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钱儿的朝代_三百三十五章 大将孟珙(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三百三十五章 大将孟珙(二) (第2/2页)

军。由于有内应,宋军顺利推进到襄樊地区,收复樊城。四月,江海率宋军从荆门关出发,沿途招集官民兵农,做对收复襄阳后的长期经营准备。在宋军的攻势面前,襄阳蒙将刘义捕获了游显等人后向宋军投降。至此,宋军收复了整个荆襄地区。孟珙以功再被授为枢密都承旨兼知鄂州,仍任制置使。但是孟珙清楚,宋军之所以能够轻松收复襄阳,是因为蒙古对襄阳的轻视。在他进入襄阳之后,就马上给朝廷上表,认为“襄、樊为朝廷根本,今百战而得之,当加经理,如护元气”,因此需要“甲兵十万”,以预先应对蒙军的进攻。此时孟珙的上司史嵩之刚入朝升为右丞相兼枢密使,非常支持孟珙的工作。于是孟珙就以蔡、息两州的降兵组成忠卫军,以襄、郢两州的“归正人”组成先锋军,补充襄阳兵力。襄阳开始逐渐恢复了元气,重新成为军事重镇。

    当京湖战局有所缓解后,孟珙又奉命紧急驰援岌岌可危的上游四川战场。由于对该地区的重视自端平二年(1235年)起,蒙古每年都入寇四川,仅成都就遭到两次惨无人道的大屠杀,四川从南宋税赋重地变成一片瓦砾之地。嘉熙三年(1239年)秋,蒙古大将塔海、秃雪率兵号称八十万,再度入侵四川,并迅速推进到了川东,攻破开州(今重庆开县),抵达万州(今重庆万县)长江北岸。

    宋军急忙屯兵于长江南岸。不料蒙军故意先在万州长江北岸列出大批船只,做出了一副强行渡江的姿态,又命汪世显在上流设下伏兵。次日,蒙古军开始渡江,宋军出动数百艘战船阻拦,汪世显则率领伏兵乘小船直接冲入宋军的船队,顿时将宋军水师杀得大败,蒙军顺势将宋军追击到川东重镇夔州(今重庆奉节),直逼夔门,其余蒙军则从万州渡过长江,沿南岸急速向夔门挺进。同年底,孟珙率领万余湖北精兵来前往夔州路布防。

    此时,孟珙的兄长孟璟为湖北安抚副使、知峡州,也向他求援。面对十倍于己的敌人,孟珙深知绝对不能轻易分兵援助,必须找到一个合适的区域防守。他准确判断出蒙军主力汪世显部必取道施、黔(今四川彭水)两州渡江,于是派兵两千驻屯峡州(今湖北宜昌),以一千兵力屯归州(今湖北秭归),另拨部分兵力增援归州重要的隘口万户谷(今湖北秭归西)。其弟孟瑛以精兵五千驻松滋。作为预备队,另一弟孟璋率精兵两千驻守澧州,防施、黔两州的蒙古军队。孟珙的军事防御体系部署得当,环环相扣,遥相呼应。凭借着孟珙的得当防御,南宋方面捷报频传:南向施州方面的蒙军被孟璟部将刘义在清平(今湖北巴东)击败,斩获无算。孟璟于归州西大垭寨(今湖北秭归西)更是经历一场激战后大获全胜,蒙军丢盔弃甲后撤至夔州。这便是史上著名的“大垭寨之战”。

    孟珙于京湖战场展开的军事行动这时孟珙本人还没有亲临前线,他正率领本部人马向西移动。等孟珙到了前线的时候,夔州已经收复。战后,孟珙的爵位晋升为随县子。嘉熙四年(1240年)初,孟珙通过收集情报,探知张柔率军在河南地区屯田,同时在邓州、顺阳(今河南淅川)积聚造船木材。他一改“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老方法,主动出兵sao扰,破坏蒙古的攻势准备。孟珙命令张英出随州,任义出信阳军,焦进出襄阳,分路连续袭扰蒙军,让蒙古无法安心屯田。同时派遣部将王坚偷袭顺阳,将蒙军积聚的造船材料全部烧毁,又派遣部将张德、刘整分兵攻入蔡州,焚毁其物资。可以说,宋军取得了一次对蒙军后方基地的进攻性作战的重大胜利,把敌人的攻势扼杀于萌芽中,史称“邓穰之战”。

    同年九月,在宋军成功救援夔州和袭扰河南后,理宗授孟珙宁武军节度使、四川宣抚使兼知夔州。四十五岁的孟珙继岳飞、毕再遇后,成为了南宋第三位旗帜性大将,并且承担了建立四川防御体系的重任。孟珙兼管四川后,招集麻城、巴河、安乐矶、管公店沿边久经征战之士三百五十九人,以他的节度名组成“宁武军”。回鹘人爱里八都鲁率壮士、马匹数百来降,孟珙创建“飞鹘军”,改爱里八都鲁名为艾忠孝。宋朝由于奉行不杀大臣的国策,对于失职的前线将领处罚也不是很重,形成了很恶劣的风气。一次,权开州梁栋借口乏粮擅离职守,孟珙把梁栋押解到夔州后当即斩首,以明“不许失弃寸土”之令。经过孟珙大力整顿,以及两年后新任四川制置使余玠的治理,四川战局焕然一新,恢复战斗力的宋军一直坚持到宋亡数年后。

    淳祐元年(1241年)春,孟珙专任京湖安抚制置大使,后进封汉东郡侯。再加检校少保,进封汉东郡公。淳祐四年(1244年)春,又兼知江陵府。自淳佑四年(1244年)开始,孟珙利用蒙古大汗窝阔台病死、大蒙古国陷入内乱的时机,又开始使用“打谷草”的策略。他多次派兵出动出击,攻打蒙古在河南的要塞,焚毁囤积的粮草,屡次获胜。他的声名至此更加显赫,不少原先向蒙军投降的南宋将士纷纷来归,京湖战场上的形势一度出现好转。

    淳祐六年(1246年),原南宋镇北军将领、时任蒙古河南行高官官的范用吉暗中向孟珙请降。孟珙大喜过望,急忙上书请求朝廷予以批准,但理宗“不从”。较常见的解释是宋廷怕惹是生非,不愿意招降纳叛。但还有一种解释认为,理宗害怕范用吉的归顺增长孟珙的势力,起了猜忌之心,竟以范用吉“叛服不常”为由,拒绝了孟珙的请求。孟珙听说后,不免心灰意冷,叹息道:“三十年收拾中原的人,现在志向却不能够再伸展了。”自此一病不起,主动上表请辞,理宗马上批准,让孟珙以检校少师、宁武军节度使致仕。

    同年九月初三(10月13日),据称有一颗大星陨于境内,声如雷鸣。随后狂风大作,掀开房屋,折断树木。当晚,孟珙于江陵逝世,享年五十二岁。理宗听闻讣讯,十分震惊,下诏辍朝一日,以示哀悼,特赠少师。其后累赠至太师、吉国公。淳祐九年(1249年),由于荆襄父老的要求,宋廷为孟珙立庙,赐名“威爱”;拟定谥号为“忠襄”南宋文豪刘克庄为孟珙撰写了碑文。

    孟珙在南宋中后期,以一己之力,统领南宋两大战场(川蜀、京湖),建立起一体化的防御体系,抵抗蒙古入侵,确保南宋政权挺过了宋蒙战争的前十余年。无论战功还是品德上,都堪称英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