口一战宋朝几乎全军覆没。战役结束后宋仁宗痛定思痛,罢免了无用的范雍,准备另派贤能官员,去镇守边疆。

    宋仁宗回顾自己的手下,发现韩琦不是正在四川救灾吗四川离陕西很近,且韩琦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仁宗大笔一挥,任命韩琦为陕西安抚使负责抵御李元昊解决西北边患问题去了。

    韩琦可也是一个从仁宗时期就出名的著名人物,并且辅助仁宗,英宗,神宗三代皇帝。他就是大宋历史上的那个“片纸落去四宰执”的传奇人物。

    我们先简单的了解下韩琦的生平。韩琦(1008年8月5日-1075年8月8日),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省安阳市)人。比范仲淹足足小了十九岁,但后来二人被并称为“范韩”。但比另外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王安石又大了十三岁,所以他是亲身经历了大宋历史上二次最为著名的变法。

    韩琦为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进士,年仅十九岁就高中进士第二名,可谓前途无量。所以韩琦进入官场的起点非常好,历任将作监丞、开封府推官、右司谏等职。曾奉命救济四川饥民。宋夏战争爆发后,他与范仲淹率军防御西夏,在军中颇有声望。之后又与范仲淹、富弼等主持“庆历新政“,至仁宗末年拜相。宋英宗时,参与调和帝后矛盾,确立储嗣之位。宋神宗即位后,坚辞相位,连判永兴军、相州等地,但进入中年后,韩琦政治上的态度日渐保守,所以对王安石主导的“熙宁变法“持反对态度。韩琦一生中多次升迁累官永兴节度使、守司徒兼侍中,最后是封爵魏国公。

    熙宁八年(1075年),韩琦去世,年六十八。神宗为他御撰“两朝顾命定策元勋“之碑,追赠尚书令,谥号“忠献“,并准其配享英宗庙庭。宋徽宗时追封魏郡王。到清代时得到统治者更高的认可先后从祀历代帝王庙及孔庙。

    韩琦于大中祥符元年七月初二(1008年8月5日)出身于世宦之家。据韩琦墓志、行状记载,自五世祖以上,韩氏多葬于博野县蠡吾乡(高祖改葬赵州赞皇县),至曾祖韩璆以来,则改葬于相州安阳县(今河南安阳)的丰安村,故而韩琦认为自己是相州安阳人。据《泉州府志》记载:“韩琦出生于泉州北楼生韩处。”为其父韩国华知泉州府时与婢女胡氏连理所生。更有一种说法,当时韩琦的母亲是主动找上其父亲韩国华,认为自己能为韩国华生个宰相而主动嫁给他的。发生时韩国华正在大街上赶路。估计是其母亲非常漂亮,所以韩国华还真的将其带回来了府中,然后就有了韩琦。韩琦四岁时父亲去世,此后由几位兄长扶养成人。长大以后,已能自立,有远大的志向。为人端重寡言,不喜嬉戏,学问过人。

    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韩琦在弱冠之年考中进士,名列第二,授将作监丞、通判淄州(今属山东),并携母胡氏就职。天圣八年(1030年),胡氏逝世,韩琦去职丁忧,至明道元年(1032年)服丧期满,起复为太子中允,改授太常丞、直集贤院。

    明道二年(1033年)六月,监左藏库。景佑元年(1034年)九月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